史明德:重视对华关系是德国跨党派共识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时间5月27日晚,结束亚欧四国行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离开柏林回国。
  德国是李克强出访的最后一站。两天多的访德行程,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全程参与,此前,他和使馆同事们早早就为这次访问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5月28日上午,就在李克强刚刚结束了德国之行,《中国新闻周刊》第一时间专访了史明德。
  中国新闻周刊:史大使,请介绍一下对这次访问的比较深刻的感受。
  史明德:从5月25日到27日,李克强总理在德国进行正式访问,时间不长,但内容非常广泛,会谈非常深入。我不仅参与了访问的所有的活动,而且也参与了前期所有的筹备工作。
  这是李克强就任总理后的首次出访,德国是他此行访问的唯一欧盟国家。这体现了中国对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的重视。我们同德国的贸易,已经占到了中国和欧盟的贸易总和的30%,相当于我们同法国、英国、意大利三国的总和。
  中国新闻周刊:中德贸易出现明显的提速增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史明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以后,中德贸易开始快速增加。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德国是第四大经济体,两国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实体经济大国和出口大国,贸易互补性非常强。过去是德国对华投资居多,是投资“单行道”,现在中国对德投资也大幅增长,变为双向互利合作。
  去年一年欧盟对华投资下降了3.5%,但是德国对华投资增加了29%。中国对德投资呈翻倍增长,这和我们对德投资基数比较小有关,但是增速相当快。这次李克强总理访问期间,中德又签订了12个商业合同,合同金额将近80亿美元。
  中德携手加强合作,不仅对中德经济关系,对整个世界经济复苏都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你刚才提到这次访问体现了中国对中德关系的重视,那么德国的重视程度如何?
  史明德:德方对这次访问非常重视。默克尔总理多次亲自过问和制定接待李克强访问的日程安排,还做了许多特殊的安排。比如说,请李克强总理到她的办公室进行小范围的会谈,邀请李总理在总理府的私人吃早饭的地方共进早餐,还邀请李克强总理到距柏林90公里以外的梅泽贝格宫国宾馆共进晚餐。
  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德两国就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达成重要共识,共同反对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和通讯产品的“双反”调查。5月27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将要启程回国前夕,德国政府正式向欧盟对中国的双反调查说“No”,表达了坚定的反对立场,而且做了公开宣布。

  中国新闻周刊:德国是欧盟非常重要的成员国之一,这是德国第一次公开反对欧盟的针对中国的“双反”调查吗?
  史明德:欧盟针对中国的“双反”调查,这是德国第一次这么明确的公开反对。现在世界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都在抬头,在欧盟,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地抬头。中德在这个问题上,有明确一致的立场,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贸易问题,而且是发出的政治信号。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对话妥善地解决双边的贸易摩擦,这也是这次访问的重大成果之一。
  另外我想说,这次李克强总理的访问受到了整个中外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李克强访问德国前夕和过程中,德国舆论掀起了中国热。以往涉华报道是批评的多,这次访问时不同,是积极客观报道的多。
  中国新闻周刊:我了解到,这次你亲自策划了一个总理会见老朋友多尔德的活动,是怎么想起来做这样一件事?
  史明德:今年是位于斯图加特的德中友好协会成立40周年。我认识这个协会的主席多尔德,我去年8月就任中国驻德国大使后,同他见过面,他告诉我,他在1990年接待过时任中国青联主席的李克强。当时因为中国的国际处境比较困难,德国政府和民间团体都不太愿意接待中国团组,他非常有勇气地站出来说,我来接待。
  那次访问期间,双方谈得非常好,他给我寄来了当时李克强访问的6张老照片,然后问我这次能不能有个机会和23年前认识的老朋友共叙友情。这次他和其他当年的老朋友专程从斯图加特赶到柏林,跟李克强见面。
  见面后,总理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彼此都非常高兴。这也说明,民间友好是非常重要的。李克强总理邀请他们到中国访问,我们会积极安排。
  中国新闻周刊:说到民间往来,近年来有一个比较受关注的活动,这次中德政府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中也提到,中德将继续开展法治和人权的对话。我了解了一下,法治对话是中德间特有的。
  史明德:我们跟欧洲国家的对话分两个层面,一个是与欧盟多边层面的人权对话,还有是与一些欧洲国家双边层面的人权对话,但是法治对话只在中德间有。人权对话是官员和官员坐在一起来谈,法治对话则除了官员外,还有律师、学者等民间人士参与,坐在一起讨论法治问题。
  中德目前的法治对话非常全面、深入和坦承。中德之间确实有一些分歧,我们主要想通过这种对话机制,使大家对两国社会和文化中的差异有更多的理解,让关系有更平稳的发展,减少阻力。
  我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对话,我们不希望有人把人权的东西拿过来给中国施加压力,干涉中国内政,这个是不允许的。
  中国新闻周刊:李克强总理这次访德的第一站,去了波茨坦会议旧址,就历史问题发表了讲话,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安排?
  史明德:中国领导人到柏林访问,很多都去过波茨坦会议旧址,《波茨坦公告》当年就是在那里发表的。《波茨坦协定》和《波茨坦公告》是奠定战后国际和平秩序的国际法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明确规定,《开罗宣言》必将实施,也就是日本必须要把窃取的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及其岛屿归还给中国。这在国际法上也是非常明确的。我们访问这些地方就是表明:第一,战后的和平秩序必须要维护;第二,不能允许有人否定侵略历史;第三,我们愿意跟国际社会一道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讲话在德国引起了怎样的反应?
  史明德:德国对历史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他们对这个安排和李克强总理发表的主张都是赞同的。
  中国新闻周刊:我注意到,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发表以后,日本媒体有个说法,称这是对日本安倍政府的不点名批评。
  史明德:李克强总理到波茨坦会议旧址讲战后的国际法,重申台湾、澎湖列岛及其岛屿属于中国的内容,这是历史的事实,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中国如今重申立场,既有历史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是德国的大选之年,9月份的联邦大选将选出下一任总理,德国会不会在大选中间也出现中国因素?
  史明德:首先,到目前为止,中国还不是今年德国大选的议题;其次,重视对华关系,加强对华合作,在德国这是跨党派的共识,不管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在这点上没有意见分歧。李克强总理这次访问,既见了政府领导人,也见了反对党社民党的主席和他们提出的下任总理候选人。社民党方面强调,如果他们赢得大选,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发展对华关系,坚持友好政策的连续性。
  我想德国大选以后,不管是谁上台,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不会改变的。这是两国关系大势所趋,也是共同利益所致。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口气非常肯定,也非常自信,原因是?
  史明德:自信的原因就是以往德国历届政府,不管是联盟党执政的政府,还是社民党执政的政府,我们跟他们的关系都是非常好的。
(霍仟、李琳珊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两个日本政治家对中国的影响很大,一位是最早访问中国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他与中国签订了邦交正常化的协议,就此中国与日本恢复了外交关系。还有一位是福田赳夫首相,在他的任内中国与日本签署了《日中友好条约》,有了这个条约中国从日本获得大量的投资、技术援助以及政府低息贷款与援助。  但是相对福田赳夫,中国人还是喜欢田中角荣,说他与中国的脾气相投,有些地方考虑问题的方式方法与中国人很接近
聊了不到半小时,刘福春的手机响了,又是来送书的。20多年前,国内诗歌界很多人都已经知道刘福春在收集一切和新诗有关的作品,大家会把自己的作品和收藏的资料寄给刘福春。直到现在,仍然如此。  来访者需要由北往南穿过整个北京新街大院,才能找到刘福春所在的办公地,唯一的参照物是某家不起眼的快捷酒店。作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研究员,刘福春的办公室原本在建国门内大街北侧的社科院内,但他每周只会去那里办公一天,其余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讲话中表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这是继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依宪执政”理念的重要性。  依法治国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战略方针,其中最高的法和最根本的法就是宪法。依法治国,最核心就是依宪治国。在依法治国的总体理念下,不同的行为主体都需要依法行事、依宪行事,即执政党必须
清晨,到了办公室,人来得还不算多,你打开电脑,小心敲击键盘,以免打破这个时刻难得的宁静。但很快,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带着早餐的味道和挤公交车的余温,从你身边飘过,你便知道,在单位大家庭中的一天,正式开始。  那个身影,属于“大妈”。很快你就能听见她大声讨论路过报摊时看见的头版标题和昨天晚上的肥皂剧剧情,她忧国忧民义愤填膺,又柔情感怀女主角的命运多舛;她手里还提着一个包子或半份烧卖,问众人谁没有早餐
获奖后第10天,华谊庆功会上,两个服务生打开门。一片闪光灯中,廖凡进来,大步走上华谊专门给他铺的、银色闪光的地毯。  西装,领结,小胡子,廖凡一边走,一边向两边挥手致意,眼神、动作、笑容,一切都恰到好处。  他不高,但很瘦,人群中并不起眼,胡子绕嘴一圈儿,站的不太直,有点含胸,经常有一些小动作。他似乎并不自在。华谊宣传人员告诉记者,廖凡正经历着某种“甜蜜的疲劳”,靠喝酒、抽烟提神,应付一个又一个采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外景。图/ 中新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定于2014年10月20至 23日召开,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两年前的中共十八大开始,“依法治国”就不断被强调,观察家们相信,四中全会将就此议题出台重要政策措施。  法治是一种价值观,但并非虚幻的空中楼阁,落实到国家治理体系,就是一个政府如何依法行政的问题。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省在上世纪90年代即提出了“依法治省”,
河北省交通厅综合规划处副处长邓伟,在编制保定的交通规划上遇上了难题。  按照交通规划的编制原则,交通规划要跟着城市的定位走,定位好了才能预测可能的人流与物流。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现在保定的城市定位,成了一个谜一样的话题。  而在这个话题背后,各路利益主体的诉求激烈博弈。“重返第一方阵”  从2013年开始,“京津冀”开始成为保定官员口中频繁出现的词汇。  与河北省一级在京津冀问题上的遭遇相
进入2014年,中国乳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深耕”。  先是国内乳业巨头们纷纷引进“外援”;随后,新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实施后的首批乳粉生产许可证正式向乳企发放;至于筹备许久的乳业兼并重组细则虽仍未正式出台,但丝毫不影响行业内的并购“战火”。  3月23日,中荷两国政府签订协议将帮助中国奶粉产量提升到400亿公斤,伊利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签订协议共建中荷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更是从“量”和“
当下中国汽车业,不光是产业政策引发的变化,移动互联时代孕育的新思维,革命性技术带来的新运用,也正在推动汽车产业不断发生变革。它们当然不是在革汽车产业的命,而是正在重塑产业格局: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汽车“新世界”正在重构之中。无知无畏的市场期  表面上,你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在谈一个行业的重新思考与变革,但我却认为这很重要,汽车产业的思维方式及其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人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现代走向未
我从上海来,想从上海自贸区的背景来谈一下服务业的发展。因为在自贸区方案里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服务业更加开放。  我们为什么要搞自贸区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服务业更加开放,它涉及六大领域,包括金融服务业、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六大领域。  但是到目前为止,应该说上海自贸区主要是做了两件事,还没有涉及服务业更加开放的议题。  第一件事,就是承诺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