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口罩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guo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疫情;活动设计;心理班会;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0-0007-02
  【活动背景】
  在这次疫情中,口罩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说,戴口罩不仅可以保护自己,降低自己被感染的几率,也是对他人负责,减少自己不经意间传染他人的可能性。
  同时,口罩也有许多延伸的内涵,小朋友的天性是喜欢外出,喜欢跟朋友相处,对于需要长时间戴口罩的假期生活可能会有非常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担心自己会感染病毒,另一方面可能会觉得口罩是对自己生活的束缚,毁了自己的春节假期。有些小朋友可能会因此对口罩产生反感和厌恶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都是需要我们留心观察,思考如何处理的。
  小学生因为不了解疫情的具体情况,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且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表达内心的焦虑和恐惧。这些复杂的情绪可能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他们不一定能够意识到,也很难主动求助。
  【活动理念】
  小学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感受能力,此次活动提供了一个媒介和途径,帮助他们表达内心感受。同时,活动过程并不是为了强化疫情带来的负面感受,而是强化口罩的保护作用,让学生肯定自己对于疫情的积极应对精神。最后,口罩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是促进关系亲近的良好媒介。
  【活动对象】
  3~6年级小学生,一个班级(时间为疫情结束后)。
  【活动目标】
  1.以团体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表达此次疫情带给他们的复杂情绪,减少情绪压抑。
  2.在团体活动过程中,挖掘口罩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看到疫情期间口罩对自己和家人的保护作用,也看到自己的坚强和勇于面对的积极品质。
  3.表达对重要他人的关心,进一步亲近人际关系。
  【活动方法】
  艺术创作、分享、表达
  【活动过程】
  一、团体暖身:看照片(3分钟)
  材料准备:事先从网络上收集照片,做成PPT或相簿集;抒情的轻音乐。
  活动:准备一些各地不同的人戴口罩的场景照片(例如医务人员、送外卖的人、环卫工人、基层乡镇干部、普通市民、车站乘务员,等等),播放给学生看,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指导语:大家经历了长长的假期,闷在家里这么久,户外哪里也不能去。今天我们重新开启了久违的校园生活,就一起来回顾一下之前宅在家里的那段难忘的经历,看看口罩带给我们的独特记忆都有哪些。现在,大家请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引发和调动学生对抗疫一线人员的尊敬、感恩的心情,将口罩转化为“保护”的象征,增强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引导他们产生对口罩的正面积极情绪。
  二、团体转换(3分钟)
  材料准备:几只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和N95口罩、儿童口罩(画有一些可爱的图案)等。
  活动:老师事先准备一些口罩,给学生分享口罩的意义。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人需要戴口罩吗?要在什么时候戴口罩呢?口罩的作用有哪些?你还知道有哪些口罩?
  学生分享感想。
  师:戴上口罩,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任。当我们都戴上口罩,并且把口罩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时,我们才能更好地战胜疫情。老师今天也为同学们准备了几个口罩,有没有同学愿意上来戴戴这些口罩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口罩有一些基本概念,明白口罩的意义,为下一步制作口罩做准备。
  三、团体工作(34分钟)
  (一)制作属于自己的独特口罩(20分钟)
  材料准备:棉纱、白布料/白纸(或其他可以替代口罩的材料)、绳子、蜡笔或水彩笔、胶水或固体胶。
  活动:播放音乐(以积极、节奏性强的音乐为佳),引导学生各自制作自己的口罩,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创意设计,不事先规定评价标准,用布或者纸,每个人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口罩。
  指导语:看了那么多种口罩,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口罩,这个口罩会长什么样子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始用手中的素材制作属于自己的独特口罩。任何颜色、形状、图案都可以,完全自由发挥,最好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那是你的口罩。现在开始动手,充分发挥你们的才能吧!
  分享:同学们与其他人简单分享自己的口罩,并邀请三个同学左右上台分享自己的口罩。
  分享问题:你的口罩上画的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吗?
  (二)拍照留念(1分钟)
  全体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口罩,拍照留念。
  (三)画一幅“口罩侠”的自画像(13分钟)
  材料准备:每人一张纸,水彩笔。
  活动:画一幅“口罩侠”自画像。“口罩侠”的形象凸显抗击疫情过程中积极的部分,让学生能够肯定自己的勇敢和坚持。可以参考蜘蛛侠、蝙蝠侠等动画中的英雄形象。
  分享:画完之后,可以请2~3位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创作,设计的用意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分小组分享各自的画,强化学生对于口罩所带来的积极感受的体验。
  指导语:大家现在都有属于自己的口罩了。老师看着大家戴着口罩的样子,不怕病毒,不怕危险,特别勇敢,特别坚强,很像一个个口罩侠呢!就像蜘蛛侠、蝙蝠侠这些英雄人物一样!现在,就动手把你们“口罩侠”的样子画下来,留作纪念,好吗?大家开始动手画。
  设计意图:借由自制口罩、画“口罩侠”等环节设计,让学生在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同时,激发出对自身力量感和积极体验的感受,实现对疫情过程体验的转化。
  四、团体结束(5分钟)
  活动:赠送口罩,将口罩转送给自己最重要、最关心的人。同时播放背景音樂:抗疫歌曲《爱不隔离》。
  分享:请几位学生自由分享:你想把口罩送给谁?想对他/她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口罩是对人健康和安全的保护,也能传达学生对重要他人的关心。
  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这节班会课即将进入尾声。现在,你会特别想要把自己做的口罩送给谁呢?这个人可能是你的爸爸妈妈,可能是你的好朋友或同学,也可能是你觉得这次防疫过程中辛苦的医生和护士。请2~3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想要送给谁,为什么会想送给他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在这堂课结束之后,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把你的口罩送给他们,并给他们一个拥抱,祝福他们日后都能身体健康,照顾好自己。
  【注意事项】
  条件允许的话,请学生在课前就自行按照各自的意愿,分成5~6人一组。可以将教室的桌椅分组摆放,让学生围成小圈坐,更容易促进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1.年龄太小的学生对负面情绪的消化能力有限,此次团体活动的目的不是回溯恐惧和焦虑情绪,而是以激发积极情绪为方向。
  2.若时间不够,制作口罩和画口罩侠的活动可以二选一,或是连着两节课进行,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创作。
  (作者单位:1.安徽省阜阳市心理学会,阜阳,236000;2.广东省广州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广州,511458)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其他文献
〔摘要〕S是一名高一学生,具有典型的人际交往障碍特征,辅导者通过无条件积极关注,支持了解S的内心世界,通过沙盘、团体工作坊等形式,咨询者引导S走出人际障碍的阴影,慢慢融入了新的班级。  〔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高中生;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9-0052-04  “喂,你的东西给我吃点。”自修课上,S忽然伸出手,向正在
〔关键词〕同伴交往;儿童;游戏;友谊  一、引言  “什么是朋友?”“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如果问儿童这些关于友谊的问题,你会发现不同年龄的儿童会有不同的答案,儿童对“朋友”的理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友谊是和亲近的同伴、同学等建立起来的特殊亲密关系,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提供了儿童相互学习社会技能、交往、合作和自我控制的机会,提供了儿童体验情绪和进行认识活动的
专栏寄语  一、后现代心理辅导取向应运而生  受到社会发展及后现代哲学的影响,心理辅导也出现了新的趋势。近二三十年来以短程、解决导向、正向关注为特征的一些辅导理念和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和传播,其中以叙事辅导、焦点解决典型为代表。同时,合作取向、隐喻故事治疗等亦属于后现代辅导的范畴,这些方法共同受到社会建构主义、短程辅导、系统论、策略辅导、催眠辅导的深入影响而具有一些共同的因素。  后现代心理辅导认为,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浙江省上虞市以“学校试点探索,园区实验攻关,全市区域推进”为基本思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一、抓住根本,加强师资培训     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建设一支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
〔摘要〕同样是传递鸡蛋,在一些班级里,课前要求得当,告知要尽可能快速完好地传递到位,争取“完璧归赵”。注意细节的提醒,同学们传递的结果都非常的棒,虽然有些组慢一些,但是没有发生鸡蛋落地碎的情况。人生在世,珍爱生命,守护生命,这是我们要高度重视的事情。“人生如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这是非常有哲理的句子。教会学生学会共情,教会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这是我们此课教学的主旨。  〔关键词
【关键词】目标;行动力;梦想  【活动背景】  辽宁省将从2018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方案。方案大体方向是,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改革方案的核心理念是“扩大教育的选择性”,赋予考生和高校更多的
〔关键词〕活动;体验;生涯指导课;教学设计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笔者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学生对于“人生”“未来”等方面的困惑及思考越来越多。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生涯指导基本处于“缺席”状态。对于教师而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生涯指导课“上些什么”以及“怎么上”。  一、生命关照:生涯指导导向及课程内容选择  生涯指导是指教师在了解学生个人潜质、兴趣和特长的基础上,以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
〔摘要〕在开学初的新生心理排查中发现,16%的学生曾出现自杀的念头,我约谈这些学生时发现很多学生有自伤的经历。我在深入访谈23个自伤学生和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初步探究了初中生自伤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干预措施。我发现情绪管理障碍、冲动性、创伤性经历是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相应地提高情绪管理能力、获得更多社会支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是三种较为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自伤;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9-0041-03  【活动理念】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的要求,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着重培养其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但我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却发现许多同学面对可能失败的情景都会采用自我设限的策略。所谓
〔摘要〕高中生处在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问题有了深入思考,开始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和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欧卡为工具协助高中生探索生命意义的心理课程具有可行性,能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也为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生命的意义;欧卡;高中生;心理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