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 近年研究发现,钙通道阻滞剂(CCB)贝尼地平具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阿利沙坦酯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1.1类抗高血压药.但目前有关贝尼地平与阿利沙坦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报道少见.目的 比较阿利沙坦酯和贝尼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肾功能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深圳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新发高血压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利沙坦酯组(n=45)和贝尼地平组(n=47).贝尼地平组患者给予贝尼地平治疗,阿利沙
【机 构】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大学总医院急诊科;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大学总医院肾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近年研究发现,钙通道阻滞剂(CCB)贝尼地平具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阿利沙坦酯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1.1类抗高血压药.但目前有关贝尼地平与阿利沙坦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报道少见.目的 比较阿利沙坦酯和贝尼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肾功能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深圳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新发高血压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利沙坦酯组(n=45)和贝尼地平组(n=47).贝尼地平组患者给予贝尼地平治疗,阿利沙坦酯组患者给予阿利沙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24 h平均血压(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和24 h平均舒张压)、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血β2-微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尿总蛋白/尿肌酐比值)及血尿酸,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和24 h平均舒张压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肌酐、血β2-微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尿总蛋白/尿肌酐比值、血尿酸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利沙坦酯与贝尼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肾功能的改善效果相似,但对于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推荐使用阿利沙坦酯.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观察组38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联合T管引流术,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ELISA法或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日分别为(106.7±29.8)min、(261.7±64.2)mL和(15.5±3.5)d,显著长于或多与对照组[分别为(64
目的 比较采取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囊结石患者,其中36例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另42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ELISA法或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53.3±17.7)min和(3.2±0.5)万元,显著长于或高于对照组[(36.7±10.8)min和(2.3±0.4)万元,P<0.05],术后进食和肛
目的 观察在CT引导下采用一步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在X线透视引导下或在CT引导下一步法行PTCD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术中,观察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P<0.05),穿刺透视时间为(13.6±2.1)s,显著短于对照组[(32.6±4.1)s,P<0.05],总穿刺时间为(48.9±10.3)s,显著短于对照组
目的 总结胆囊腺肌症与胆囊癌患者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方法 2015年9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胆囊腺肌症患者113例和胆囊癌患者78例,均接受MSCT和超声检查,外科手术治疗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MSCT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49)显著高于超声检查(Kappa=0.577);MSCT诊断胆囊腺肌症的准确度为88.0%,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79.6%(P<0.05);MSCT对局限型胆囊腺肌症的检出率为97.1%,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82.9%(P<0
目的长期以来,限铜饮食被认为是肝豆状核变性治疗管理的重点之一,但是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并不充足.基于该病的罕见性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当前并无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此进行过研究.鉴于人体对铜元素的吸收率随着膳食中铜元素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除非大量食用贝类和动物肝脏,“富铜膳食”并不显著增加铜元素的吸收.限铜饮食难以显著减少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铜元素蓄积,而这种饮食方案不仅管理困难而且限制了膳食种类,影响了营养不良患者的膳食治疗.药物治疗对于依从性良好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效果良好,通常无需过分限制含铜食物的摄入.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早期预防高血压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2003年高血压前期概念被正式提出,其正好契合了中医“治未病”的观点,是将高血压的防治前移,由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主.笔者基于2017—2020年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相关学会及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发布的新版高血压指南分析了高血压前期存在的问题:高血压前期的界定标准不统一、高血压前期的危害、高血压前期更加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并阐述了目前存在的争议,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高血压前期的认识,也为我国高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