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品质教育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m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学生心理正处于由稚嫩到成熟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更需要对他们及时引导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实验版中有许多这样的可供利用的因素。将其归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1.1勤奋向上的教育。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渴望探索外部世界,渴望了解未知的东西。在对新知识的追求过程中,勤奋是必不可少的。且不说所有的名人大家都是经过不懈的勤奋努力才取得成功的,就让我们看一看那些直接劝人努力学习,用勤奋用汗水求得进步的文章吧!《墨池记》中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而后世之人莫能及也”;《送东阳马生序》中“我”“执经叩问,行深山巨谷中,不嗜衣饰豪华”终有所为;荀子的《劝学》一文就是劝勉大家要勤奋学习,锲而不舍,以量变求质变的。
  1.2谦虚谨慎的教育。
  谦虚使人进步,只有时刻保持谦虚的胸怀,才会更容易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得进步。《伶官传》中指出“满招损,谦受益”,提倡谦虚的精神。《石钟山记》中作者考察了石钟山山名的由来,这种谨慎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3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
  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那么如何面对新事物呢?是象《断魂抢》中的沙子龙不肯传艺,只在回忆中生活呢?还是象《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那样,战战兢兢,怕出乱子,顽固地维护旧事物呢?还是象《宽容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对新事物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呢?
  1.4增强意志力的教育。
  只有决心而没有毅力,做什么都不会成功。勤奋+决心+意志力=成功。古人登山“入之愈深,见之愈奇”,他们乘风雪,登滑石,攀高峰,终于领略雪中泰山之趣味。这些都启示我们:拥有非凡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心,就有可能收获到更多更好的麦穗。
  1.5心理承受力的教育。
  要教育青年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正视失败。在困难面前,不能丧失信心,而应该勇敢地在失败中崛起。这时,一颗能够承受挫折,坚强的心灵就极为重要了。历史上,伟大诗人屈原数次被陷害,罢官,放逐,但他仍旧不改初衷,提倡“美政”;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是司马迁在受腐刑之后完成的;《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十八次面临危险境遇,仍矢志不移:这些都是直面惨淡人生的范例。
  1.6正确人生观的教育。
  高中学生已经在思考人生目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他们今后走入社会大有裨益。《项链》中玛提尔德的人生观是不可取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2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渗透,使之“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呢?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
  2.1背景分析法。了解背景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创作动机、创作中的艰辛,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思想的理解。许多名篇巨著往往是“不平则鸣”“忧愤”的产物。“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写出这段名言的作者司马迁学习了前辈们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态度,创作了《史记》,这是一部令史学界和文学界都震惊的奇书。可是其创作过程异常艰难,许多学生都想象不到。
  这时,教师可用饱含感情的语调介绍他的由来:当年,司马迁接受父亲遗愿,经过几十年精心准备,专注于创作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受腐刑,打入大狱。面对如此奇耻大辱,司马迁忍受着身体的折磨,心灵的考验,坚强地活了下来,完成了《史记》。一部《史记》既是司马迁心血的结晶,也是一部面对挫折的抗争史的见证。很多学生听了这些之后,对司马迁肃然起敬,他们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2.2拓展法。主要是讲清文意,以此为中心,进行拓展。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而言。只有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以此为辐射点,进行联想。如:《伶官传序》中论述了人事的作用,所谓的人事就是人的主观努力。文中指出“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其意都是说要谦虚谨慎,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此文意,让学生联想还有哪些名言阐述了此道理。经过思考,学生列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为治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等名言警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明白了事在人为的道理。当学生明白命运的咽喉在自己手中时,就会抓住机遇,用行动改变未来。
  2.3比较法。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既可以同类课文中比较,也可在不同课文中比较。既可以比较相同处,也可以比较不同处。《送东阳马生序》中可比较“我”与“诸生”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结果的不同,让学生明白勤奋的重要性。将《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和《断魂枪》中的沙子龙比较,学生很快就发现他们实际上是一种人:在新事物面前固步自封,胆小怕事,沙子龙还有点慨叹自己的武艺过时;别里科夫则一味维护旧事物。这两种态度都到会不可取的,正确的作法是要适应时代发展,尽快接受新事物。轻松的比较中,学生的心理逐渐走向成熟。
  2.4辩证分析法。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辩证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较为客观的评价周围的人和事。在教授《项链》时,对于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学生最初形成了两种极端化思想:一种认为她无可厚非,另一种认为她太不值得了。在同学们的争论中,我引导大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评论她。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可以理解她的虚荣心,毕竟人往高处走,但她那种人生来就是享乐的观点是不对的,人生还应有更崇高的追求;肯定了她靠自己诚实的劳动偿还债务的能力,认识到了她在面对不幸时性格坚强果断的一面。这样,学生不仅更深刻认识了玛蒂尔德这个人,而且也领悟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享乐,明白了要通过正当手段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境遇。
  高中语文教材中提供了这样的材料,教育工作者应该合理地利用这些因素,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而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在人们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交往训练,本文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交际训练的内容、目标、注意点几方面,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文;交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05-01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后的高考的主要的趋势就是要全面的考察学生在获取信息、对课本中知识掌握的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路等等,这些都是以后高考所考察的趋势,所以,我们的学生应该将基础给牢牢地打好,重点的突出重点还有主干。在地理学科中综合题是地理成绩的重要的突破口,那么怎样短时间里来突破这个突破口呢,本文就是就是根据自己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经验,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考地理;
期刊
关键词:兴趣;创新意识;质疑;创新萌芽;想象;创新之路;评估;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07-01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
期刊
摘要: 写作是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最能反映语文教学的效果。长期以来存在于中小学学生作文中的普遍性问题令人堪忧。论文结合语文新课标,回到语言本身。针对学生写作中陈腐不切、语言匮乏这两个问题进行反思性分析,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供实际教学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写作;语言;立意;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83-02 
期刊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一堂课各部分组成及其组合的顺序及时间的分配。学习内容、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这三者按照一定方式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存在模式单一,信息量少,耗时费力,学生被动厌学的缺点,具体表现在:课上教师大量的时间用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课上只是被动地听,盲目地练,围着老师转,自己读书、思考的时间与机会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更少,影响了学生语文
期刊
摘要:“对话”是和谐师生课堂、活跃教学的抓手,“对话”是走进学生心灵的纽带。通过“对话”教学,去验证陶行知先生课程发展观的“真、活、新”,去感受灵动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凸显课堂灵气,提升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人文素养,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对话;灵动;开放;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9
期刊
摘要:要上好一节历史课,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培养对学习的情感,提高教学效果。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加强史实教学;采取联系法和比较法;布置作业创新,学生愿意作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10-0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到大力推进教学创新,“倡
期刊
摘要:笔者在多年的一线小学英语教学中,积极实施媒体激趣、实践增趣、德育升趣、赏识延趣这四种策略,有效增强了小学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在此从学理上加以分析,旨在抛砖引玉,与其他一线英语教师共勉。  关键词:四法;小学;英语;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13-01  引言:张楚廷学者在其论文中一针见血
期刊
1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期刊
摘要: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有兴趣才能全神贯注,主动探索,深入研究。因此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只有在学生内心播撒兴趣的种子,才能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本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谈一谈课堂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