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把它当作首要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语文教学虽说是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食物任务,但语文教学不是政治思想课,不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学生不易接受,应以教材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才容易接受,乐意接受,我们应该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能力培养的时候,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
  一、突出课文中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美。
  语文教学中,抓住课文中的字、词、句,透彻地阐述课文内在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例如讲解《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有些学生对于“战士火中救朝鲜儿童”这一动人场面无动于衷,认为不值一提。我引导学生 注意战士救人时的一系列動词:“踹”“扑”“摸”“拉”“抓”“跑”“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战士不怕危险救朝鲜母女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气质,惨烈的场面使 学生震撼。借此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别人身处困境时能勇于上前相帮,做到见义勇为。
  二、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兴趣,陶治情感。
  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巧妙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陶治情感的目的。例如在教的《活板》一文时,我首先问学生的课本等书籍是怎么印刷的,学生各抒己见,我以此为契机让他们阅读课文,并要求他们思考:我国古人是怎样印刷书籍的?这样就自然地过渡到活版印刷术的介绍,从而教育学生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骄傲,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朗读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朱自清的《春》 一文,比较适合于朗读,富有感情的朗读能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乃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中学语文课内介绍了许多高深品德和人格魅力的人物,为使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光辉形象铭刻在学生的心灵中,我利用课堂上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不仅教会学生学会描写人物形象,更让学生在一些人物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下,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行来分析,通过分析白求恩的形象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国际主义精神,什么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形象,。
  四、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培养学生的人格意识,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中学语文课本中能培养学生品格的篇目很多。如 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对这些教材,深追细究渐入佳境,质疑讨论明辨主旨。初中教材《荔枝蜜》是对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高尚精神的讴歌。教学时,把注意力放到对劳动的认识上,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爱,是不能忘记的。”只有人人都懂得爱的力量,生命才会越来越珍贵,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总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内容比其它教材更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德修养。只要教师转变观念,确立人文意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一定能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其他文献
针对某冷轧厂镀锌线光整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影响带钢产品质量的问题,测试了光整机的振动和轧制力。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与测试分析结果,发现了问题的真因并有效地解决了
<正>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多数不典型,早期并发症多,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本文就41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
会议
戴伯韬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与编辑出版家。新中国成立前,他先受陶行知生活教育影响,从事科普创作与《生活教育》杂志的编辑工作,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从事抗日宣传与新民主主义教
<正>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能力。学生学习写作是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纯粹应付考试。作文教学虽然不是为了培养作
以轻烧镁粉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利用直接沉淀法合成"卡房"状高纯氢氧化镁粉体;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硫酸镁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氨水与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比和搅拌转速对
介绍了自动排线绕线机自动同步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实际工况中影响跟踪准确度的几个因素。针对PLC实现自动同步功能的准确度误差累计问题,提出了通过修正误差影响因素,消除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桂林山水的介绍,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
“背调”,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可谓是一个熟悉又陌生、欢喜又反感的词语。不少人都曾经历过“背调”,可又不了解“背调”的内容;许多人都认为一旦接受“背调”,那离自己心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