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能电子诱发DNA损伤的理论计算

来源 :原子能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径迹结构的方法模拟了单能电子从入射DNA水溶液到最终产生DNA损伤的早期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着重研究了直接能量沉积导致碱基损伤的判断方法、DNA损伤穷举分类的定义及计算机实现方法,以及确定自由基产生位置的随机抽样方法。结果表明:物理、化学径迹与DNA的反应主要以NB(nobreak)的形式存在,而在链断裂中,主要也以易修复的单链断裂(SSB)为主;在为数不多的双链断裂(DSB)中,复杂DSB占到相当数量的份额。验证了DNA是辐射作用主要“靶”的假定。
其他文献
采用电荷剥离分布公式和稳定核质量数经验公式,对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提供的重离子束流能量和电荷剥离效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对根据物理实验需要在高能量与束流强度之间进行取
2006年发布的ENDF/B-Ⅶ.0评价库较2001年发布的ENDF/B-Ⅵ.8有许多改进之处,与临界积分检验装置实验结果符合得更好。采用NJOY程序及ENDF/B-Ⅶ.0评价库中子入射子库,制作了MCN
采用双钯柱自置换色谱法建立了1套氘浓缩实验装置。研究并讨论了该装置对氘的富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氘丰度为2.0%和5.0%的样品经富集后,最大氘丰度分别达到31.6%和67.3%。该装置结构
针对金属钯-银合金复合膜分离氦气中杂质氢气的应用进行探索性研究。按照法国CEA一套小型氦气净化试验装置CIGNE的设计参数,采用典型SSP设计,应用有限单元法求解模型。膜组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