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科学DV的选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是一个由宽到窄、由大到小、层层筛选的过程,即划定一个范围,筛选,缩小范围,再筛选……我们把这种反复筛选的选题方法叫“大眼睛”和“小眼睛”。通常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才能最终确定出符合青少年特点、客观上有条件进行探究的非常具体的主题。 科学DV选题的三原则 主观性原则 选题必须考虑到探究者的自身条件,最重要的是,探究者对其选题必须具有强烈、浓厚的兴趣,必须有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1
科学DV选题的过程
课题源自问题,问题源自观察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步,也是科学DV选题的第一步,要提出有意义的、适合研究的问题,往往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
青少年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但在进行科学DV的选题时却无从下手。作为辅导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参与“大眼睛”与“小眼睛”游戏,通过头脑风暴活动,引导学生思维反复从发散到凝聚,最后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理解“聪明在于发散,成功在于聚焦”的这句话的内涵,熟悉选题过程,掌握科学的选题方法。
例如:2010年一等奖科学DV作品《蚊虫最爱什么色》的选题。孩子们一开始进行选题时,总想研究一些很大的选题,比如温室效应,面对这种情况,我引导孩子们要从身边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夏天
里有些人容易被蚊虫叮咬,有些人则不会,于是提出问题:是什么在吸引蚊虫?经过初步调查研究,了解到血型、气味、体温、颜色等都可能吸引蚊虫,如何对这么多因素进行探究,孩子们感到无从下手,于是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眼睛”进行聚焦思维,在众多的因素中,提出了“颜色对蚊虫有什么影响?”(即蚊虫最喜欢什么颜色?)这一问题。
用What、Why、How,让问题变课题
提出课题是选题的第二阶段,提出课题即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观察问题的基础上完成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问题和课题的区别。问题是对现象的质疑,常常表述为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课题与问题不同,是对问题的理性思考,其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即研究内容(What:研究什么)、研究意义(Why:为什么研究)、研究方法(How:怎么研究)。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焦,使通过观察提出的问题顺利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客观上有条件进行探究的、非常具体的课题。
例如:《蚊虫最爱什么色》中学生提出“蚊虫最喜欢什么颜色?”这一问题,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明确研究内容、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即蚊虫最喜欢什么颜色,研究蚊虫最喜欢的颜色有什么意义,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问题顺利转化为课题。最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对比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粗略地揭示了不同颜色对蚊虫的招引程度,提出了夏季防蚊的具体措施。
该问题的提出源自观察,再通过发散和聚焦思维,层层筛选,最终初步确定了探究主题即提出课题。
确定课题
确定课题的过程就是在多个选题中确定课题的过程。
通过观察、提问,再通过发散和聚焦思维,层层筛选,最终初步确定科学DV活动的探究主题,但科学DV的选题过程并没有结束,还需要从课题的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和趣味性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最终确定课题。这一过程是科学DV选题的最后一步,也是保证科学DV作品质量的关键步骤。
确定课题时,首先要通过“查新”来确定探究主题的创新性,“查新”可以通过调查访问、查阅图书、网络搜索等方式来进行。通过查新不仅可以确定探究主题是否具有新颖性,而且在查新的过程中还能更好地发掘课题的探究侧重点,形成细致的、具体的、有可探究的余地的落脚点。
某些时候,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实验无法顺利进行。为了确定选题的可行性,可以在正式探究之前先进行预实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修正选题,以保证课题可行性。
确定课题时还要注意,不要出现用动物做实验时的血腥画面,或者因为实验导致动物死亡的画面,因为这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如:鲫鱼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废旧电池的危害(用鱼做实验)等。
经过以上步骤后,就可以正式确定课题了。确定课题以后,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探究计划,并在探究计划的基础上制订拍摄计划。完成了以上工作以后,就可以正式开始我们的科学DV活动了!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基本操作、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各类实验教学有其特点和策略。如何有效实施实验教学是摆在教师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实验 有效教学 策略 在实践新课程中,广大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达到教
研究背景 2013年的暑假,炎热高温降临西安。众多拥有汽车的家庭很快就领略到烈日下车内的高温。各大新闻媒体争先恐后地报道着“汽车自燃”“汽车爆炸”等事故。这些事故与汽车内的高温有多大关系呢?夏天车内的温度到底有多高?高温下,车内又有哪些安全隐患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小组开始了探究。 研究目的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目的是测量夏天车内的温度,了解夏天车内温度之高。我们针对车内的环境设计实验,探究车内
于光远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医院举行。仪式简单、肃穆。于光远遗体静静地躺在花丛之中。老友、同事、学生,还有慕名前来的敬仰者手执白菊,向老人三鞠躬。老人周围,人们轻轻放下的花朵聚成一座环形“花山”,表达着对于老的敬意与不舍。仪式结束后,许多人仍不愿离开,目护灵车远去。著名教育家刘道玉敬献的挽联是:“一生勤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著作等身,两袖清风学贯中西当代亚里士多德。” 于光远(1915.7.5—2013
说到端午,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粽子、龙舟和屈原。而在我国北方,端午节还有吃五毒饼的习俗,虽然这种饼不过是上面加盖了五毒纹样或者压出了五毒形象的普通饼类糕点而已,但这也很好地反映了人们希望“吃掉”这些毒虫,使其不能再毒害世人的愿望。五毒饼上最常见的五毒花纹是蜈蚣、蛇、蝎子、壁虎和蟾蜍,但是传说中的五毒也有把蝎子或者壁虎换成蜘蛛的版本,不同版本的五毒究竟都毒在何处呢? 蜈蚣 在所有版本的五毒中蜈蚣
改变世界使用和产生能源的方式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2015年3月底,瑞士飞行员皮卡尔和波许博格驾驶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了环球飞行,并在我国重庆、南京作了短暂的停留,该事件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科技辅导员可以抓住这一新闻热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与太阳能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本期编者收集了一些可以在课堂中使用的太阳能和能源教育资源,希望对科技辅导员开展活动有所启发。 佛罗里达太阳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学习科学研究的不断推进,在学校中,教授和学习科学的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了学校科学教育的改革和探索。2012年11月在南京举办的“2012科学教育国际论坛”正是以“科学教育的新探索”为主题,邀请来自美国、英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大陆的科学教育和相关领域专家与科学教师们共同探讨科学教育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趋势。本期专题邀请到此次论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视频、动漫、游戏等多媒体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充分利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开展科普活动成为摆在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适应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一时代特征而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应运而生并逐步兴起。这项活动以新媒体为活动载体,倡导全国各地的青少年用新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究、去发现、去学习、去创造,
The Cover封面故事 甜味产生的混乱:高果糖玉米糖浆应得到那些有害的斥责吗? Features特写 被限制的思想:如果没有科学的竞争和公开的争论,很多心理学研究将无路可走。 In the News科学新闻 为了生存,美洲殖民地居民曾自相残杀:研究人员发现首次发现了饥饿的殖民者嗜食同类骨骼的证据。 基因变异使得H5N1流感失去了它的能力:实验室中进行的基因改变使得鸟类流感病毒不能与
自2012年以来,美国人口最多、灌溉农田产量最高的加利福尼亚州正在经历135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2015年,美国国家干旱监控中心将该州40%的地区列为最高干旱等级,并警告说干旱还有继续加重的迹象。内华达山脉雪山的融雪是加州重要的水资源来源,为全州提供大约l/3的水量。监测显示,2015年全加州的积雪仅相当于历史平均水平的5%,创下有史以来最低。面对连续性的灾难性干旱,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发布了加州历史
预测未来的难度是很大的,但是揭示过去也需要谨慎对待。现在,研究人员发明了1种可追奉溯源的新方法,它可以揭示广泛传播现象的起源,告知人们疾病是如何暴发或者新技术如何产生的。 典型的事件溯源方法是以1种传播概念为基础的,它认为无论如何传播,事件都将会在一定时间传至一定距离。但是随着飞机、火车以及汽车的广泛使用,地理距离自身已经不再是1个到达时间的准确预报员,德克,布罗克曼(Dirk Br0Ckl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