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作文教学上有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作文作文,两堂着急。”这反映出学生的写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生对写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也深感作文的教学效率不高,作文指导的方法单一,在大面积提高作文效率、建立科学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方面还有待突破。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建立科学而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而“情境作文”正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开源,全面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等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情境作文 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呢?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试着将“情境”带进课堂,努力使作文教学课堂成为孩子们一片快乐的天空。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情境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创设良好心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产生了兴趣开始的,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更是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到了首位,作为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正确的写作动机,寓作文于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
二、丰富素材,开掘源头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让学生在作文时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材料。比如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春游、逛超市、参加公益活动、书画竞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智力竞赛等等。
三、强化体验,激发写作情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情境作文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触动情感,加深情感,升华情感,获得高峰体验。因此,学生在作文中往往充满真情实感。
四、搭建平台,拓展习作空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巧妙地渗透写作知识和技能,启发学生联系所学的写作知识进行运用,可进行以下训练:
1.结合文中插图,随机练笔。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安排了优美的插图,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力创造了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创设练笔机会。如学了《过故人庄》,可让学生看图改写,学生不仅能把全诗意思写出来,并且把山村的景致,朋友见面的神情,故友畅谈的言行描绘地淋漓尽致。
2.运用精彩语句,模仿练笔。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精彩片断,如能教学生灵活运用,定会增色不少。如让学生运用《北大荒的秋天》中学到的描写北大荒美的词语来描绘《秋天的稻田》;运用《卢沟桥的狮子》中描写石狮子姿态的排比句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描绘身边的建筑;学生学的有趣,用的巧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捷径。
3.利用艺术空白,想象练笔。有些课文,在情节上稍有跳跃,叙述上有所省略,给学生想象活动留下驰骋的空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加以补充。如《赠汪伦》我引导学生想象,在依依惜别时,李白会怎样想,怎么说?如此练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训练。
五、自由表达,彰显主体地位——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就是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淡化指导的痕迹,把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出来。
教师可确定作文的范围和要求,学生可以自主拟定出各式各样的题目。如:我班开展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带领学生在参观社渚镇新政府大楼后,让学生以参观活动为内容作文。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说说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难忘的人等。从而引导学生拟出这样一些题目:“昨天、今天、明天” “如果我是镇长”“特级设计师”“我骄傲,我是社渚人”……这些不同的题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放手去写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我们不宜过多束缚,应给孩子的心灵以广阔的自由呼吸的空间。在习作中放飞他们灵动的心,让他们袒露真诚,说真话,抒真情,恢复语言的活力,做到人文合一,并通过习作焕发出生命的原味,展露生命的本真。由此可以得出:作文教学中,重视并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真实表达,提倡情境作文,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才能给孩子们营造一片快乐作文、自由作文的天空。
(作者单位: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情境作文 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呢?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试着将“情境”带进课堂,努力使作文教学课堂成为孩子们一片快乐的天空。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情境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创设良好心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产生了兴趣开始的,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更是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到了首位,作为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正确的写作动机,寓作文于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
二、丰富素材,开掘源头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让学生在作文时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材料。比如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春游、逛超市、参加公益活动、书画竞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智力竞赛等等。
三、强化体验,激发写作情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情境作文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触动情感,加深情感,升华情感,获得高峰体验。因此,学生在作文中往往充满真情实感。
四、搭建平台,拓展习作空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巧妙地渗透写作知识和技能,启发学生联系所学的写作知识进行运用,可进行以下训练:
1.结合文中插图,随机练笔。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安排了优美的插图,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力创造了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创设练笔机会。如学了《过故人庄》,可让学生看图改写,学生不仅能把全诗意思写出来,并且把山村的景致,朋友见面的神情,故友畅谈的言行描绘地淋漓尽致。
2.运用精彩语句,模仿练笔。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精彩片断,如能教学生灵活运用,定会增色不少。如让学生运用《北大荒的秋天》中学到的描写北大荒美的词语来描绘《秋天的稻田》;运用《卢沟桥的狮子》中描写石狮子姿态的排比句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描绘身边的建筑;学生学的有趣,用的巧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捷径。
3.利用艺术空白,想象练笔。有些课文,在情节上稍有跳跃,叙述上有所省略,给学生想象活动留下驰骋的空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加以补充。如《赠汪伦》我引导学生想象,在依依惜别时,李白会怎样想,怎么说?如此练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训练。
五、自由表达,彰显主体地位——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就是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淡化指导的痕迹,把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出来。
教师可确定作文的范围和要求,学生可以自主拟定出各式各样的题目。如:我班开展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带领学生在参观社渚镇新政府大楼后,让学生以参观活动为内容作文。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说说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难忘的人等。从而引导学生拟出这样一些题目:“昨天、今天、明天” “如果我是镇长”“特级设计师”“我骄傲,我是社渚人”……这些不同的题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放手去写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我们不宜过多束缚,应给孩子的心灵以广阔的自由呼吸的空间。在习作中放飞他们灵动的心,让他们袒露真诚,说真话,抒真情,恢复语言的活力,做到人文合一,并通过习作焕发出生命的原味,展露生命的本真。由此可以得出:作文教学中,重视并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真实表达,提倡情境作文,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才能给孩子们营造一片快乐作文、自由作文的天空。
(作者单位: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