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035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115-116《找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找出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找循环排列规律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红、黄、蓝、绿卡片各四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图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规律
  1.最近,程老师家正在装修,你们愿不愿意到我家去参观一下呢?
  2.(出示课件)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真棒,能一下子看出来路灯与树的排列规律。不错,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循环规律,今天,我们要去了解更为复杂的循环规律。(师板课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一)开启密码锁。(教材中墙面主题图变化而来)
  1.我的家到了。可是,我们家有一个密码锁,需要大家打开才能进去。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每行都有哪些图形?每行图形的排列顺序是什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橫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课件演示)
  2.师小结:同学们真棒!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找到了不同的规律,你们都是善于发现的孩子。看来,老师家的密码锁也该换了!
  (二)铺设地面。
  1.同学们,这就是老师家的厨房了,我已经买好了五种颜色的地砖,但还没铺,我想铺成这样的图案。(示课件)你们觉得这样好看吗?为什么?
  预设:
  生1:好看,因为五颜六色的。
  师:你是说因为摆得很乱才漂亮吗?这些地砖排列得没有什么规律吗?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
  生2:很有规律
  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
  2.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一说?(课件出示)
  3.如果我接着往下铺的话,会是什么样的?你又有什么发现?(和第一行一样)是不是这样?(师演示课件)
  师小结:很感谢你们帮我把地面铺得又有规律又漂亮。为了感谢你们,我特地准备了水果。你们看!
  三、反复实践,巩固规律(水果盘里的规律)
  1.有什么想说的吗?(生说发现的规律)你们能把刚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到这,非常好,你们看,我们不但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用知识。
  2.那你们知道水果盘里的水果应该怎样摆放吗?(生说,师演示课件)
  3.现在水果是排成一排的,你们看,现在它们发生了变化。(师演示课件)。现在你们还能发现它们的规律吗?快速和同桌商量一下。
  谁知道这里应该怎样摆放水果?(生答,师演示)
  4.除了水果,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卡片。但这张卡片上面没有颜色。没有颜色的卡片多不漂亮呀,那就请你按规律涂上美丽的颜色吧。
  5.排队游戏:其实这些规律就在我们同学的身边。不信,老师就请四位同学到前面来做排队游戏。(给四位同学戴上四种动物头饰。)现在又回到了原来的排列顺序了,接下来又应该是多少了呢?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四种图形或数字进行的循环排列现象,从第五行开始重复出现,每四行就会出现一个大循环。而且这种排列可以无休止地排列下去。(板书省略号。)这就是典型的循环排列现象。
  四.观察生活,体味规律
  其实除了老师的家以外,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循环排列现象。
  1.你们知道哪些呢?(生汇报收集)
  2.(师演示课件)是的,四季的交替,精美的服饰等等中都包含着循环排列规律。
  五、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学过的知识只能应用到了生活中才有意义。就请同学们用本节所学的循环排列知识,将手中的小粘贴手帕上帖出美丽的图案,送给辛勤养育我们的父母吧!
  2.生自由创造,展示,评价。
  六、总结:
  规律就在我们身边,所有美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也正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规律来。
其他文献
对比修改前、后的课标    貌似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授课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如果不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那又何来的这一节课呢?所以这个还应该是修改后授课的一个基础。而修改后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对比,让学生们身历其境的感受中国过去的成就,现在的辉煌,当然也展望未来开拓思维,设定一个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以
期刊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作为导演去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又需要学生作为演员来快乐的学习。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因材施教,需要情境教学。这些都是为了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导演;主角;言传身教;快乐学习;因材施教;情景教学  每一部戏都是由导演和演员共同完成的。同样的道理,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出演的一场戏,学生是主角,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导演。新课标充分体现了
期刊
我常听同仁们说:“作文难,难作文”,但我同样也觉得“阅读难,难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拦路虎”,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语文试卷阅读上的红叉叉,也一样令语文教师们苦不堪言,教师们教学阅读时也不知该从何着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常一篇二三百字左右的阅读短文,令学生头痛不已。是啊,难以理解,难以体会,又怎能叫学生把握阅读短文的中心思想和重要内容。小小的一篇阅读短
期刊
“减负”是说了多年,现在更热的话题,“负担”本身就是情感问题,其根源与教师情感、能力等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有关。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烦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珍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
期刊
发散性思维作为创造思维的主导成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直接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进行发散思维,才能使学生获得灵活的知识,有价值的知识,创造性的知识,才能从事创造性活动。我们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一以贯十”等就是这种发散思维的结果。要发展创造思维就必须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發散性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这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年的数学教学,让 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了粗浅的认识,下面简单的谈谈我的做法:  一、灵活组织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提高小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在小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练习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中,创设生
期刊
摘要:在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有机统一的,学生处于动态的大环境,师生的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贯穿整个体育课堂,而讲解、示范又是体育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使学生建立正确技术概念的基本途径,为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讲解示范运用       本人在教學实践和教学反思中,体会到同样的教材,采用不同的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板块作出“实施建议”时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能力。”而且还说,教师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鼓舞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对于这种思想,我的理解,就是要求
期刊
摘要:《羚羊木雕》和《散步》这两课都暗暗透露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散步》中全家人都在围绕男孩转,因为男孩是家中的“小皇帝”,是大人们的希望,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羚羊木雕》中的“我”是女孩,则是大人的出气筒,综合这两篇课文不难发现,“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透露较重。如果“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下一代人头脑中形成,那就很难改变了,更不利于终身教育。  关键词:亲情重男轻女封建思想       经全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