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的新闻写作思考

来源 :媒体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图时代的到来,到底是以图为主还是坚持文字的传统性?一方面,人们会使用文字来进行记录,保证其具有权威性与官方可信性;另一方面,人们也需要更直观地了解信息,而图片则正好符合这个要求。读图时代,文字与图片共同促进新闻传播优化,任何一方都不能独自起到优化传播的效果。
  数字图像,又称数码图像或数位图像,是二维图像用有限数字数值像素的表示。通常,像素在计算机中保存为二维整数数阻的光栅图像,这些值经常用压缩格式进行传输和储存。
  数字图像可以用许多不同的输入设备和技术生成,例如数码相机、扫描仪、坐标测量机、seismographic profiling、airborne radar等等,也可以从任意的非图像数据合成得到,例如数学函数或者三维几何模型。三维几何模型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就是研究它们的变换算法。
  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也是数字图像技术发展的重要分支。成像技术最显著的代表就是我们通常使用的数码相机,其内部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完全颠覆了传统摄影摄像和胶卷的概念,使拍照成为方便简单而且随时随地的事情。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即“电荷耦合器件”,以百万像素为单位。数码相机规格中的多少百万像素,指的就是CCD的分辨率。CCD是一种感光半导体芯片,用于捕捉图形,广泛运用于扫描仪、复印机以及无胶片相机等设备。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它是计算机系统内一种重要的芯片,保存了系统引导所需的大量资料。其便于大规模生产,速度快,成本低,是数码相机关键器件发展方向之一。
  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图片的存在和处理以及呈现都有了新的形式和状态。
  2001年8月,一向坚持文字为主的《读者》杂志为了顺应读图时代的潮流,推出了高品位的读图杂志《读者欣赏》。《读者》常务副主编胡亚权说:“《读者》是一本偏重于文字方面的杂志,随着社会的发展,杂志已經进入了读图时代,图片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与自身的内容形成互补,所以创办了《读者欣赏》。”实际上,现在几乎每家报纸都在开设摄影专版或图片专版,并积极地探索能够展现自身特色,显示自己优势的新路。
  网络渐渐成为图片呈现的“主战场”,网络世界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由图片构成的,纷繁杂乱的网络世界出现众多网络图片的呈现形式,Html技术的发展给了图片广阔的展示空间。
  网站发布新闻有配文和图片,也有组图新闻图片,甚至还开设专题新闻图片板块,强调以图代替语言,以摄影的决定性瞬间向受众诠释事实。
  数码相机、录音笔、数码摄像机等,在现如今的新闻传播中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加上方便快捷的网络,人们可以很轻松便利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发现的新闻通过网络投稿给媒体,媒体也能靠这些非媒体人获取新闻或者新闻线索。有时,重大新闻的报道者可能并不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而是现场的普通人。
  在当今传媒中,人们自己制作的图片进入传统媒体的门槛降低,现在,人们平时拍摄的制作的图片或者美术作品很容易进如大众传媒的视野,无论是冷媒体还是热媒体(广播除外),对于图片在传播中的作用,都看得同等重要。
  网络中,没有传播方向,传者人数众多,可以说人人都是新闻人,除了新闻网站或大型商业网站的新闻图片外,各大论坛、社区、网络相册、即时聊天工具中,人们以不同的形式发布着图片或美术作品。各种摄影理念、价值取向和表现方式在相互碰撞中沟通、融和。多元化的趋势,为专业和业余的摄影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摄影师真正进入了宝贵的“黄金时代”。
  简单来说,新闻图片的独立性与依附性就是指新闻图片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形式,形式即体现了新闻的表现方式。但是,首先要搞清楚新闻图片的种类。
  新闻图片的分类:
  一、新闻照片
  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景的拍摄,是重现人、物、景的原貌。
  二、新闻图表
  一是将统计数字制表绘图,便于读者集中阅读,一目了然。二是示意图,不但将统计数字集中绘制成图,而且用形象化的手法示意,使数字的类比或对比更加鲜明。
  三、新闻地图
  特性是以形表实,间有表意的情况。
  四、新闻漫画
  时事漫画或风俗漫画,有讽刺和制造幽默的作用。
  五、新闻速写
  以现实的新闻人物和事物为对象的绘画创作。
  这些新闻图片报道形式是我们在各种媒介中经常看到的。新闻照片,可单独作为新闻主体,以图片新闻的形式进行传播,文字作为一种说明性解释,也可配合文字,进行图文并茂的说明解释。
  配图图片更多的在于现场感和新闻性的突出,以反映客观事实为主,向受众阐述真实新闻现场和新闻事件,让受众感觉到现场的氛围,实现新闻零距离。
  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新闻照片激活报纸版面,以此争夺公众注意力或读者“眼球”,已成为各报抢夺“制高点”或“前沿阵地”的“杀手锏”。正是这种特定的时代环境,最终促使现代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
  毋庸讳言,当我们在为“读图时代”的到来欢呼雀跃的时候,也要清醒地看到,某些报纸在新闻图片运用上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1 虚“大”。报纸版面,无图不活,但新闻图片编发的“大”与“小”,应有一个“度”。把握这个“度”的命运的尺子,只能是“新闻含量”的“大”与“小”。然而,在某些编辑记者(包括少数总编辑在内)眼里,认为把图片发得越“大”,视觉效果越好,冲击力越强。于是,图片编发的贪“大”之风似有加剧之势。长而空的文字,常常被读者贬为又臭又长的“懒婆娘的裹脚”,同样,没有“新闻含量”的大而空的图片,就是一种“泡沫”。这种新闻图片虽然看起来篇幅很“大”,但由于内容平淡、无味、苍白、空洞,没有丝毫的冲击力,只能挤占、浪费甚至污染寸土寸金的版面。
  2 虚“多”。有的报人机械甚至片面地理解“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路,误以为只要“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就是进入了“读图时代”。有的图片,明明发一张就能反映问题,却偏偏要堆积成一个“组合”。作为一张现代报纸,对“文”或对“图”的选择,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数量相等。“文”多还是“图”多,应该根据“文”和“图”的新闻含量来择优取舍。如果一张“图”能独立而生动形象地透视新闻事件的信息,理所当然地应该选择“图”。假如在某个事件的反映上,“文”比“图”的优势更为明显,应毫不犹豫地选择“文”。因此,每一张图片,都必须以画面新闻含量为基础,以形象语言的深刻意义和价值为前提。如果缺乏这个“基础”与“前提”,毫无新闻价值的图片发得再多,效果也只是等于零。
  3 虚“重”。所谓虚“重”,就是不问青红皂白,把新闻图片往头版甚至头条等“黄金位置”上挤,似乎图片在版面上的位置越突出,表明对图片就越重视。事实上,图片在版面上所处位置的轻重,不能以版面的需要来度量,也不能纯粹地以悦目作取舍,而应以新闻含量的“轻重”来决定取舍。
  4 虚“美”。只有新闻含量与画面表现力巧妙融合的图片,才能从中“读”出信息、“读”出震撼、“读”出感叹。令人遗憾的是,时下翻开报纸,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明星照”、“模特照”、“美人头”不断地出现在报纸上,有的因为照片“美”而被过分地放大。有的摄影记者为了追求画面“美”,挖空心思地对被摄对象进行“导演”或“摆布”。
  图像对文字的挤压以及对审美主体的异化是致命的,会如米勒所言,文学会终结吗?显然不会终结,那么终结的又是什么呢?
  余虹先生认为“文学终结”是后现代条件下文学的基本状态,“终结”的确切含义是“边缘化”,且内涵复杂。总的来说,有两大内涵:“1、在艺术分类学眼界中的文学终结指的是文学失去了它在艺术大家族中的主导地位,它已由艺术的中心沦落到边缘,其主导地位由影视艺术所取代。2、在文化分类学眼界中的文学终结指的是文学不再处于文化的中心,科学上升为后现代的文化霸主后文学已无足轻重。
  所以,在读图时代,文学不会终结,文字魅力永存!文学审美主体不会成为“流浪者”,文字是审美主体的精神家园、诗意栖居地。
  责任编辑:梅杰
其他文献
收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概念之一,对收益的研究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心。传统收益确定模式以历史成本、实现——配比和稳健原则三位一体为基础,来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然而经济环境
电视艺术是一门时空一体、声画同步的综合表现艺术。电视画面是电视艺术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现元素,是电视创作的基础。如何拍摄好电视画面,运用好画面语言,作为一名电视摄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也向着更广、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可能面临财务危机问题,因此构建完善的预警体系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对于现代企业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显得十分的关键和重要。文章旨在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构建更精准更有效的预警模型。在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及两者相结合的相关文献之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论述了内部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迅速变化,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缺陷渐渐地暴露出来,影响了经济决策者的正确决策。20世纪70年代,公允价值观念
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是实现证券市场“三公”原则的基础和维护证券投资者利益的基本保障。由于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在证券市场信息中居于主体地位,其
随着国民经济上升,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休闲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大。但是休闲食品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建设对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