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批判的深度和语言艺术的境界——评贾平凹长篇小说《高兴》

来源 :南方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篇小说《高兴》是继《浮躁》,《废都》《怀念狼》《秦腔》之后,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又一新高度,它的意义不只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新世纪以来,这类题材的作品已成中国小说创作的一大主流,而在于作者心灵渗入融合的深度,社会文化批判的力度,对人的生命和价值的人文情怀,以及在污泥中长出莲花,在死亡气息中发现鲜花的耳目一新的审美视野。
其他文献
<正>1949年前广西现代美术还没形成基本形态,因此,1949—2009年是广西现当代美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和重要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美术事业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作为
<正>主要问题和看法的提出对二十世纪或近现代中国新文学发生性质的理解,最简洁的说法,一般当然可以用"启蒙文学"一词概括。不过很显然的,中国的启蒙文学在其发生和流变的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握力与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在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肾内科行规律透析治疗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测
“萧长春死了媳妇,三年还没有续上。”浩然的《艳阳天》就用这么一句家长里短的话开了头,似乎没有什么峻急的政治色彩,平淡的叙述也看不出更多的斗争性。
在20世纪30—40年代,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前途的关系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讨。其主要论点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