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自救方法的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398622409xiewe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食物中毒、踩踏、溺亡、校园伤害等學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安全自救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要逐渐渗透自救方法,降低安全损失程度。本文针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自救方法的渗透进行分析。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体育教学内容标准也有了四大分类: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向学生逐渐渗透自救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能,还能够让学生懂得在任何危险情况下进行安全自救。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安全教育问题
  (一)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由于小学阶段部分学生的安全意识欠缺,表现在体育课堂中同学之间相互打闹、体育活动或者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逞强好胜、课中没有遵守体育课堂常规,是引起不安全的隐患。
  (二)体育器材管理制度缺失
  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少数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管理员,让体育教师轮流负责看管,导致体育场地器材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对一些体育器材设施老化、损坏没有及时检修和维护而引发伤害事故。
  (三)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够
  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安全的常规教育不够重视,主要反映在对学生的着装等方面没有严格要求,埋下了安全隐患。
  (四)安全教育缺乏
  现阶段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体育安全教育,缺乏完善的内容体系,不利于体育安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自救方法渗透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自救意识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基本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更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锻炼习惯和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意识和目的,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和生存方法,强化学生的自救意识。
  (二)掌握一定的自救方法
  小学的生命安全教育都过于重视理论,而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思维理解能力不够高强,如果缺乏实际的演习训练,很多学生在遇到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候,就会缺乏自救或者互救的能力。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危险或者意外事故,如果在没有医护人员的情况下,危险的概率就会大幅上升。因此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救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面对灾害时的情绪稳定能力
  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与学生进行心灵和情感上的沟通交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在逐渐下降,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抵抗能力也在下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授学生基本的自救方法,就可以培养学生面对灾害时的情绪稳定能力,遇到危险和困难不慌张,保持淡定的心态。
  三、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自救方法渗透的策略
  (一)渗透自救理论知识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和归纳有关于自救的知识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制作成形象丰富的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遇到不懂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再给予讲解,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训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其他方面,掌握学习更多的安全知识,确保自身安全。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生活自救中的应用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会涉及队列队形、技巧、球类、跑步、投掷等内容,教师可以在教授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学会灵活运用,用来解决自身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还要不断积极探索,勇于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自救知识内容,进行不断整理和归纳,让学生运用到生活中的自救和逃生中。
  例如前滚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运动技能,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在遇到危险时,就可以通过前滚翻来避免自身受到更大的伤害。障碍跑也可以使学生在逃生或者自救过程中,降低危害的系数。
  (三)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模仿练习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终究是理论化和单一化的,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还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模仿练习中。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设置地震、火灾等情境现场,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的逃生自救中。在火灾中,学生可以通过匍匐前进、跳跃或者穿越障碍等,进行自救或者互救。
  (四)组织自救竞赛活动
  组织自救竞赛活动也是身体自救方法的一种有效措施,毕竟体育教学中运动竞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定期为学生组织自救竞赛的活动,让学生将竞赛和自救有机结合在一起,掌握更多快速有效的自救方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自救方法,可以让学生逐渐重视生命健康与安全,让学生掌握更多高效自救的方法,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江苏】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给学生布置很多的学习任务,结果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也要求老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重要性,结合教育现状,提出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初始阶段,为了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新时期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课堂
本文着重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方法,旨在提升教师情感修养、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为小学阶段的启蒙学科,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教师在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学
陶行知先生在《生命教育之特质》一文中提及:世界上无论什么事都有真假之分,教育也有真假之别。他说:“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可见在陶行知的眼里“真教育”应该是一种贴近生活、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展开,而又为生活服务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能力的教育。他崇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