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6、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joy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大鼠的食管上皮细胞、CD4+T细胞,并建立正常大鼠食管上皮细胞和CD4+T细胞共培体系.实验组培养基依次加入鹅去氧胆酸、胰酶、盐酸溶液,使得培养基pH分别调节为4、5、6,培养12 h、24 h、48 h后分别收集下室细胞和上下室上清.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不予任何刺激处理.采用ELISA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组中IL-6、PD-L1的表达水平.实验数据以xˉ±s表示.总体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于满足球形检验数据无需校正,如需校正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结果 随着pH浓度的增加、培养时间的延长,IL-6、PD-L1在各细胞中的表达量增高,其中IL-6、PD-L1在上皮细胞和CD4+细胞共培体系中的表达量最高(P<0.05).结论 炎症细胞因子IL-6可能促进GERD中PD-L1的表达,在GER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包头地区成人基于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流行病学。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包头地区18岁以上社区及体检居民1069位。采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调查基于症状的GERD患病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内蒙古包头市地区GERD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GerdQ评分≥8分者84例,占约7.9%。单因素分析发现GERD与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夜间觉醒或早醒、睡眠时间<6 h、慢性胃炎、慢性咽炎、慢性气管炎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身体质量指数≥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心健康,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及社会医疗资源的耗费,是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顽固的治疗难题之一。GERD的治疗包括心理及生活方式干预、标准药物治疗、内镜和必要时的外科手术治疗等,但目前药物治疗仍是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疗效较好的一类强抑酸药,本文就PPI在GERD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edical priority dispatch system,MPDS)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接受的急救标准[1]。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城市引进应用MPDS[2],表明该系统在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被认为是急救调度领域的黄金法则[3]。韶关市于2018年底引进MPDS,经过近2年的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值得令人欣慰的是,该市通过电话指导,已成功抢救了11名心博骤停患者,成功指导5名孕妇在家顺利分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