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慰安妇万爱花的离世,又为历史关上了一扇窗,82年前开始的一场战争,及与之相关的暴行,随着当事者们的纷纷离世,逐渐被尘封。
你可能无法想象,那些战争电影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蓝本是何模样。在侵华战争中饱受蹂躏的中国慰安妇,被侵略者掳往日本强迫劳作的中国劳工,经历大屠杀在屠城中失去亲人的南京老人,当这些人物从电影胶片的黑白画面里走出,出现在你的面前,历史仿佛也被拉近到可以触摸。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群体必将越来越小,也许,最后,只在过往的页面上,留下一丝浅淡的划痕。
亲历者的梦魇
战争的记忆是什么?对于二战中被掳往日本的劳工房照顺来说,是午夜梦回时的一阵惊悸,以及一段不能为外人道的隐秘经历;而对于其年过半百的儿子、儿媳来说,那只是一件掉了扣子的军大衣。
房照顺生前的旧居,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的一处小巷子里,2001年,80岁的房照顺去世,而今,这里住着的是他的儿孙一家。
时逢“九一八事变”82周年之际,房家的小屋里聚集了许多前来采访的记者。按照媒体的评价标准,作为济南地区在侵华战争中被掳往日本的劳工,房照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儿媳为其保留的遗物里,至今还有一件他在神户做码头搬运工时,日本人发给他的绿色军大衣。
房照顺的儿媳刘长珍,是一名退休小学教师,1979年嫁入房家。面对媒体,刘长珍显然是经验丰富,如数家珍讲述着关于公公的传闻。“我嫁到这里后,有一次整理家里的东西,看到了这件军大衣,知道老爷子以前下过日本,这里的老邻居也都知道他的那些事情。我丈夫房士忠是他的小儿子,他跟我们一块住,所以这些事有时会跟丈夫说。我那时在学校教书,一星期回来一次,所以不太了解。”
据刘长珍回忆,自己刚刚嫁入房家时,曾一度因为听见公公在半夜里发出呜咽声而害怕,后来私下问过当时还在世的婆婆,婆婆告诉她,老爷子自打被抓到日本当了劳工回来后,就作下了这样的毛病,经常睡觉时这样,有时甚至会全身冒冷汗。除此之外,能证明公公曾在日本做劳工的,就是那件没有里子的深绿色大衣。“老爷子那时说,他们冬天夏天就穿这一件衣服,晚上睡觉也是盖着这个。听说这衣服上的扣子是铜的,解放后的困难时期,老爷子的一个远方亲戚来,偷偷把几个扣子剪下去卖了。”刘长珍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们展示着大衣上原本该缝有扣子的地方。
如果没有1994年河北大学刘宝辰教授来函一事,房照顺的日本劳工经历,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从记忆中淡去。1994年,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为了收集侵华战争时期被掳往日本的劳工资料,联系到了房家,当时很多民间团体,也在积极组织为侵华战争中的中国受害者申请国际赔偿。在儿子房士忠的操持下,房照顺对自己在何时何地被抓到日本,在日本宣布投降后,又通过何种途径辗转回乡的经历做了详细陈述,由房士忠代笔,向河北大学马列教研室,及当时刚刚成立起来的“山东省被掳往日本劳工联谊会”提交了材料。
随后的1995年,应日本某民间团体邀请,房照顺到济南出席了一次与中国被掳往日本劳工有关的活动。据刘长珍回忆,那一次,公公在济南的宾馆里住了两三天,回来时,还带了宾馆里的一次性小梳子、小香皂。而也正是在那次之后,街坊里开始有了关于公公曾在日本成家,有老婆有儿子的传言。“那次之后,很多邻居都拿这些话挤兑他,他都不好意思了。”刘长珍告诉记者,一直到去世,公公房照顺对这样的传言始终否定。
对于房照顺是否在日本成家一事,在记者的后续走访中,其侄子房士臣告诉记者,老爷子后来曾经私下里跟一些老邻居坦白了这件事,承认自己在神户当劳工期间,曾经和一个日本女子生下一子,1995年来济南的日本团体,正是受其在日本的儿子委托,来华寻找生父。但房照顺觉得此事羞于启齿,加之他当时已是古稀之年,膝下已有三儿两女,所以在面对日本寻亲团体时,并未说实话,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此事辗转传到房士臣耳中时,老人已经过世。“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事情,一定会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去认亲。”房士臣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房照坦当时是与叔叔房照顺一起,在济南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的,但被捕之后,兄弟两人被分开了,到日本后,在不同的地区当劳工,直到回国后才又重逢。因此,对于叔叔的那段经历,父亲也不知道。
后人们的盘算
战争的记忆是什么?对于89岁的张景泉来说,是年少时的一场遭遇或冒险,后来却变成各路媒体、领导上门探访的由头;而对于他的女儿张君文、儿子张新文来说,却是一场奔波了多次,最终也没有拿到赔偿款的“白忙活”。
张景泉的家,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党家庄镇的邵而东村。当地陪同采访的“山东省被掳往日本劳工联谊会”副会长韩建平告诉记者,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来,张景泉是济南地区曾被掳往日本的劳工中,唯一一位在世的人。
记者了解到,张景泉目前的生活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快90岁的老两口生活在一起,儿女都不跟他们住一块,老太太又是中风小脑萎缩,躺在床上很多年了,吃喝拉撒全靠张景泉照顾。”中秋将至,记者在韩建平的指点下,购买了一些食品,叩响了张家的门。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天张景泉的二儿子张新文和小女儿张君文都在,母亲在一个月前刚刚过世。当记者说出来意,小女儿张君文立刻表现得十分反感:“我不想講了,没啥好说的。十多年前就有人到这来问老爷子的事情。我说也说了,老爷子的材料,被抓到日本整个是怎么回事也都写明白了,给了市里一份,给了日本来的人一份,还给了你(指韩建平)一份,说是要跟日本打官司,让他们赔钱。我领着老爷子坐车上济南市里,跑了好几个地方,后来我听说有的人家都拿到钱了,我们家一分钱没捞着。”
气氛陷入僵局,济南市政协文史委前办公室主任秦一心和韩建平试图跟家属解释。一些人拿到的日本方面赔偿,并不是日本的政府行为,而是一些当年容留中国劳工的日本企业自发的赔偿行为。中国劳工被掳往日本后,被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因此,一些企业只对当年自己征用的劳工进行了赔偿。
你可能无法想象,那些战争电影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蓝本是何模样。在侵华战争中饱受蹂躏的中国慰安妇,被侵略者掳往日本强迫劳作的中国劳工,经历大屠杀在屠城中失去亲人的南京老人,当这些人物从电影胶片的黑白画面里走出,出现在你的面前,历史仿佛也被拉近到可以触摸。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群体必将越来越小,也许,最后,只在过往的页面上,留下一丝浅淡的划痕。
亲历者的梦魇
战争的记忆是什么?对于二战中被掳往日本的劳工房照顺来说,是午夜梦回时的一阵惊悸,以及一段不能为外人道的隐秘经历;而对于其年过半百的儿子、儿媳来说,那只是一件掉了扣子的军大衣。
房照顺生前的旧居,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的一处小巷子里,2001年,80岁的房照顺去世,而今,这里住着的是他的儿孙一家。
时逢“九一八事变”82周年之际,房家的小屋里聚集了许多前来采访的记者。按照媒体的评价标准,作为济南地区在侵华战争中被掳往日本的劳工,房照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儿媳为其保留的遗物里,至今还有一件他在神户做码头搬运工时,日本人发给他的绿色军大衣。
房照顺的儿媳刘长珍,是一名退休小学教师,1979年嫁入房家。面对媒体,刘长珍显然是经验丰富,如数家珍讲述着关于公公的传闻。“我嫁到这里后,有一次整理家里的东西,看到了这件军大衣,知道老爷子以前下过日本,这里的老邻居也都知道他的那些事情。我丈夫房士忠是他的小儿子,他跟我们一块住,所以这些事有时会跟丈夫说。我那时在学校教书,一星期回来一次,所以不太了解。”
据刘长珍回忆,自己刚刚嫁入房家时,曾一度因为听见公公在半夜里发出呜咽声而害怕,后来私下问过当时还在世的婆婆,婆婆告诉她,老爷子自打被抓到日本当了劳工回来后,就作下了这样的毛病,经常睡觉时这样,有时甚至会全身冒冷汗。除此之外,能证明公公曾在日本做劳工的,就是那件没有里子的深绿色大衣。“老爷子那时说,他们冬天夏天就穿这一件衣服,晚上睡觉也是盖着这个。听说这衣服上的扣子是铜的,解放后的困难时期,老爷子的一个远方亲戚来,偷偷把几个扣子剪下去卖了。”刘长珍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们展示着大衣上原本该缝有扣子的地方。
如果没有1994年河北大学刘宝辰教授来函一事,房照顺的日本劳工经历,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从记忆中淡去。1994年,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为了收集侵华战争时期被掳往日本的劳工资料,联系到了房家,当时很多民间团体,也在积极组织为侵华战争中的中国受害者申请国际赔偿。在儿子房士忠的操持下,房照顺对自己在何时何地被抓到日本,在日本宣布投降后,又通过何种途径辗转回乡的经历做了详细陈述,由房士忠代笔,向河北大学马列教研室,及当时刚刚成立起来的“山东省被掳往日本劳工联谊会”提交了材料。
随后的1995年,应日本某民间团体邀请,房照顺到济南出席了一次与中国被掳往日本劳工有关的活动。据刘长珍回忆,那一次,公公在济南的宾馆里住了两三天,回来时,还带了宾馆里的一次性小梳子、小香皂。而也正是在那次之后,街坊里开始有了关于公公曾在日本成家,有老婆有儿子的传言。“那次之后,很多邻居都拿这些话挤兑他,他都不好意思了。”刘长珍告诉记者,一直到去世,公公房照顺对这样的传言始终否定。
对于房照顺是否在日本成家一事,在记者的后续走访中,其侄子房士臣告诉记者,老爷子后来曾经私下里跟一些老邻居坦白了这件事,承认自己在神户当劳工期间,曾经和一个日本女子生下一子,1995年来济南的日本团体,正是受其在日本的儿子委托,来华寻找生父。但房照顺觉得此事羞于启齿,加之他当时已是古稀之年,膝下已有三儿两女,所以在面对日本寻亲团体时,并未说实话,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此事辗转传到房士臣耳中时,老人已经过世。“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事情,一定会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去认亲。”房士臣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房照坦当时是与叔叔房照顺一起,在济南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的,但被捕之后,兄弟两人被分开了,到日本后,在不同的地区当劳工,直到回国后才又重逢。因此,对于叔叔的那段经历,父亲也不知道。
后人们的盘算
战争的记忆是什么?对于89岁的张景泉来说,是年少时的一场遭遇或冒险,后来却变成各路媒体、领导上门探访的由头;而对于他的女儿张君文、儿子张新文来说,却是一场奔波了多次,最终也没有拿到赔偿款的“白忙活”。
张景泉的家,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党家庄镇的邵而东村。当地陪同采访的“山东省被掳往日本劳工联谊会”副会长韩建平告诉记者,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来,张景泉是济南地区曾被掳往日本的劳工中,唯一一位在世的人。
记者了解到,张景泉目前的生活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快90岁的老两口生活在一起,儿女都不跟他们住一块,老太太又是中风小脑萎缩,躺在床上很多年了,吃喝拉撒全靠张景泉照顾。”中秋将至,记者在韩建平的指点下,购买了一些食品,叩响了张家的门。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天张景泉的二儿子张新文和小女儿张君文都在,母亲在一个月前刚刚过世。当记者说出来意,小女儿张君文立刻表现得十分反感:“我不想講了,没啥好说的。十多年前就有人到这来问老爷子的事情。我说也说了,老爷子的材料,被抓到日本整个是怎么回事也都写明白了,给了市里一份,给了日本来的人一份,还给了你(指韩建平)一份,说是要跟日本打官司,让他们赔钱。我领着老爷子坐车上济南市里,跑了好几个地方,后来我听说有的人家都拿到钱了,我们家一分钱没捞着。”
气氛陷入僵局,济南市政协文史委前办公室主任秦一心和韩建平试图跟家属解释。一些人拿到的日本方面赔偿,并不是日本的政府行为,而是一些当年容留中国劳工的日本企业自发的赔偿行为。中国劳工被掳往日本后,被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因此,一些企业只对当年自己征用的劳工进行了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