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与捐输:清代芦商的急公好义

来源 :盐业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代,除了“盐课”之外,盐商还要在国家急需时,以报效和捐输的名义,交纳数额巨大的银两,堤内损失堤外补,盐商在“报效”和“捐输”一定数额的银两之后,可以得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回报。“报效”和“捐输”,尽管从形式上说同是盐商向国家情愿缴纳大批款项,而在名义上却是不同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报效的对象是“国家庆典和大工大役”,得到的政治回报一般是“给予实职官阶,铨补班次”。
其他文献
古泰州淮南大盐场地处江海流域,两淮中部,滨江临海,这里曾有广袤数百里的滩涂资源,有取之不尽的大海馈赠,又有得天独厚的舟楫之利。公元前195年,刘邦封刘濞为吴王,立国广陵。
从“夙沙氏鬻海为盐”开始,中国的海盐业从山东起源,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山东盐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其在全国盐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变化。文章依据历史文献,通过搜集历
近年来世界各地,特别是我国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赤潮发生过度频繁,许多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不但使其他海洋生物中毒,更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对赤潮毒素的研究已成
"开中制"可以说是明初盐业管制成功的一大标志。明初,开中在解池经营中也颇为顺利。明中后期,解池经营虽然在生产领域方面加入了民营力量,解池产权"管制"逐步放松,但是解盐的运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