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日益推进,在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要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打造高效课堂。这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注重政治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将理论教育运用在生活中,成为学生自我素质修养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对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创造性,以及鼓舞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自主能动性主体性时效性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效性的意义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不知到知,从知道较少到知道较多,是不能纯粹依靠“授予”或者“灌输”的方式的,必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挖掘其内心的潜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才能促进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时效性,对提高政治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重要意义。
首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效性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创建新型教学方法,能够丰富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促进课堂授课效率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效性,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真正从心底喜欢这门课程。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再次,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效性,能够促进授课效率提升,从各个方面加大教学力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知识进行生活化讲解,促进学生理解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生活化,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到政治课程的重要性,区分辨别哪些是社会所提倡的行为,那些是被社会所摒弃的行为,可以为学生提高自我品德修养提供参考依据。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效性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定期进行审视,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地调整。教师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参与性,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真正的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针对学生们日常生活零用钱花销的问题,可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分析每天花多少钱最合适,应该如何省钱,如何合理规划零用钱等进行讨论。然后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和答案进行分析,告诉学生要如何花钱,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可以联想到家中辛苦挣钱的父母,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好习惯,正确理解消费观,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2.加强小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分组探讨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分组探讨式教学,不单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问题进行探讨,而是要让小组学习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己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题目分析和讲解,进而也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某一个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可以组织一次环保宣传活动,让学生为学校的公共绿地设置一些绿化宣传标语,为自己学校的环保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也可以将本班学生分成小组,然后由组长带领大家进行社会活动调查,寻找生活中的美,观察生活,监察校园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并进行矫正。可以每周进行一次总结,让各组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把学生放在课堂主导地位,让学生自编练习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时效性,根本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化,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把自己出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书本内容预习时所理解的知识点,出几道问题,把重要的知识点概括在答案内部。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抽检学生的习题,并当做问题提问,让另外一些学生回答,回答完之后,让出题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述,之后教师对评述进行补充,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而且可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结束语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当然,在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效性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设计更加符合教学的实践活动内容,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真正目的,打造真正的高校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M].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年
[2]刘秀云.浅谈师生关系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M].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
[3]王静.关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出版.2010.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自主能动性主体性时效性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效性的意义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不知到知,从知道较少到知道较多,是不能纯粹依靠“授予”或者“灌输”的方式的,必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挖掘其内心的潜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才能促进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时效性,对提高政治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重要意义。
首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效性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创建新型教学方法,能够丰富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促进课堂授课效率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效性,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真正从心底喜欢这门课程。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再次,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效性,能够促进授课效率提升,从各个方面加大教学力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知识进行生活化讲解,促进学生理解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生活化,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到政治课程的重要性,区分辨别哪些是社会所提倡的行为,那些是被社会所摒弃的行为,可以为学生提高自我品德修养提供参考依据。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效性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定期进行审视,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地调整。教师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参与性,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真正的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针对学生们日常生活零用钱花销的问题,可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分析每天花多少钱最合适,应该如何省钱,如何合理规划零用钱等进行讨论。然后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和答案进行分析,告诉学生要如何花钱,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可以联想到家中辛苦挣钱的父母,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好习惯,正确理解消费观,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2.加强小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分组探讨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分组探讨式教学,不单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问题进行探讨,而是要让小组学习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己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题目分析和讲解,进而也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某一个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可以组织一次环保宣传活动,让学生为学校的公共绿地设置一些绿化宣传标语,为自己学校的环保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也可以将本班学生分成小组,然后由组长带领大家进行社会活动调查,寻找生活中的美,观察生活,监察校园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并进行矫正。可以每周进行一次总结,让各组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把学生放在课堂主导地位,让学生自编练习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时效性,根本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化,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把自己出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书本内容预习时所理解的知识点,出几道问题,把重要的知识点概括在答案内部。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抽检学生的习题,并当做问题提问,让另外一些学生回答,回答完之后,让出题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述,之后教师对评述进行补充,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而且可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结束语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当然,在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效性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设计更加符合教学的实践活动内容,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真正目的,打造真正的高校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M].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年
[2]刘秀云.浅谈师生关系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M].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
[3]王静.关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出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