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细胞微环境研究的情报学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qlfa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细胞微环境,也称为脑组织通道,是由脑细胞外间隙及其内容物共同组成.长期以来,由于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其在认知与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成熟和发展,该领域的研究将可能为脑认知科学的发展开辟新研究空间,并为脑病诊治与新药研发提供新途径与新方向.本文以医学情报学方法揭示脑科学发展热点的特征及脑细胞微环境发展历史与延革,分析神经学建构的文献发展过程,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思路。

其他文献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因其快速、高效、灵敏的检测性能,可在床旁检测和快速诊断中发挥较大作用。本文简述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原理和优势。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肿瘤标志物、心肌标志物、激素、致病菌、病毒和自身免疫性抗体等生物分子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实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介绍了该领域的新进展。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并对其研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 40:894
目的 分析和评价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应用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9~98岁高龄老年人粗隆间骨折18例,男6例,女12例,平均86岁.骨折类型:Ⅲ型6例,Ⅳ型8例,Ⅴ型4例.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3~19个月,元一例死亡,关节功能良好.术后6~21 d下地扶助行器辅助行走,平均时间为7 d.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为观察指标,优良率为9
梅毒螺旋体不能体外培养,血清学检查依旧是梅毒实验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主要方法。然而,单一种的血清学试验存在着敏感性或特异性的局限。由2种或2种以上梅毒血清学试验组合而成的实验诊断程序,有助于提高梅毒实验诊断效能,减少漏诊和误诊。本文阐述梅毒病原学检查、血清学试验,以及实验诊断程序等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目前存在的3种实验诊断程序的优缺点,探讨适合的梅毒感染指标的筛查方法,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梅毒相
目的 观察应用改良腰椎穿刺术行腰椎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传统腰椎穿刺操作方法进行改进:(1)始终固定穿刺点;(2)保持"垂直"概念,强调动作连贯性;(3)尽量减少引起穿刺方向、穿刺点偏移的动作;(4)增加进针至"阻滞感"的补充,不单以"落空感"作判断标准;(5)减少麻醉药用量.比较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传统方法组成功放出脑脊液(CSF)67例,成功率67%;改良方法组成功放出CSF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分析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分析染色体异常与超声指标的相关性,对不明原因流产的遗传学因素进行评估。方法收集421例自然流产、宫内死胎和用超声异常终止妊娠的样本,用MLPA的P036、P070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在421例流产样本中,MLPA提示异常者有
患儿,男,11个月.因发热2 d,于2005年10月20日16时来门诊就诊.门诊予头孢克洛分散片口服治疗.晚18时20分口服药物,19时左右出现头面部皮疹,为红色斑丘疹,逐渐增多,并发展至全身,故再次来院,门诊以"药物性皮疹,上呼吸道感染"收住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