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Mg2+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结局的关系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Mg2+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为改善其预后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以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0日在山东省4家医院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疾病史、血生化指标、入院血压水平等资料.研究结局定义为出院的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10分或者死亡.按NIHSS(NIH卒中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死亡/NIHSS≥10及NIHSS<10组.血清Mg2+浓度按四分位数分为4个水平.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血清Mg2+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死亡/NIHSS≥10组的血清Mg2+浓度、发病至入院时间低于NIHSS< 10组(P<0.05);入院时收缩压水平高于NIHSS< 10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及心房纤颤史的百分率均高于NIHSS< 10组(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血清Mg2+浓度第4分位(最高水平)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死亡/NIHSS≥10的危险性(RR=0.47,P<0.05);调整血清Ca2+、K+水平等其他因素后,血清Mg2+第4分位和第3分位水平均可降低发生死亡/NIHSS≥10的危险性(RR值分别为0.39和0.54,P<0.05).无论是否调整其他因素,血清Mg2+浓度与发生死亡/NIHSS≥10的危险性均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趋势检验P<0.05).结论 高浓度的血清Mg2+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死亡/NIHSS≥10的危险性,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2000-2010年河南省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孕产妇保健方面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Cox-Stuar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2000-2010年河南省监测地区人群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其孕产妇保健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0年河南省及其城乡婴儿死亡率分别由30.91‰、10.05‰和33.99‰下降至712‰、5.51‰和8.03‰,年均下降分别为13.65
目的 定量评价妊娠相关蛋白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未来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 检索PubMed 、EMBASE 、OVID 、Web of Knowledg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参考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R值为效应指标合并妊娠相关蛋白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亚组分析识别异质性的来源.结果 纳入14篇文献共941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
柯萨奇病毒A6(CVA6)属于肠道病毒A组成员,主要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也可引起手足口病.2011年河南地区从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株CVA6,为了解其基因特征,本研究对分离的CVA6毒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1.材料与方法:待测毒株为2011年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实验室分离并鉴定的毒株,命名HN421.引物设计:根据原型株Gdula(AY421764)和日本毒株Shizuo
目的 评价中国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和甲肝灭活疫苗(HepA-Ⅰ)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为甲肝暴发疫情疫苗应急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美国雅培(Abbott)公司生产的抗甲肝病毒抗体(抗-HAV)试剂筛查未感染HAV的6~9岁儿童.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种国产HepA-L和HepA-I,以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B-SCY)为阴性对照,GlaxoSmithK
目的 估计2008年中国脑和神经系统肿瘤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未来20年其发病数和死亡数.方法 根据中国36个肿瘤登记点的数据以及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的结果,估计2008年脑和神经系统肿瘤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2010、2015、2020、2025和2030年脑和神经系统肿瘤发病数和死亡数.结果 2008年中国脑和神经系统肿瘤新发病例数为66 454例,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例数的2.4%,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是乙肝防治的有效手段.我国自1992年在新生儿中普种HepB,儿童HBsAg携带率显著下降,但成人HBsAg携带率仍较高.目前我国成人尚无确定的免疫策略,不同种类、剂量HepB的抗体应答仍有争议.本研究对10 μg重组酿酒酵母HepB(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的抗体应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关键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
目的 评价2010年3月《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施行前后城区居民烟草致病知识、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变化情况.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及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先后在杭州市3个城区开展两次独立的社区居民烟草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结果 基线和随访各调查2016名18~ 64岁成人.10个烟草致病知识点中有9个的知晓率有不同程度提高.所有调查对象和男性的当前吸烟率降低(22.4%
目的 评价用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tR)预测中国中年人群中心性肥胖的效果和差异。方法选用国家“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的两次横断面调查共30630名35~59岁人群资料,按不同身高分组,根据诊断中心性肥胖的WC切点(男性≥85cm,女性≥80cm)和WHtR的切点(≥0.50),比较预测中心性肥胖的一致性,并计算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血清总胆固醇升高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期刊
目的 了解上海市日均气温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方法 根据上海市2001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每日居民死亡资料和同期气象指标及大气污染指标,采用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和其他混杂因素后,研究日均气温与日非意外死亡数、心血管疾病死亡数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上海市日均气温对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配偶感染HBV危险性,为制定乙肝相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广东和江西省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20 ~ 45岁HBsAg携带者及配偶作为病例组,运用病例对照方法按居住地、性别、年龄及婚龄等因素配比选择HBsAg阴性者及配偶为对照组,开展问卷调查和乙肝血清学指标检测.利用PCR方法分析夫妻双方均HBsAg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