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事调解机制与《新加坡调解公约》对接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来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1102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调解公约》的签署,是国际贸易多边合作重要的国际法保障,也是国际商事和解协议法律执行力和国际流动性显著提升的标志.为实现国内商事调解机制与公约的对接,中国应在国际商事调解立法、和解协议配套执行机制、调解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协调和完善,同时利用我国自贸区(港)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深耕商事调解试验田,构建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商事调解法律体系和运行体制.
其他文献
正确全面理解我国证明责任规范的演进历史及其与本土学术理论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正确把握现行规范的意义.从我国1982年颁布第一部《民事诉讼法(试行)》至今40年关于证明责任法律与司法解释规范的变迁及其背后理论学说的转向大致可分为传统举证责任概念主导、证明责任“双重涵义说”确立、现代证明责任理论的深入探索、本土化证明责任建构四个时期.我国证明责任理论的演进就是从“迷思概念”到成熟学说、从程序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到实体上的“依法分配证明责任”的过程.清晰界定证明责任理论核心及周边概念、真正理清证明责任分
法治专门队伍建设是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让人民群众在法治各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人才保障条件.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专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将“人法兼资”“德才兼备”作为基本立场,将“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作为建设目标,并围绕这四个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举措,既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又极具现实的指导意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随着数字技术对物理空间信息存储方式的变革,电子数据的技术性需求与司法实践的转化式适用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司法区块链的制度化建构为电子数据的线上化证明提供了“区块链+司法”的全新发展方向.在存证阶段,司法区块链通过数据稳定存储,建立数据可信栽体与全程可追溯机制.在取证、举证阶段,司法区块链可以通过借助参与共识,辅助电子数据真实性认定,并对接公证机关出证.在质证、认证阶段,司法区块链能够有效减少电子数据生成机制、存储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提升司法效率.司法区块链平台下的电子数据证明以法律规则与技术共识耦合的方
立法与理论上关于代位权客体的争议一直存在,此种分歧在《民法典》颁布实施后依然持续,有损于《民法典》的实施与法治的统一.在确定代位权客体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明确代位权制度的立法目的 在于“债权人利益保护”,且“不过分侵夺债务人私法自治”,因此,在“秉持谦抑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可将代位权客体界定为“一般债权”“债权之从权利”“增加责任财产之必要权利”“确定性的特殊金融债权”等.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命题的提出,既体现了由“看得见的公平正义”向“感受公平正义”的法治转向,更是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奔向更高追求的一次飞跃.主观程序正义论为诠释“感受公平正义”命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从心理面向来说,主观程序正义论揭示了满足程序参与者感受公平正义的三个核心要素:信任感、尊严感以及控制感.从司法面向来说,主观程序正义论通过杜绝领导干部干预司法以提升司法程序的信任感、完善争议焦点整理以及心证公开机制以强化司法程序的尊严感、强化指导性案例运用和逐步实现副卷公开以增强司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模式,存在形式主义、公司意思主义和当事人意思主义之争.争论的焦点有二:一是股权转让是否以外观公示为生效要件;二是股权转让是否以公司认可为生效要件.《九民会议纪要》采纳了股东名册登记生效说,此即形式主义观点之一.形式主义和公司意思主义,均超越了现行《公司法》相关规定的文义射程.当事人意思主义契合股权性质,符合比较法解释,切合中国法现况,故而更为可取.当事人意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除法律和公司章程另有规定以外,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归属变动一般以当事人的让与合意为准,出资证明书的交付并非股权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