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改易、身份变迁与形象塑造——以党项拓跋氏的内附与自立为例

来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项拓跋氏在唐五代宋初先后经历过李唐赐姓、赵宋赐姓和元昊改姓。李唐时期,拓跋氏内附后因功被赐国姓,积极与汉人通婚并学习汉文化,逐渐由游牧者转变为地方藩镇,在唐末五代发展壮大。宋廷为笼络拓跋氏而给予赐姓之恩,以继迁为代表的拓跋氏因此具有双重身份:团结部众和联络豪右时,以李氏自称;与宋朝交好以缓和关系时,用赵氏身份。元昊出于建国自立的目的,弃用李氏、赵氏而改姓嵬名氏,并积极地以语言文字和价值观念等为纽带构建共同体。整体而言,拓跋氏的身份虽屡有变化,但始终借鉴吸收唐宋王朝的统治经验和文化因子,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
其他文献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