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头位胎膜早破348例临床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yy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足月头位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348例足月头位胎膜早破为观察组,同期分娩的348例足月头位无胎膜早破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患者在剖宫产、阴道助产、产后出血、产后切口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足月胎膜早破导致剖宫产、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及产后出血均升高,威胁母儿安全,临床应该高度重视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及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降低母婴并发症。
  关键词:胎膜早破;母婴结局
  胎膜早破(PROM)为产科常见并发症,可危及母婴的安全。现对我院收治的348例头位PROM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1890例次,足月头位胎膜早破348例为观察组,发病率2.93%,年龄20~38岁。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近无PROM的348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孕次、胎龄均无统计学差异,对比观察PROM组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
  1.2  PROM诊断标准[1]:临产前发生胎膜破裂,孕妇突感较多液体自阴道流出,有时可混有胎脂及胎粪,无腹痛等其他产兆;肛诊上推胎先露部,见到阴道流液量增加;阴道窥器见阴道后穹窿有羊水积聚或有羊水自宫口流出;发生在孕37周后者称为足月头位胎膜早破。
  1.3 方法:胎膜早破入院后,卧床休息,抬高臀部,保持外阴清洁,每日外阴消毒2次,破膜12h未临产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24h未临产给0.5%的缩宫素引产。严密观察胎心音、孕妇体温、脉搏、血常规、C_反应蛋白,羊水状况、子宫有无压痛等并复查B超了解胎盘及羊水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足月头位胎膜早破的原因:主要为胎膜受力不均,占56.03%(195/348),生殖道感染占23.56%(82/348),原因不明14.94%(52/348),羊膜腔压力增高
  5.46%(19/348)。
  2.2 观察组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分娩方式的比较[n(%)]
  2.3  两组母婴并发症: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新生儿肺炎、产后出血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母婴并发症的比较[n(%)]
  2.4  母婴感染与破膜时间关系:足月头位胎膜早破患者大多数在6h内临产,占44.54%(155/348),6h后临产占44.25%(154/348),24h 未临产11.21%(39/308)。观察组中患者破膜时间大于24h的产褥感染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破膜时间小于24h者(P<0.05),见表3
  表3母婴感染与破膜时间比较[n(%)]
  3   讨论
  3.1 足月头位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为胎膜受力不均,生殖道微生物感染,羊膜腔压力突然增高等多因素所致。本组研究显示,胎膜受力不均,占56.03%,多为经产妇,胎头未入盆或胎头衔接不良,前羊膜囊受力不均,此类胎膜早破极易出现脐带脱垂;生殖道感染占23.56%,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它与胎膜早破互为因果,生殖道微生物上行感染引起胎膜炎,使胎膜局部张力下降而破裂;羊膜腔压力增高占5.46%,其他原因或多种原因引起胎膜早破占14.94%。
  3.2  足月头位胎膜早破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头位胎膜早破产妇中头盆不称是导致行剖宫产的首位因素,头盆不称时,胎头与骨盆之间有间隙存在,羊水从间隙进入羊膜囊,当宫腔压力升高时胎膜因不能承受强大的压力而破裂,胎膜因突然破裂使胎先露衔接不良,不能堵住宫颈口导致羊水过多流出;羊水量减少,宫缩乏力、胎儿宫内窘迫加重难产,阴道助产剖宫产增加,观察组348例中阴道助产占9.20%,剖宫产占35.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中阴道助产2.87%、剖宫产18.97%(P<0.05)。因此对于头位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的选择,有指征者可考虑剖宫产,不应强调胎膜早破是难产的而过早施行剖宫产,从而失去阴道分娩的机会。
  3.3  足月头位胎膜早破对产妇的影响:胎膜早破后病原菌可直接经生殖道上行,随着胎膜早破潜伏期延长,羊水细菌阳性率增高,且原来无明显临床症状的隐匿性绒毛膜炎常常变成显性,若破膜超过24h感染率增加5~10倍(P<0.05)。
  3.4  足月头位胎膜早破对新生兒的影响:胎膜早破后羊水大量流失,脐带受压,病原菌上行进入宫腔,污染羊水,宫内感染,使胎儿耐受缺氧能力下降,引起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等,观察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因此,临床应该高度重视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及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降低母婴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谢幸。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3~135
  作者简介:陈永凤,单位:广西区南溪山医院  产科。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37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中医内科治疗,并对其疗效加以评价。结果:经上述治疗后,13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34/37)。结论:中医内科辨证治疗偏头痛有良好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疗效  偏头痛是一类周期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偏侧搏动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直切口小骨窗微创治疗4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经验。根据出血部位、术中血肿清除情况及术后颅内压高低決定是否保留骨瓣。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标准,术后3个月ADLⅠ级6例,Ⅱ级14例,Ⅲ级11例,Ⅳ级8例,Ⅴ级1例,死亡6例(13.0%),其中死于心肺功能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3例,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1年随访,ADL
期刊
摘要:目的 血液灌流单独或联合血液透析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血液灌流单独或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中毒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危重症患者。结果 本方法能显著提高急性中毒及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目前此疗法已成为抢救急性中毒的常用方法,具有疗效好,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等优点。  关键词:血液灌流;中毒;急性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是血液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B超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UB-525超声诊断仪,对55例闭合性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肝脏损伤12例,其中轻度裂伤6例,浅表裂伤4例,实质裂伤2例。脾脏损伤33例,其中轻度挫伤6例,实质深部血肿5例,包膜下血肿7例,完全性损伤15例。肾脏损伤10例,其中肾挫伤5例,包膜下裂伤3例,粉碎伤及肾蒂伤2例。结论:B超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中西医治疗)各26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上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46%(23/26),较对照组的57.69%(15/26)有显著上升;观察组的6个月复发率仅为7.69%,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周期治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周期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67%,远期复发率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认为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足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在全球结核病流行高峰出现移至老年的普遍现象,我国也不例外。本文对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6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 136例分为三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51例,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2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0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3例;病毒性肝炎组60例;不明原因肝损伤组25例。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LKM-1:抗肝肾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IID6抗体;SLA/LP: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
期刊
摘要:目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加宫内放置曼月乐,对180例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于2009年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加宫内放置曼月乐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症状的缓解率、痛经情况、月经量、子宫及病灶的体积变化等。结果:180例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率97.1%,手术后的月经量、子宫体积均小于手术前,手术前后存在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综合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效果研究主要选取了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衰弱患者100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在所有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劳拉西泮2mg治疗,3次/日。实验组在劳拉西泮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1次/日。20天为一个疗程,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助治疗。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