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探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工作当中的一个重点,本文就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如下.
  一、明确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数学概念源于生活.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时,需要通过一些感性材料进行创设归纳,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并加以识记、理解,使其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立体的几何思维概念,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必要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七年级“6.1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让学生以“行”和“列”排列整齐,然后提出问题,比如:第三列、第二行的同学是谁?第一列、第二行的同学是谁?等等.问题一提出,学生就结合自己所在的位置,各抒己见,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一堂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活动,而且使他们对数学中的坐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欲望,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师在引入数学概念时,要注重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直观入手,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概念.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如果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对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产生需求,并主动发现新概念,能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的潜能.
  二、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状态和能力直接表现在知识的内化、构建与应用上.教师把问题交给学生讨论或思考之后,绝不能闲坐一旁“看热闹”,而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并适时地给予指导.如果指导得恰到好处,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思维来看待学习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其主动思考、学习,要让学生产生主动思考与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内在动力,并让这一内在动力转化为外在的表现形式.
  2.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成功是多方面的,如探索结果的成功、经验积累的成功、过程的经历等.教学过程中,要用成功的感受促进并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要有激励性评价.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鼓励,学生同样如此.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状况、学习兴趣等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合理组织教材,充分挖掘潜在的生活素材,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情境,吸取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三角形”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余的时间和学生聚在一起,找出班级中有些松动的桌椅,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数学知识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兴致勃勃,踊跃参与,特别是几个平时有点调皮的男孩子,他们带着问题观察松动的桌椅,联想着学过的数学知识,想着怎样才能使桌椅稳定,学生三三两两,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然后豁然开朗.他们想到刚学过的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一个“学习、思考、应用、实践”的过程,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数学知识记得更加牢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总之,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和形的学科,所以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启蒙,帮助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在这里,建议教师能在丰富的生活元素中找到数学原本,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参考文献
  [1]吴建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策略刍议[J].数理化学习,2011(2).
  [2]施建伟.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24).
  [3]钱金宏.关于初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6).
  [4]陈家阳.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研(数学),1989(6).
  [5]柏纪锋.“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14).
  (责任编辑钟伟芳)
其他文献
英语是一门用于交际的语言学科,听、说、读、写是其四大基本能力要求。现代社会对于英语口语能力即说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初中阶段这一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口语教学应
作为农村的一名普通教师,在从教的几年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英语教学的艰难。尽管国家给予了农村教育很大的支持,比如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就餐住宿、美化校园环境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等条件,但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素质却令人担忧。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一、 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我国,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英语既有意思又难学。刚开始,他们也抱着学好英语的决心和信心,但在经历了学习路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因此对初中生的学习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是尤为重要的。目前大多数中学对数学的教学往往只重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却忽略了对初中生数学应用知识方面的培养。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特意强调要把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出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探索为主要学习方式,让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变主动为被动,能做到在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大幅提高。由此可见,对兴趣和实践的培养远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代表,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方式由传统制造逐渐迈向机械制造,机械化的生产带动了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了提升机械制造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与
本文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的《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课为例探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本课是哲学教学中比较深奥和抽象的内容,其中“辩证的否定
黑格尔说过:“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高中美术鉴赏课把世界美术经典之作呈现给学生,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的精神活动和特殊的认知活动,既是被艺术形象所感动,引起思想感情波动和精神共鸣,又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审美经验等来理解或解释所鉴赏的艺术形象,产生不尽相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所以,绘画鉴赏同时带有一种艺术再创造的性质。在鉴赏绘画作品时,学生不仅直观地欣赏,还运用了自己的想象力、体验能力和感
所谓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导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必须改变沿袭多年的“教师教结论、学生记重点”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高中政治教学大纲中列出的教学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以上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属不同的领域,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好政治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创新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