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固体酸催化剂SO42-/Fe2O3-ZrO2-SiO2的研究

来源 :合成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ng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制了新型三元 SO2 -4 / Fe2 O3- Zr O2 - Si O2 固体酸催化剂并用于催化乙酸 /丁醇酯化反应 ;考察了制备方法、Fe,Zr摩尔比、Si原子百分含量、沉淀 p H值、陈化时间、预焙烧温度、浸渍液 H2 SO4溶液浓度、焙烧温度、焙烧气氛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 Si含量为 2 % ,mol Fe∶ mol Zr=0 .2 5由共沉淀 -浸渍法在氧气气氛中制得的该类催化剂 ,乙酸的转化率、乙酸丁酯收率、生成乙酸丁酯的选择性可分别达到 97.1 5 % ,93.2 6 %和 96 .0 0 % ;该催化剂中各成分主要以无定形状态存在 ,比表面积较大 ;SO2 -4 可能是活性组分之一。 A new ternary SO2-4 / Fe2O3-ZrO2-Si O2 solid acid catalyst was developed and used to catalyze the esterification of acetic acid / butanol.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Fe, Zr molar ratio, Si atomic percent, precipitation p H value, aging time, pre-calcination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 of H2 SO4 solution,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nd calcination atmosphere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such a catalyst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impregnation in an oxygen atmosphere with a Si content of 2%, mol Fe: mol Zr = 0.25, conversion of acetic acid, yield of butyl acetate, The selectivity of butyl acetate can reach 97.1 5%, 93.2 6% and 96.0% respectively.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catalyst exist in amorphous state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is relatively large. SO2 -4 may be one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
其他文献
通过摇瓶培养考察转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集胞藻6803(转基因藻)及其野生藻(集胞藻6803)的光合自养培养过程中碳源(碳酸钠)浓度、氮源(硝酸钠)浓度和光照度对这两种藻生长的影响。野生藻的最适生
分析了喷雾过程中雾化对粒子形貌变化影响的机理,用合理的假设简化过程,在Weber数、充填临界值和粒子干燥动力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模型用以预测不同条件下颗粒的形貌.模型
合成了新型聚合物高碘试剂聚苯乙烯二醋酸碘苯,它可在中性条件下使酮肟氧化成酮.
通过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制备出比表面积高、孔径分布窄的锐钛型二氧化钛粉末,并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比表面仪、透射电镜、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表征.以甲苯
利用液固相平衡实验装置,测定了蒽和咔唑在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环己酮(CHN)、二甲苯、二氯乙烷(DCE)和四氯乙烯(TCE)中的溶解度,并作出溶解度曲线,为粗蒽的分离和精制提供了有用数据。
以氢氧化锂、电解超细二氧化锰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用溶胶-泥浆法制备了尖晶石型LiMn2O4,优化了反应条件并以此作正极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首次充电比容量达125mAh
合成了 6种 O,O′,O′′,O′′′-四芳基双二硫代磷酰亚胺的合成类化合物 ,产物经元素分析、IR,1 H NMR和 MS表征。 Six synthetic compounds of O, O ’, O’ ’, O’ ’-
期刊
综述了手性二茂铁膦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不对称氢化、硅氢化、交叉偶联、环加成、Aldol等反应的最新进展,参考文献56篇.
评述了杯芳烃的合成途径、结构以及在分子识别等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 2 8篇。 The synthesis pathway,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calixarene in molecular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