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守志:百万雄师中的传奇战将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3年初,向守志加入了宣汉少年先锋队。虽然他年纪小,但身材高、胆子壮,被任命为队长。当年10月,红军发起了解放宣汉的战斗,他和小伙伴们把鞭炮放在煤油桶里点燃,制造出机关枪一样的声音,用来迷惑敌人。到了年底,他被任命为双河场区游击队队长。
  1934年6月,他带领100多名区游击队队员加入红四方面军红9军。离家前日,母亲一夜未眠,给他赶制了一双粗布袜套、打了一双草鞋,它们带着母亲浓郁的爱,陪伴他走过了艰苦而漫长的革命历程。加入连队后,他主动报名当了机枪手,与连队唯一的一架马克沁重机枪打交道。这挺机枪枪身重25公斤、枪架40公斤,他年纪小扛不动,只能挑着子弹跟在机枪手后面,一有空就缠着他们学射击技能。在反“六路围攻”胜利之后,团领导决定让他扛机枪,把他高兴坏了。
  1935年3月,向守志随红9军强渡嘉陵江,踏上了漫漫长征路。他因为扛着机枪,负重比其他战友都多,不但把肩头磨烂,一双草鞋也早已磨破,两脚血迹斑斑、溃烂流脓。走到后来,他只能用布或者稻草把脚勉强裹起来继续走。一次,他前面的一个战士摔倒了,枪托砸到了他的脚面,让他也摔了一跤。他先扶起那个战士,等自己走路时,才发现脚背被砸得鲜血淋淋,每走一步都是钻心的疼痛。他咬着牙快步走,这才跟上了队伍。
  6月18日,在四川懋功的小金川岸边,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向守志和战友们穿戴整齐,第一次看到了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后来,红9军又调转方向再一次踏入草地。
  在四川名山县百丈关,红军遭遇川军的围堵,南下的步伐被挡住,向守志在这场战斗中负伤。红军只得调头北上,艰难翻越夹金山、折多山等雪山。随后,他们又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这也是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向守志一直担任收容队副排长,不但要自己艰难走路,还要帮助掉队战士,靠着一根竹棍一路上挽救了好多位掉下雪山、陷入泥潭的战友的生命。
  走出草地后不久,红四方面军就投入到争夺甘南诸城的战斗。向守志所在部队负责进攻岷县城东南关。一天,城内敌人出城袭击红军。向守志首先发现敌情,大叫一声“敌人来了!”马上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和敌人作战。经过一番殊死肉搏,打退了敌人进攻,他也因战功升任排长。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随后,向守志被选送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庆阳步兵学校学习。令人唏嘘的是,他所在的团在此后的西征中几乎牺牲殆尽,仅有在“红大”学习的向守志、刘昌毅、徐斌洲3人成为幸存者。
  3月,八路军针对日军一处受袭、他处必然增援的特点,制定了“吸打敌援”的作战方针,一边攻打山西长治黎城,一边在潞城神头岭一带设伏歼灭来援之敌。向守志接到命令后,率领机枪连火速赶往神头岭。16日上午,当日军骡马车队进入伏击圈后,向守志他们先居高临下向敌人猛烈扫射,后又冲入敌阵与敌军展开肉搏。战后,看着横七竖八死亡的敌军和骡马,他禁不住大呼“痛快!”日本《东奥日报》的随军记者参加了这次战斗,并侥幸逃脱,事后撰文说此役“展示了八路军典型的游击战术”。向守志则自豪地讲:“神头岭,是日军的‘伤心岭’。”   3月底,八路军又在河北涉县响堂铺再次打响伏击战,这次他们袭击的是日军汽车队。此前,八路军很少有袭击汽车的经验。向守志带领机枪手进行了专门训练。他说:“打汽车有诀窍,先要消灭掉汽车上打掩护的鬼子,然后打汽车驾驶员,最后打汽车的轮胎和油箱。打三下,三步走,鬼子就跑不脱了。”此战共歼日军400余名,缴获烧毁日军汽车180辆。因为八路军没有驾驶员,一些缴获的车辆只能就地焚毁。129师进入太行山后短短30余天,就接连取得邯长公路三战三捷,极大地鼓舞了华北军民的抗战意志。
  4月16日晨,八路军在山西武乡县长乐村,对纵火焚烧武乡古城、并向长治进军的日军后尾部队发动突然袭击。向守志指挥机枪连压制日军,掩护兄弟连队分隔歼敌。战况最激烈的时候,八路军战士们冲入敌群,与他们展开肉搏。此役过后,他被提拔为营长。
  在向守志的印象中,抗战最有意思的一仗,发生于河北巨鹿县的凌石屯。当时,他任八路军青年抗日游击纵队771团第2营营长。纵队发现日军在巨鹿和新河之间换防,决定借机伏击。1939年9月15日中午,敌军乘3辆汽车进入凌石屯后,向守志的2营和友邻3营一起,把密集的火力射向日军,将大部分日军击毙。剩余日军一看情况不对,连滚带爬地跑进公路边的道沟逃命。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前兩天刚下过雨,沟里全部是过膝的淤泥,黏住了衣服和鞋子,敌人拔开腿走一步都很难。有的为了保命,干脆把衣服鞋子全部脱光,拼命在泥潭里挣扎。最后,只有几个光屁股的日军逃回了鹿城。
  随着日军大肆推进“囚笼战术”,在华北的八路军面临的环境更为严酷。向守志回忆说,那时他们每天都要战斗数次,晚上还要再转移一两个地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夜觉,早晨醒来常常记不起自己是在哪里。每人在腰间挂一个布袋,里面放些简单的生活用品,确保随时遇有敌情就能撤离。令他万分感动的是,老百姓为了防止八路军夜间行军时,自家的狗叫引来日军,纷纷把家里的狗都给杀了,一条也不剩。
  1943年8月,八路军发起对日伪军的林南战役。向守志当时任太行军区771团副团长,负责率领部队对伪军据点展开正面进攻。当向守志连夜带领部队向柴村进军时,与伪军独立旅92团相遇。他一面与敌人周旋,一面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等两军擦肩而过时,向守志一声令下,各种火力一起开火,把伪军打得落花流水。经过9天的作战,八路军取得了辉煌战绩,向守志得到了指挥这次作战的129师参谋长李达的充分肯定。1个月后,771团奉命开赴延安,向守志却被李达留了下来,不久后升任太行军区第10团团长。
  1944年,同时在太行党校学习的向守志和张玲,经过长时间的接触,碰擦出爱情的火花。张玲出生于一个富裕的旧军官家庭,但她却积极向往进步,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又加入八路军,赴太行党校学习前已经是平东县委书记,素有“太行山上一枝花”之美誉。她看上向守志的原因,就是他不但仗打得漂亮,还爱干净,走到哪衣服都整整齐齐,牙缸都用块布包着。抗战胜利前夕,两人经组织批准后结婚,利用行军间隙匆忙办了一个战地“婚礼”。

抗美援朝


  解放战争时期,向守志走上了师旅级领导岗位,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员。1947年豫北攻势作战,年仅30岁的向守志任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他率领部队先歼国民党军一个团,又配合友邻阻击突围之敌,全歼国民党第二快速纵队,全旅受到晋冀鲁豫军区“战功卓著”的嘉勉,他也荣立一等功。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成立,向守志任26旅旅长,率领部队南渡黄河,投入到战略反攻的作战之中。9月,26旅在横新公路中岳地区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把进入包围圈的敌190团全部消灭,保住了黄河渡口的安全。九纵发出嘉奖令,对这次作战作出了颇高的评价;“这一胜利,开创了我纵队一个旅一次歼灭敌正规军一个团的模范战例。”
  其后,他先后参加了郑州、淮海、渡江、进军西南等战役。特别是1950年3月,时任15军44师师长的向守志,参加了对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最后一座城市西昌的作战。攻城的部队主要是两个师,其中44师由北往南打,184师由南往北打,两师合力聚歼西昌之敌。向守志率领部队强渡金沙江,由于行军紧急,部队两昼夜没有饭吃、没有水喝,有的战士只能以尿解渴。当44师抵近西昌城外15公里时,被蒋介石指派在此指挥作战的胡宗南等人仓惶搭乘飞机逃窜至海南。3月27日,44师解放西昌。向守志说,没能实现“活捉胡宗南”的目标,是此次战役的一大遗憾。
  国内战事稍歇,向守志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然而,安静的校园生活过了还不到半个月,44师就接到了入朝作战的命令,他立即从南京赶回部队。1951年3月,向守志率44师进入朝鲜,很快就投入了第五次战役。战役第一阶段,44师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顽强拼搏,其下属部队获得15军授予的“出国作战第一功”的锦旗。
  战役第二阶段,向守志接到了直插大水洞,切断美军两个师之间的联系,并歼灭美军“王牌”38团的硬任务。就在急行军过程中,敌军飞机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呼啸着投下炸弹,向守志的脸部被弹片擦伤,然而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他又继续投入到作战之中。从5月17日18时开始,44师向大水洞一线的美军阵地发动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5个昼夜,一直到21日才撤出战场。大水洞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在志愿军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让向守志难忘的英雄人物就是邱少云。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向守志作出了攻打391高地的决定。这个高地在44师阵地前方,如同一个“钉子”插入志愿军的防御前沿,对我军有较大威胁。10月11日夜,配属44师作战的87团400多名官兵靠着夜色掩护,潜伏在阵地前的草丛中,以此减少冲锋距离,准备第二天夜晚发起进攻。然而,在12日白天,敌人发射的燃烧弹落在邱少云的潜伏点旁,一下子点燃了他的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邱少云面对烈火烧身直至被活活烧死,也绝不挪动一下身躯。12日晚,志愿军攻占391高地,歼灭韩军一个加强连。其后,他们又与美韩军围绕391高地进行了反复争夺,直至11月底彻底夺取391高地。391高地争夺战,对上甘岭战役发挥了配合策应的作用。   邱少云牺牲后,87团侦察排连续几晚,秘密到391高地前搜寻,最终在一片烧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遗体,只见烈士两手深深地插入到焦土当中。当向守志听说邱少云的事跡时,既震惊又感动,含着泪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战士呀!”并要求师党委整理其事迹、为其请功。邱少云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被朝鲜授予“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后来还成为人民解放军八位英模人物之一。
  向守志说,入朝作战最艰难的就是上甘岭战役。当时,在这个地图上都很难查找到的地方,敌我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每天倾泻在阵地上的炮弹密度都超过了二战的最高水平,战况之惨烈史无前例。志愿军战士们靠着坑道工事始终坚持着斗争,即使缺氧、缺水、缺粮、缺弹药,都依然坚守在阵地上,打退敌人的一次又一次冲锋。向守志评价,这场战斗充分体现了志愿军“不怕牺牲,艰苦顽强,友爱团结,机智灵活”的战斗精神,尤其是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令敌人大为震惊,这也是我军得以靠劣势装备胜优势装备之敌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战过后,战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一带,从而加速了和谈进程。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署。

探路二炮


  抗美援朝胜利后,向守志先后任15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0年,他从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成归来。当时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武汉军区对其进行考察,准备推荐提升任军区参谋长,另一条则是平职调任刚刚组建的西安炮兵学校任校长。最终,他谢绝了军区领导的挽留,愉快地前往学校任职。
  西安炮兵学校是今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的前身,主要为解放军培养高精尖导弹武器人才,这对于发展中国的战略导弹力量、打破西方“核讹诈”十分重要。对于当时的解放军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教材、器材、人才都很缺乏。向守志带着学校的人员,靠着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从零起步,不断实现突破。两年后,总参谋长罗瑞卿到学校视察,对学校的发展规模大加赞赏,并把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也就是在学院任职期间,向守志由“守芝”正式改名“守志”,寓意立志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做贡献。
  当时,中国建有最早的2个地地导弹营,其中2营就归学院管辖。1963年,2营远程机动至酒泉,准确发射了中国第一代国产地地导弹“东风一号”,欢呼声响彻戈壁荒漠。向守志特意从西安赶来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并发给2营官兵每人两个煮熟的土豆,这也是那个物资匮乏年代的特殊奖励。
  1965年8月,由毛泽东主席点将,周恩来总理任命向守志为军委炮兵副司令员,分管导弹部队建设。随着导弹部队的发展壮大,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正式成立,这个名字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当时主要是考虑保密的需要。7月4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任命向守志为二炮首任司令员。
  1975年3月,他重回二炮担任司令员,4月17日正式下达命令,由此他也成为唯一一位两度出任二炮司令员的将领。当年8月,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公布了经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批准的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主官的任命,其中写有“第二炮兵司令员向守志仍为第二炮兵司令员”。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向守志任职的再一次确认。
  1977年9月,向守志外调至南京军区任副司令员,1982年任司令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我军为数不多的经历1955年、1988年两度授衔的高级将领之一。在南京军区任职期间,他率先组建诸军兵种合成集团军,率先成立专业“蓝军”,极大地提升了训练水平。
  戎马一生,向守志先后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5月退出军区司令员岗位后,他第一次带领夫人及孩子回四川老家祭拜父母,还拜祭了为母亲养老送终的二嫂。他多次参加公益活动,向青年学生宣讲战斗故事,为播撒革命理想的火种而不懈努力。
  向守志夫人张玲1960年就查出患有直肠未分化癌,还有肺结核、肾炎等病症,医生一度预言其手术后仅能生存5年。但在向守志的精心照料和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作用下,一直生活至今,创造了抗癌奇迹。两人共育有4个子女,均事业有成。
其他文献
马修·弗林德斯,英国航海家、探险家、杰出的地图绘制者。曾围绕澳大和亚探险航行,发现了澳洲许多新的地区并为其命名,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幅澳洲全图。  在澳大利亚许多城市,你都会遇到名为“弗林德斯”的建筑、火车站、街道甚至大学,而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两百年前对澳洲大陆进行探险并且获得详细信息的马修·弗林德斯(Matthew flinders)船长。出发  位于南太平洋的澳洲大陆很早就有欧洲人陆续涉足——最
期刊
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成都东进带来发展机遇;“一山连两翼”的宏图规划,又将为东山历史增添崭新篇章。  从2010年开始,成都市每年净增加50万人口,人口增速已达3%以上。这大概是北京上海10年前的水平——即中心城区不断积聚的状态,预计增长势头还将持续5到10年,按照国内外城市发展规律,增速超3%的人口高速增长时期正是特大城市进行空间结构调整的窗口期。  要解决这个“单中心”的城市病,城
期刊
这是一家非营利的机构,但其影响力并不亚于任何一家全球五百强企业,从某种程度说,这个机构甚至影响了时代的走向和历史的进程。  本文要讲的这家公司非常特殊,第一,它不以赚钱为主要目的;第二,它从没有出现在全球五百强的排行榜上,但它的影响力,可以说并不亚于任何一家全球五百强企业,以至于达到影响了时代走向和历史进程的地步;第三,它由一群以智谋见长的高级知识分子构成,仅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超过三十位,拥有博士学
期刊
蜀道难,从来没难住人心。出于军事目的,古人在川陕的崇山峻岭之间开通了四条蜀道。幸运的是,蜀道上流通的不仅仅是军队,还有移民、商旅、文化……  持仙李白的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让蜀道闻名遐迩。作为保存至今的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古蜀道是四川及西南地区对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纽带,司以与丝绸之路、中国大运河等文化线路相媲美。蜀道虽“难”,依然成为了川陕两地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纽带。01 
期刊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瓦尔特·博斯哈特(1892年生于瑞士,1975年卒于西班牙)从1920年代开始拍摄东南亚和
期刊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予表我心?”一只绘有红叶寒蝉的温酒盅,竟然引出了两个家族两代人的变法维新往事。  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在中华古玩网上发现一只极其精美的温酒盅,在器身绘画与题款上,我发现了我的曾叔祖华培公的名字,并由此挖掘出晚清变法维新时一段凄美的往事。  细看这温酒盅,胎佳釉美,器身图案是仿清康熙时称“三绝”的绘画大师新罗山人华岩笔意的草虫画:山石上伏着一只小蝉,一枝红叶极写
期刊
位于西南一隅的龙泉驿,曾经进入过远隔重洋的美国人的视野。那是在1941年,龙泉驿作为抗战时期大后方传统乡村社会的  《生活》見证龙泉驿的古老生活方式  《生活》周刊封面  1941年,美国掌控《时代》《生活》《财富》三大媒体的传媒大亨卢斯,提出美国世纪理论,其要义是支持中国更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为此他派出记者来到中国,重塑中国形象,鼓动美国政府和人民支持中国。著名摄影师卡尔·迈当斯携夫人进入中国,
期刊
在东山这片土地上,历朝历代人才辈出,既有济世扶贫的圣人,也有坚守节操的隐士,尤其在近当代,这里更是产生了几位国学大家。朱桃椎:隐士的典范  隋末唐初时期,龙泉山脚下的大盘石山道旁,依山洞搭建起一座简陋的茅屋,茅屋旁边即出川的大道,山上蓁莽丛丛,松涛阵阵,屋前小河蜿蜒,流水潺潺。这就是隐士朱桃椎的乐土。朱桃椎自云厌恶尘世俗务,所以隐入山野,以清闲生活为乐。起初他对“好古之士”,即读书人很热情,这些人
期刊
公元16世纪。在近代西方早期殖民者开始疯狂海上扩张的过程中,葡萄牙曾在中国香港的屯门地区短暂建立过殖民统治。然而,明朝官员汪鋐带领军队创造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成功战例.取得了中国抗击殖民侵略的首次胜利,却也对明朝的海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说起中国香港的近代史,人们往往想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香港被割让,这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但其实早在明朝时期,就曾有葡萄牙殖民者强占中国香
期刊
明代沿海地区的贸易活跃、经济繁荣得益于当时当地的从商之风,并形或了商业传统,而这样的地域传统对于当时中国乃至今天社会影响很大。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有两个通行思维,一是学而优则仕,二是安土重迁,而这两点与商业精神和要求是相矛盾的。在封建各要素相当成熟,而且有资本主义商业萌芽出现的明代,商人这个群体构成较复杂。其中,明代沿海地区除了世代经商牟利之家外,也有一些商人以及商业势力是被“逼”出来的。  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