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事·港味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i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7到2017,转眼20年,时间过得真快!
  时代在变,香港在变,文学的风尚也一样在变。那么,这20年来香港文学有什么新的风貌?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回答的问题。相信没有全面的梳理、广泛的阅读、深入的考究,谁也不敢乱说话。所以,我自己一直有个念头,系统地探究一下2000年后香港小说的谱系和发展状况。
  大概是农历新年后吧,陶然先生告知,想策划一个20年香港小说的合集,邀我一起合计合计。这是好事呀!我一口应承,答应得比“不假思索”还快。这事就定了。
  不过,没几天,人清醒了,我开始犯难了。20年?香港有多少作家在从事小说创作,又发表、出版了多少作品?以我们二人的精力和有限力量,如何担负得起选编的重负?时间、精力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阅读量、选择标准,等等,都是一大难题。我开始后悔自己的冒失。我一向认为,视野是一个编辑最重要的资禀。这个集子该如何选、怎样编,考验着我们的眼光,也决定于我们的阅读视野。好在《香港文学》每年第一期的“香港小说专号”,为这次选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有因利趁便之势。在许多本地创作者眼里,“香港小说专号”已然是一个小说年选,大家都乐意也争取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放上这个平台。有了这个品牌保证,心又稍定一些。不过,陶然说,还是尽量挑选一些在别的文学平台上发表的佳作,以体现20年来的整体风貌。这当然是一个最理想的做法,也是应有的态度。于是,我们开始大量阅读,同时也参考坊间的若干小说年度选,以甄选文本,确定作家阵营。
  这个作品集以“展”而不是以“选”命名,说来也有些因由。作为20年的小说结集,多少有“选”的成份,不免要考虑选择的尺度,如文学性、经典性、代表性,以及题材风格等等。然后,在具体的编选过程中,碍于版权限制、文集容量等因素,我们原本选定的一些作品也只好割爱。既然受限于这样一些客观因素,我们也就调整了最初的心志,有所取舍有所平衡,但仍力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编出一个有一定分量的合集。此为其一。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香港文学谱系丰繁,内容多元,形式多样,为了尽量体现这些特点,包容不同题材、类型、风格的作品,我们在入选文本上也是几经斟酌,几番取舍,最后才定下这些作家作品,并以“展”的形式呈现。
  纵观20年来的香港小说创作,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特色。
  首先从作家阵容来说,经历了一番代际演化,从资深一代到中生代,再向新生代过渡,形成了“三代同堂”的格局。资深一代大都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开始创作,如崑南、西西、也斯、蓬草、绿骑士、辛其氏、陶然、沈西城、颜纯钩等等,他们在2000年后仍笔耕不辍,保持着相当的创作活力。也斯的《后殖民食物与爱情》,崑南的《旺角记忆条》,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中生代主要指80年代开始步入文坛的一群,也是目前小说创作的主力军,如李碧华、黄碧云、陈宝珍、王良和、罗贵祥、董启章、潘国灵、余非、关丽珊、黎翠华、陈惠英、陈德锦、陈汗、王璞、周蜜蜜等。在这批作家中,黄碧云的《烈佬传》、董启章的《衣鱼简史》、王良和的《鱼咒》等,都是有影响的作品。新生代大致是指1997前后,特别是2000年后步入文坛的一代,如利瓦伊怡、王贻兴、谢晓虹、韩丽珠、葛亮、麦树坚、梁伟洛(可洛)、车正轩、陈曦静、黄劲辉、唐睿等,以及更晚一些冒起的新秀、以90后為主的新新生代,如梁莉姿、刘绮华、陈苑珊、郭艳媚等。在新生代中,韩丽珠的《宁静的兽》、谢晓虹的《好黑》、葛亮的《谜鸦》等,也都是广为人知的作品。除了代际的演化,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外来作家的加入,如从美国归来的周洁茹等,居港十年,已成为香港文学书写的在场者。近年来,又出现一个新的群落,即愈来愈多的高学历“港漂”加入到创作行列,如刘文、江璇、陈晓芳等。作家的构成,无分外来与土生,也体现了香港这个文学自由港的“港口性”,混杂、开放,以及海纳百川的包容性。香港文学的这个特性,非一个“本土”可以概括。
  从创作方面来看,20年来的香港小说无论是创作意识、作品内容题材,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色,可谓自成一格,自有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生态。具体来说,城巿记忆、都巿人生,都是香港小说突出的特点。
  这里有社会世相的揭示,也有个体生命状态的呈现。如李碧华的《神秘文具优惠券》,以怪诞的笔调写都巿寓言,短短几笔漫画式的勾勒,就活画出当今社会众生相,揭示各色人等风光背后的烦恼。他们走进“神秘文具店”,各有因由,名媛要一把用来割手的割刀,因为“他经常骂我身材假,整容效果差,不但打击我自信,好令我不敢勾引其他男人,他还打我……”;红歌星要买剪刀,想剪断“情丝”,长痛不如短;女强人要买的文具,则是“甜言蜜语复写纸”和“狼心狗肺碎纸机”……短短二千多字的小品,写尽诸般人间苦楚,不愧鬼才手笔。另外,黄劲辉的《酒吧旮旯的故事》,巴桐的《假发》,陶然的《出头》,周蜜蜜的《蛇缠》等,也都以关注世态人情,揭示都巿人生百态见长。
  地方记忆的回溯,都巿漫游者仓皇无地处境的表现,也是当代香港小说的一个面相。如也斯的《续西厢》以一个“火”字,写出了这个城巿的种种矛盾冲突。“各种各样的火。诡异的火。自然的火。人为的火。炉火与怒火。暴烈的火……”作者巧妙地以花园街大火作为一个引子,带出一个学府办公室政治的故事。花园街那场大火成了一种隐喻,事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都编织在校园故事中,社会事件与校园内部冲突、乃至个人的情感纠葛,彼此穿插,形成对照。故事中的大学教授何方是一个本分的学者,但身处于明争暗斗的办公室政治中,无论如何的谨慎、洁身自好,都难以超然物外,最终还是成为被排挤的对象。这个作品有集体的记忆,也有个人际遇的抒怀,对学府中的中西学术矛盾,师生的微妙关系等,都有细致而传神的表现,且以古典文本与当代人生故事相呼应,形成互文性,曲尽其妙,颇有“抵死”传神韵致,是典型文人小说的笔法,不难引起本地读者的共鸣。在这类着意于在地情怀、人间意识的书写中,后起新秀唐睿的作品同样体现了一种地方情意结,有不俗的表现。
  20年来的香港小说还有一路向,情色的书写、疾病的隐喻。崑南可谓“情色”的旗手,但他的“色”不在肉欲本身,而是借生死爱欲展现红尘俗世因缘的聚散离合,如《旺角记忆条》,凭着“云”的思绪流展,揭示一段缠绕不清的多角男女关系。董启章的《衣鱼简史》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一次失败的性事,用意同样不是“诲淫诲盗”,而是对文学书写乃至书本文化的一次怵目惊心的反省,意义已远远超出性事本身。另外,王贻兴《我所知道的爱欲情事》也是一篇别具瞄头的作品。另一方面,潘国灵的“疾病”,王良和的“法咒”,韩丽珠、谢晓虹的“灵异”,也都各有擅场,不容轻视。
  文短话长,关于当代香港小说的风貌、特色,无法在这里一一细表。
  如果要我对这个大展的作品,作一个简略的概括,不外乎一句话︰香港人,香港事,香港的味道。
  现在,文集已摆在眼前,读者自可展读,尽情领略品味。至于作品高低优劣,时间自有裁决评断。
  最后,套用一句佛斯特的话,“小说,顶多是文学领域的一块湿地,由上百条小河灌溉着,偶尔汇聚成一片沼泽”,香港文学的这块湿地,也正是由上百条溪流灌溉而成,自有丰富多样的生态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提出之际,回顾以往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理论的讨论,我们需要深思: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正本清源,卡尔多改进作为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质,而建立收益——成本评估机制以期实现改进成本的最小化则成为必须要关注的内容。以城乡产业差异为主要对象的卡尔多改进的优化路径为通过农村中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增加非农产业人口、减少农业人口。文中以黑龙江省为案例展开了详细的讨论。  
图书简介:  中国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桂文亚女士曾说过,任何一篇好作品,必须达到文字、艺术和思想三方面的高度,需要接地气,本质是“真实的”。本书即是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它的背景是作者的童年,讲述的是作者童年时候真实经历的故事,写自己“丢失”的经历,写童年时候和野猫的相遇和对动物的关爱,写自己的“大侠梦”,写美丽而散发着古韵的安平小城……在整部作品里流露出温馨、关爱、包容、悲悯情怀,在述说故
摘 要:文章在世界著名生态学家威廉里斯相关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论述里斯教授关于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我国的启迪意义,其次补论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的几个环节,然后,对里斯教授关于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相关前提条件提出几点想法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  作者简介:宋言奇(1972-),男,辽宁大连人,社会学博士,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苏州
“肥仔明”的真名叫夏伟明。他不是广东人,而是扬州人。十年前,他来多伦多留学,香港同学就给他起了这个绰号,一直沿用至今。顾名思义,“肥仔”在粤语里就是胖子的意思,因为他实在太胖了,身高一米八,可体重足足有160公斤。两年教育学硕士读完,又平白无故地增加了10公斤,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那种喝凉水都会长膘的人。  事实上,他的胖与遗传、疾病都无关。他长年累月吃得又多又油,硬生生把自己撑成了肥墩,属于标准的
摘 要:亚洲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以及俄罗斯都制定了产品责任法,用以保护消费者或者缺陷产品的受害人。但由于各法域的历史传统和法律观念的不同,产品责任法的调整范围并不相同,在各法域的产品责任的具体规则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比较法研究在世界侵权法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的讨论的基础上,揭示亚洲和俄罗斯各法域产品责任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为进一步研究产品责任法的融合与发展,提供基础的比较法研究资料。  关
李丙军写了一篇推理小说《阴差阳错》寄给《推理之门》杂志的编辑楚横声,可是两个月过去了,还没有收到回音。李丙军等不及了,便亲自来到《推理之门》杂志社找编辑楚横声。  《推理之门》杂志社属于省厅,门口是有门卫值勤的。  门卫拦住了李丙军,问他:“先生,请问您找谁?”  李丙军说:“我找《推理之门》杂志的编辑楚横声。”  门卫说:“对不起,我刚刚看到楚编辑外出开会了,他不在编辑部。”  正当李丙军往回走
摘要:公司法人格否認规则与一人公司之间存在着应然的制度联系。一人公司是法人格否认规则适用的主要对象,适用情形与标准具有特殊性,亦具有特殊的制度价值。现行公司法第20条、第64条确立公司法人格否认规则适用于一人公司的基本制度框架,但其立法理念与立法技术均具有探索性质,司法适用的可操作性亟待强化。为此,尚需司法裁判经验的适时跟踪、总结和完善,并形成司法实践、司法解释与立法修订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张 亮/译    摘要:汤普森思想的本质是一种伦理激进主义,他不仅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也受到英国本土许多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思想传统的影响。尽管其理论存在某些模糊性,汤普森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及其对民主辩论的倡导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而其思想遗产的消散既是巨大的理论损失,也是巨大的政治损失。  关键词:汤普森;伦理激进主义;社会主义;英格兰性  作者简介:迈克尔·肯尼(Michael Kenny
一  前年(1975)夏天的香港中文文学周中,作家刘以鬯做了题为《小说会不会死亡?》的讲演,引起人们的注意与兴趣。他在“引言”中开宗明义地提出:  在过去,小说是人类阅读消遣娱乐的主要工具之一,但是今天,电视、电影、广播已经取代了小说这个任务,使小说的继续生存终于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有人说:“小说已失去焦点。”有人说:“小说站在十字路口。”“独创性”小说很少出现,“艺术之王”的地位已经丧失。同时,又
中国台湾作家高阳(1926 —1992)本名许晏骈,字雁冰,生于浙江杭州。高阳出身于钱塘望族,家族清代时出了不少朝廷重臣,如入值南书房的许寿彭、军机大臣许庚身、江苏巡抚许乃钊等。到了高阳一代,家族昔日辉煌早已不在。父亲是秀才,英年早逝,高阳由母亲养育成人。他大学学业未完便入空军军官学校服役,后来跟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  一生中,高阳创作了小说、散文、诗歌等总计三千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