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自身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日常管理以及稳步有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愈来愈多的上市公司也正逐步实施内部控制。要想谋求企业的长远稳健的发展,必须积极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着手。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的内外环境和风险评估因素,从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改善企业控制环境、加强内部监督,加强风险防范控制以及全面的风险评估三方面对完善内部控制
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序言
内部控制,最早一般定义为是公司内部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主要是保护公司的现金以及其他资产,以检查公司的簿计事物的准确程度。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内部控制也成为确保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从原先简单的核对,逐步演变为对于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这样,公司内部控制就成为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从而能够形成一种企业内部自我约束、自我调整的体系。通过这样的内部牵制机制实现企业内部上下牵制,左右制约,相互监督,防弊查错的功能。
1. 我国相关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
反映中国所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能力的“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2年9月25日对外发布,在评选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百强企业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名列三甲。该指数是由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内控指数研究所,运用“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来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每年对所有上市公司的内控水平进行排名。 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逐步重视内部控制,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比例总体上也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中,共有184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比78.8%,较2010年上升2个百分点。
同时,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百强企业前10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中国建筑、老凤祥、国电电力、TCL集团、万科A、上汽集团、苏宁电器看,其内部控制水平与公司代理成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董事、监事及高管年薪总额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实施了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显著优于没有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好的上市公司给投资者回报也越多。
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的重要程度不仅仅是上市公司内部的事务,也关系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的利益,在实现内部控制的正常化、规范化上,上市公司也正在大踏步前进。
2. 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因素分析
从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观察和分析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最主要的是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这两方面,要想真正解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首先应该从分析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的因素着手,通过控制环境以及风险评估建立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结构以及完善的监管体系,从而确保上市公司内部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进一步促进企业稳步的发展。
2.1上市公司控制环境的分析
2.1.1上市公司的外部控制环境分析
上市公司的公开性决定了影响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待完善。资本市场是上市公司要面对的主要方面,近几年,我国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伴随着竞争的加剧形成了内部控制发展的外部动因,而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还不是非常规范,相关的法制法规更待健全,所以仍会出现很多交易不规范,非法牟利的现象发生,导致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二,外部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外部监督体系,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各种监督功能交叉,标准各异,所以很难形成一个有效地力度监管,并且监督弱化的问题更是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
第三,上市公司产权有待明晰。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明确的受益主体,我们面临着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明晰的局面,这也就导致了上市公司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一个有效地治理结构;与此同时,我们的上市公司更需要一个完整合理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2.1.2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虽然上市公司十分注重内部控制,但是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上市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在大股东的控制范围内,这就导致了中小股东无法真正意义上决策公司的经营管理问题,而股东代表大会也实际上成为了大股东的利益代表者,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内部控制实际上的失效。
第二,管理者对于风险估计和风险判断的能力不足。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风险无处不在,但是目前仍有很多上市公司运用计划经济方式来决策企业事项,特别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对于市场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判断,更谈不上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盲目的决策造成了公司的大量损失。
第三,没有重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活动,可以通过有效的控制政策和程序,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然而很多公司并不重视内部审计作用,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使公司内部审计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
2.2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分析
2.2.1上市公司的外部风险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上市公司的经营肯定会受到外部的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以及资源供给环境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经营收益发生改变的经营风险。我们需要通过经营的多样化和综合化来分散上市公司经营的非系统性风险,我们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但是经营风险随时存在。
然后,目前的上市公司,很大一部分对于其核心技术的依赖程度很高,与此同时面临的技术风险就更为突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高科技的成果投入到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受到多种可变因素和难以估测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会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特别是对于创业型或者创新型上市公司,企业自身是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经营的最大共同的特点就是技术的创新,而在创新过程中核心技术的开发存在着很大机率的失败风险,以及产品在市场的认同接受程度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经营失败。 2.2.2上市公司的内部风险分析
由于上市公司的财务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相关的融资不当直接导致了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被称为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体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参与者和竞争者,我们不能否认在追求高收益的前提下伴随着高风险,上市公司在获取超高收益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出现财务风险,所以公司必须通过内部控制和调节进一步控制财务风险。
其次,由于公司在管理运作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判断错误等问题影响内部管理水平进而给企业带来管理风险。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经营方式,业务管理等因素都会存在一系列的管理风险。而上市公司的最突出优势就是自身的企业管理优势,所以说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企业管理经验是上市公司在行业突出品牌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作为管理优势的基础--企业文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重视,通过企业的股权激励发挥企业竞争优势,能够促进上市公司在激烈竞争中持续稳定的发展。
3.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议
3.1积极构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首先,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健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权限。健全的管理体系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应建立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控制系统。内部各机构间、各经办人员间控制职能和管理权限在每
一个需要控制的地方都建立控制环节,进行科学的分工与互相牵制,形成各负其责的工作局面。
其次,明确内部控制单位负责人承诺制,并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信息。
三是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切实执行和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必须将内部控制执行过程和结果及时反馈到决策层,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一系列修正措施,有利于对企业各部门实施有效的控制,以防止由于环境变化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效果发挥。
3.2积极改善企业控制环境,加强内部监督
控制环境强调的是对建立、加强或者削弱特定程序或政策所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所以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企业经营目标以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要重视与现行体制法规的协调统一,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倡导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确定正确的管理控制方法,重视审计工作的进行,积极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以及外部环境的相关变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良好的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能够正常实现的程序政策,上市公司在制定控制活动时要根据经营活动的关键领域,进一步确定关键控制的要点,才能够对于企业运营进行更好的内部控制。
作为上市公司,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切实的执行,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监督。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首先要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它能够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来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实行,以及其反映出的内部控制结果的相关信息,从而进一步帮助上市公司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内部审计在促进整个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的同时,能够对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提高并完善上市公司所需要的内部控制工作。
3.3加强风险防范控制以及全面的风险评估
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里,会遇到很多不可避免的风险,所以要进行系统的风险防范控制,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评估系统。我们要对上市公司的风险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管理,按照公司原有的经营战略,通过进一步对公司内外部风险的分析,利用相关技术准确地找到业务风险控制点,选用最合适和最恰当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风险。我们要通过补充规范企业的各个内部控制环节来预防和减轻可能出现的风险,上市公司更应该建立并完善内部的监督机制检查企业的内部高风险区域,及时的发现并解决已经存在或潜在的相关风险,作为企业必须把风险的管理贯穿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全过程。
企業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应该事先评估企业内部的财务结构、筹集结构的确定和安排,特别是在筹资成本的估算和偿还,在评估的同时更要监督和考核;二是企业对于债权股权的投资应该进行相关的可行性分析,并且要针对在投资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制定应急预案;三是上市公司要对客户制定相应的信用评估体系并且确定信用标准,对客户信用实施过程进行实时的跟踪,来控制信用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的发展需要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很多风险因素,如何让企业稳健地发展,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十分重要,愈来愈多的上市公司也将积极地参与其中。只要企业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了相关的制度建设,改善内外部的运营环境,建立评估体系,实现有效的监督,我们相信,上市公司一定能够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促进公司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黎;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强化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7期.
[2] 张琳;关于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8期.
[3] 周曙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基于S*ST星美的案例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02期.
[4] 王清霞 马玉敏 康乃侠;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N];河北日报;2002年.
(作者单位:江苏南大苏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序言
内部控制,最早一般定义为是公司内部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主要是保护公司的现金以及其他资产,以检查公司的簿计事物的准确程度。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内部控制也成为确保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从原先简单的核对,逐步演变为对于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这样,公司内部控制就成为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从而能够形成一种企业内部自我约束、自我调整的体系。通过这样的内部牵制机制实现企业内部上下牵制,左右制约,相互监督,防弊查错的功能。
1. 我国相关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
反映中国所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能力的“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2年9月25日对外发布,在评选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百强企业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名列三甲。该指数是由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内控指数研究所,运用“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来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每年对所有上市公司的内控水平进行排名。 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逐步重视内部控制,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比例总体上也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中,共有184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比78.8%,较2010年上升2个百分点。
同时,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百强企业前10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中国建筑、老凤祥、国电电力、TCL集团、万科A、上汽集团、苏宁电器看,其内部控制水平与公司代理成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董事、监事及高管年薪总额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实施了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显著优于没有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好的上市公司给投资者回报也越多。
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的重要程度不仅仅是上市公司内部的事务,也关系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的利益,在实现内部控制的正常化、规范化上,上市公司也正在大踏步前进。
2. 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因素分析
从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观察和分析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最主要的是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这两方面,要想真正解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首先应该从分析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的因素着手,通过控制环境以及风险评估建立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结构以及完善的监管体系,从而确保上市公司内部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进一步促进企业稳步的发展。
2.1上市公司控制环境的分析
2.1.1上市公司的外部控制环境分析
上市公司的公开性决定了影响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待完善。资本市场是上市公司要面对的主要方面,近几年,我国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伴随着竞争的加剧形成了内部控制发展的外部动因,而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还不是非常规范,相关的法制法规更待健全,所以仍会出现很多交易不规范,非法牟利的现象发生,导致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二,外部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外部监督体系,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各种监督功能交叉,标准各异,所以很难形成一个有效地力度监管,并且监督弱化的问题更是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
第三,上市公司产权有待明晰。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明确的受益主体,我们面临着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明晰的局面,这也就导致了上市公司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一个有效地治理结构;与此同时,我们的上市公司更需要一个完整合理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2.1.2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虽然上市公司十分注重内部控制,但是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上市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在大股东的控制范围内,这就导致了中小股东无法真正意义上决策公司的经营管理问题,而股东代表大会也实际上成为了大股东的利益代表者,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内部控制实际上的失效。
第二,管理者对于风险估计和风险判断的能力不足。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风险无处不在,但是目前仍有很多上市公司运用计划经济方式来决策企业事项,特别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对于市场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判断,更谈不上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盲目的决策造成了公司的大量损失。
第三,没有重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活动,可以通过有效的控制政策和程序,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然而很多公司并不重视内部审计作用,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使公司内部审计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
2.2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分析
2.2.1上市公司的外部风险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上市公司的经营肯定会受到外部的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以及资源供给环境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经营收益发生改变的经营风险。我们需要通过经营的多样化和综合化来分散上市公司经营的非系统性风险,我们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但是经营风险随时存在。
然后,目前的上市公司,很大一部分对于其核心技术的依赖程度很高,与此同时面临的技术风险就更为突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高科技的成果投入到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受到多种可变因素和难以估测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会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特别是对于创业型或者创新型上市公司,企业自身是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经营的最大共同的特点就是技术的创新,而在创新过程中核心技术的开发存在着很大机率的失败风险,以及产品在市场的认同接受程度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经营失败。 2.2.2上市公司的内部风险分析
由于上市公司的财务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相关的融资不当直接导致了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被称为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体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参与者和竞争者,我们不能否认在追求高收益的前提下伴随着高风险,上市公司在获取超高收益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出现财务风险,所以公司必须通过内部控制和调节进一步控制财务风险。
其次,由于公司在管理运作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判断错误等问题影响内部管理水平进而给企业带来管理风险。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经营方式,业务管理等因素都会存在一系列的管理风险。而上市公司的最突出优势就是自身的企业管理优势,所以说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企业管理经验是上市公司在行业突出品牌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作为管理优势的基础--企业文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重视,通过企业的股权激励发挥企业竞争优势,能够促进上市公司在激烈竞争中持续稳定的发展。
3.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议
3.1积极构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首先,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健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权限。健全的管理体系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应建立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控制系统。内部各机构间、各经办人员间控制职能和管理权限在每
一个需要控制的地方都建立控制环节,进行科学的分工与互相牵制,形成各负其责的工作局面。
其次,明确内部控制单位负责人承诺制,并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信息。
三是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切实执行和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必须将内部控制执行过程和结果及时反馈到决策层,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一系列修正措施,有利于对企业各部门实施有效的控制,以防止由于环境变化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效果发挥。
3.2积极改善企业控制环境,加强内部监督
控制环境强调的是对建立、加强或者削弱特定程序或政策所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所以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企业经营目标以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要重视与现行体制法规的协调统一,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倡导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确定正确的管理控制方法,重视审计工作的进行,积极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以及外部环境的相关变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良好的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能够正常实现的程序政策,上市公司在制定控制活动时要根据经营活动的关键领域,进一步确定关键控制的要点,才能够对于企业运营进行更好的内部控制。
作为上市公司,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切实的执行,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监督。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首先要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它能够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来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实行,以及其反映出的内部控制结果的相关信息,从而进一步帮助上市公司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内部审计在促进整个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的同时,能够对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提高并完善上市公司所需要的内部控制工作。
3.3加强风险防范控制以及全面的风险评估
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里,会遇到很多不可避免的风险,所以要进行系统的风险防范控制,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评估系统。我们要对上市公司的风险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管理,按照公司原有的经营战略,通过进一步对公司内外部风险的分析,利用相关技术准确地找到业务风险控制点,选用最合适和最恰当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风险。我们要通过补充规范企业的各个内部控制环节来预防和减轻可能出现的风险,上市公司更应该建立并完善内部的监督机制检查企业的内部高风险区域,及时的发现并解决已经存在或潜在的相关风险,作为企业必须把风险的管理贯穿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全过程。
企業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应该事先评估企业内部的财务结构、筹集结构的确定和安排,特别是在筹资成本的估算和偿还,在评估的同时更要监督和考核;二是企业对于债权股权的投资应该进行相关的可行性分析,并且要针对在投资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制定应急预案;三是上市公司要对客户制定相应的信用评估体系并且确定信用标准,对客户信用实施过程进行实时的跟踪,来控制信用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的发展需要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很多风险因素,如何让企业稳健地发展,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十分重要,愈来愈多的上市公司也将积极地参与其中。只要企业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了相关的制度建设,改善内外部的运营环境,建立评估体系,实现有效的监督,我们相信,上市公司一定能够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促进公司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黎;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强化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7期.
[2] 张琳;关于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8期.
[3] 周曙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基于S*ST星美的案例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02期.
[4] 王清霞 马玉敏 康乃侠;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N];河北日报;2002年.
(作者单位:江苏南大苏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