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训现状分析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yu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河南省内高职院校教师学历水平大多为硕士研究生,以郑州市白沙职教园区为例,目前教职工中硕士研究生占比约为65%,青年教师是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更强的科研能力和教育能力是高校青年教师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最基本的保证。硕士研究生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教育行业,但大部分毕业生入职前后,以及在工作中未能接受及时的培训教育,无法将所学知识及时转化为教育能力,只能纸上谈兵进行理论教学与研究,而不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就业技能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所以迫切需要对青年教师进行 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及如何以技能为导向的培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度重视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并尽力提升他们的科研以及技能为导向的教学能力,对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培训教育;高职院校;青年教师
  1 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培训现状
  目前,教育教学活动与青年教师所学专业有密切关系,但如何将所学变成所会转化成所教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学校资源、教学制度、教学氛围、有没有专业的培训课程,不间断的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培养,文化等是培育青年教师的基本保障,因此,本研究最初要从理论上厘清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内涵,总结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律,从而进一步论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化发展问题,在理论研究之上再针对高职院校培养青年教师的制度文本、政治、具体措施、培训内容等进行广泛调查、进行广泛的调查和认真的梳理,从中归纳出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对于优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行经验的总结,从中提炼出对我们的启迪,以此基础上再进行优化和完善完善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与政策的建议,好促进高职院校青年团队建设,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水平和素质。
  具体落实起来,首先要界定清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概念。至于“高校青年教师″的概念,某一些院校将青年教师的年龄限定在四十岁以下,甚至更多院校将高校青年教师的年龄限定在三十五岁以下厘清高校青年教师的概念之后,再来分析一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普遍特征:
  (1)竞争优势和竞争意识强,有事业心
  高校青年教师尤其是具有高学历、职称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的竞争性和竞争意识比较强烈,愿意做出一番事业,事业心强盛。
  (2)内心不够稳定且缺少工作经验,可塑性强
  这最初表现在价值观上,他们对于事物的价值意向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既有着社会、集体的社会性因素,又有急于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既关注着社会效益,又关注着个人利益。其次表现于认知能力中,他们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快速的上升期間他们一方面对于事物的感知敏锐反应速度迅捷;另一方面又因为缺乏工作中的经验教学与科研工作两副重担从而使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再次其表现在职业角色的意识上,他们初为人师对于教师这一社会园丁角色的认同与扮演还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在学生面前他们是教师而在年龄较大、资历较高的教师、教授面前又是学生这让他们在角色扮演的焦点上很难快速适应与转换因而容易使其行为出现偏差。
  (3)注重专业发展,学习动力充足
  高校青年教师从事培养人才、教书育人的工作,更多的依赖书本知识,而现如今现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为了追上专业的不断发展进化,他们必须不断的进行更换跟进学习新的知识,因此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2.价值
  目前,国内关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研究中,大多数都以“描绘现状—分析问题提岀对策建议”作为思路,以抽样调查来描绘现状和证明观点的比较少,大多数缺乏实际数据支持,要研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育,就必须理清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这一群体的特征、职业生涯规划等,抛离这些内容去谈普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很可能脱离实际。于此,本研究试图对于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群体的特征、职业生涯规划等实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经验上实行理论的总结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存在着共性问题予以理论的分析,然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之上提岀优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建议以其丰富的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内容中完善其理论体系提高其理论层次。此研究的实践意义就在于:根据分析和归纳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总结出已有经验,并充分借鉴于院校和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从而提岀相对的优化与完善对策,以指导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广大青年教师的素质,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这些其实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笔者相信从这些方面出发,缓解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压力,使得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习恒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1.06
  [2]童靖.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06
  [3]张建平.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过程探析[J].南通大学学报,2005
  [4]黄金顺.职业生涯视野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探索[J].现代教育论坛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张悦.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思考[M]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7]杨倩.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探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7
其他文献
雨果作为19世纪法国著名浪漫主义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占据着至高地位,对整个文学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他的诸多作品反映出世间百态,并处处表现出一种对立的独特美感.以《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