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确诊为急性肾衰竭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血液净化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cr、BUN、β2-MG肾功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β2-MG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以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血液净化;急性肾衰竭;临床疗效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简称急肾衰,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1-2]。血液净化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主要方法。本研究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净化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国际肾脏病协会制订的关于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24~78岁,平均为(52.48±7.63)岁。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病情危重,生存期限少于3个月者;具有严重感染性疾病者;伴有精神疾病或严重意识障碍者;恶性肿瘤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并签署治疗同意协议书,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之后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措施,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地治疗。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严禁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对患者高血压、水肿、贫血、出血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指导患者食用优质低蛋白及含热量高的食物,严格限制水钠的摄入量。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选用德国费森尤斯F6聚砜膜透析器,膜面积为1.3m2,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的血流量为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治疗初期诱导透析3次,每次2-3小时,后改为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时间为4h。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分别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微球蛋白(β2-MG)等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Scr、BUN、β2-MG肾功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β2-MG水平均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各項指标变化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2.2两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比较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6.84±4.73)天,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26±4.23)天,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有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6%,观察组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肾衰竭属临床危重症,该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损害,可在数小时至数日内使肾单位调节功能急剧减退,以致不能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从而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狭义的急性肾衰竭是指的是急性肾小管坏死。广义的急性肾衰竭按病因可分为肾前性、肾后性和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三种类型;按临床表现急性肾衰竭又可分为少尿型与非少尿型以及高分解型[4]。急性肾衰竭其病情复杂,发病迅猛,死亡率高达50%左右,如果不能尽早的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很容易伴发其他系统疾病、多器官脏器损害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症状,应该立即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并找出病因,使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有效的治疗[5]。 传统的常规治疗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且治疗效果不明显,不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血液净化指利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一定程序以清除体内某些代谢废物或有毒物质,再将血液引回体内的过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血液净化技术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治疗中,目前已成为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血液净化的治疗方式能够排除急性肾衰竭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部分患者甚至可以清除体内尿毒症毒素,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高血钾症状,维持机体内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增强患者摄入蛋白质及营养物质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肾脏损害细胞的再生和修复[6]。因此,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急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常用的血液净化有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滤过、免疫吸附等方式,本研究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的治療方式,取得了显著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Scr、BUN、β2-MG等肾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死亡率较低。
综上所述,采用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死亡率、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乃峰.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159.
[2]罗海丽.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临床探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7):207.
[3]张雷明.持续性血液净化在53例心脏手术术后急性肾衰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7):641-642.
[4]张维.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5):638-640.
[5]黄彬,谢逢春,易文枫.血液净化在ICU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33-134.
[6]杨晓松.46例血液净化抢救急性肾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285-1286.
关键词:血液净化;急性肾衰竭;临床疗效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简称急肾衰,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1-2]。血液净化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主要方法。本研究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净化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国际肾脏病协会制订的关于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24~78岁,平均为(52.48±7.63)岁。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病情危重,生存期限少于3个月者;具有严重感染性疾病者;伴有精神疾病或严重意识障碍者;恶性肿瘤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并签署治疗同意协议书,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之后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措施,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地治疗。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严禁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对患者高血压、水肿、贫血、出血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指导患者食用优质低蛋白及含热量高的食物,严格限制水钠的摄入量。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选用德国费森尤斯F6聚砜膜透析器,膜面积为1.3m2,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的血流量为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治疗初期诱导透析3次,每次2-3小时,后改为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时间为4h。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分别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微球蛋白(β2-MG)等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Scr、BUN、β2-MG肾功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β2-MG水平均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各項指标变化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2.2两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比较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6.84±4.73)天,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26±4.23)天,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有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6%,观察组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肾衰竭属临床危重症,该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损害,可在数小时至数日内使肾单位调节功能急剧减退,以致不能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从而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狭义的急性肾衰竭是指的是急性肾小管坏死。广义的急性肾衰竭按病因可分为肾前性、肾后性和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三种类型;按临床表现急性肾衰竭又可分为少尿型与非少尿型以及高分解型[4]。急性肾衰竭其病情复杂,发病迅猛,死亡率高达50%左右,如果不能尽早的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很容易伴发其他系统疾病、多器官脏器损害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症状,应该立即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并找出病因,使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有效的治疗[5]。 传统的常规治疗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且治疗效果不明显,不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血液净化指利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一定程序以清除体内某些代谢废物或有毒物质,再将血液引回体内的过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血液净化技术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治疗中,目前已成为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血液净化的治疗方式能够排除急性肾衰竭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部分患者甚至可以清除体内尿毒症毒素,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高血钾症状,维持机体内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增强患者摄入蛋白质及营养物质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肾脏损害细胞的再生和修复[6]。因此,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急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常用的血液净化有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滤过、免疫吸附等方式,本研究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的治療方式,取得了显著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Scr、BUN、β2-MG等肾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死亡率较低。
综上所述,采用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死亡率、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乃峰.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159.
[2]罗海丽.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临床探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7):207.
[3]张雷明.持续性血液净化在53例心脏手术术后急性肾衰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7):641-642.
[4]张维.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5):638-640.
[5]黄彬,谢逢春,易文枫.血液净化在ICU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33-134.
[6]杨晓松.46例血液净化抢救急性肾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285-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