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船精神落地生根的校本探索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嘉兴市首批红船精神进校园示范校,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不断发挥德育特色优势,打造红船德育,弘扬红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船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促进学校持续优质发展,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一、红色校本资源的挖掘
  学校在红船德育的实践过程中,紧跟时代要求,将资源有机搭配、灵活运用。学校持续关注红色校本德育资源的生成,立足学生情况,把握校情、学情,以此作为德育起点,重视校园自身固有德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推进红船精神进课堂、进头脑。
  构建红色校本德育。红船精神,是展现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根,要深植红船精神,必须依托红色资源,立根铸魂,把握当下,激励奋进。首先,在用好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红船情 青春志》主题教材的同时,学校还专门组织团队,编写了学生业余党校读本《红船领航青春路》,丰富红色基因传承新资源。以学生业余党校为平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忱,着重培育红船精神,这些优秀的青年学子将是点点星火,在学生中起到生动的示范作用。其次,依托校本“国学正德”特色德育课程,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将“富强”篇章和“首创”精神结合,勉励学生在新时代的求学之路上创新奋发,建功新时代;将“爱国”篇章和“奋斗”精神结合,激励学生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目标,在实现人生目标中融入爱国报国情怀;将“和谐”篇章和“奉献”精神结合,鼓励学生在自强自立的同时,服务社会,乐于奉献,为社会注入青春正能量,丰富和谐新内涵。学校发挥“国学正德”校本德育课程作用,把红船精神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培养充分融合,以浓厚的文化气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红船精神更具纵深感。
  挖掘“致远红船人”故事。学校将红船精神培育融入学校的育人目标,实践“致远教育·多彩发展”,在“多彩”培养学生的目标中,重点描绘红色,着力突出红色,传承践行红船精神。学校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号召,多人次参加西藏、新疆的支教活动:蔡军文老师援疆支教被评为“最美嘉兴人·最美教职工”;黄维、王邦杨老师现在都工作在援藏支教的第一线,其中黄维老师作为浙江省唯一教师代表援藏支教,获评2018年度西藏自治区“最美援藏教师”称号。他们攻坚克难、全力奋斗、全情奉献,是引领师生奔跑追梦的典型,这些“致远红船人”身体力行践行着红船精神,也感动着全校师生。他们奋斗的经历、奉献的真情,是最真实的榜样。聆听他们的故事,倾听师生对他们的感言,连线他们在支教一线的现场,这是培植红船精神在校园的一抔沃土。
  优化红色主题活动。学校拥有肥沃的德育主题活动土壤—校园“五大节日”:读书节、艺术节、爱心节、体育节、社团节。在传统节日的内容中,学校优化整合,作好落实红船精神的德育活动设计,做到贯穿绵延整个学年。如:在读书节中,开展“徜徉书海·红船精神常在”的读书讨论会,交流意见,畅谈感想;在艺术节活动中,开展“行驶的红船”的校园小短剧展演,学生联系社会和现实,原创剧本,登台表演,《生活》等短剧感动了全校师生;在爱心节中,在学生心中播种奉献的种子,引导学生以自己做的食物、自己制作的手工,甚至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募集爱心善款,创新团结,倾力奉献……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态化的德育主题活动涓涓流淌,细水长流,熏陶和感染着学生。
  二、红色宣讲队伍的扩充
  在致力于提炼校本红色资源的同时,学校努力培育红色土壤的“施肥者”,为红船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提供支持。除了本校任课教师、班主任等一线的红船精神宣讲老师外,学校还多方努力,扩充丰富宣讲队伍,培育红色导师。
  聘任“红船致远宣讲队”首任导师。2018年6月,在“不忘初心·逐梦致远”主题党日暨中学生业余党校结业典礼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南湖革命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袁晶欣然担任学校“红船致远宣讲队”首任导师,并登上“致远讲堂”讲授党课。视频中,袁晶老师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解着南湖革命纪念馆;教室里,同学们现场聆听袁晶老师的讲座。生动的讲授,令师生们感触尤其深刻。
  成立“红船致远”党员团。“红船致远”是学校党建品牌,学校将党建和德育工作有机融合,举办“弘扬红船精神·致远领航育人”系列培训和实践活动。2018年,学校共计走访学生家庭368户,在家庭走访中,宣讲精神,增进沟通,征集信息。在此基础上,浓缩有效建议,开展专题讨论,形成问题清单,推动改进工作,全校形成浓厚氛围。
  组建家长讲师团。学校一直以来开设职业生涯体验课,由学生家长担任讲师,学生自由報名选课,激发学生规划自己、服务社会的热情。借助这个契机,学校努力发掘家长中践行红船精神的典范,让他们把红船精神带到学生身边。例如,一名家长是空调制冷师,在空调制冷工作上,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学习和突破。在生涯体验课上,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并且在日本比赛获奖的故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精神,精益求精、开拓拼搏的创新精神,以他质朴的讲述方式,伴随着和女儿之间融洽而朴素的互动,深深感染了听讲的学生。课后,有的学生在听后感中这样写道:“这样的讲述,这样的课堂,让我感受到红船精神是生长在身边的充满生机的正能量!”
  三、学生红色实践的拓展
  红船精神进校园,主体是学生,学校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领悟、在宣讲里领悟成长,更在学生中创设各类平台,学习宣传弘扬红船精神,以学生的行动夯实红船精神在校园的根基。
  以社团宣讲精神。红船精神为学校“致远教育·多彩发展”的目标指明了方向,为“多彩”注入了红色能量。学校现有20多个社团,各具特色,如何用好社团这个平台,让学生成为红船精神的主动宣传者和弘扬者?以学生的宣传感染学生,以学生的宣讲打动学生,是我们一直思考和尝试的重点。禾风文学社、汉文化社、金色阳光广播社、致远小红帆志愿社正以学生喜闻乐见又丰富多样的方式传承红船精神,播种红色种子。禾风文学社开展“红船领航·书香弥漫”朗诵和征文比赛;金色阳光广播社设置了“一日一术语”“红色旋律”“致远访谈”等栏目,在校园中构成了一道红色的空中纽带,在高中生极其忙碌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拓宽了传承弘扬红船精神的渠道。
  以实践弘扬精神。在课堂、校园宣讲学习红船精神之余,学校也注重寒暑假中社会实践的规划和设计,努力开辟第二课堂。学校组织开展“助力中国红”“感受红船红”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感受红船红”活动,寻访“我身边的红船人”,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乡村、街道,融入社会,聆听、学习、感悟。学生通过投影或视频的形式,整合了各班级社会实践的丰富内容,优化提升,展示各班体验的情况。通过互观互比,进而互学互促,彼此交流观点、碰撞融合,以切身的体验传播红船精神,开拓了宣传弘扬践行红船精神的新载体。
  以评选促进行动。行动是学习的延伸,考评是行动的指引,在校园原有的多元德育考评制度和措施中,表彰红船精神的榜样践行者,创设多元平台体现红船精神引领,以评选促激励。例如:向“新”之星是对“创新”学生的激励和表彰,着重表彰在科技创新中获得佳绩的学生;向“毅”之星是对“奋斗”典型的激励和表彰,着重表彰在各级竞技比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和班级;向“献”之星是对“奉献”精神的突出鼓舞和表彰,激励学生走出“小我”,融入、奉献社会,实现“大我”。评选促进行动,学校系列红色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以红船精神为思想引领,以校园德育建设为主轴,挖掘升级校园本土德育,扩充丰富红色队伍,多元践行红色活动,努力促成红船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在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包括学生和家长之间,均起到濡染带动作用,掀起积极学习领悟红船精神、主动践行红船精神的校园热潮。同时,针对红船精神如何更加校本化、生动化、丰富化、深刻化,学校红船德育探索之路也正在行动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
其他文献
自费疫苗那么多,怎么给孩子选择接种?你是否愿意听听保健医生的推荐?    对于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疫苗,家长都会按时带孩子去接种。现在还有一些危害孩子健康的疾病也可以通过免疫接种来预防,比如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风疹、水痘、狂犬病、黄热病等。这些疫苗都是自费的,需要由家长自己来决定给不给孩子接种。如果你拿不定主意该给孩子选择哪种疫苗,不妨看看保健医生的推荐。  保健医生根据疾病的多发性、对孩
9月29日,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组织召开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代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座谈会,院党委书记马谊平及组织宣传部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全院共计13名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代表参加会议,组织宣传部部长钱伟主持会议。会上,马谊平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了详细解读,与会人员分享了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心得体会,围绕推进全院事业发展的主题开展讨论,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建言献策。马谊平对参会代表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
(美国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教授  与1岁相比,2岁孩子更成熟了,他们的思维更活跃,自我意识更强烈。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生活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2岁的孩子脾气变得暴躁,惹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很多人都把孩子的这个阶段称为麻烦的2岁。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岁宝宝到底什么样?    “不、不”播放机    2岁的吉米最近的口头禅非常简单,就一个字:“不!”妈妈对他说:“吉米,别玩
只有教师充分尊重、关怀、理解、信任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生命激情,释放学生的情感能量,实现课堂的师生共情,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态度、品格、德性和价值观念得到有效生成。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指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价值与核心
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学科观念理解真实的情境,通过有效的对话交流,学生就能從课堂体验和反思中获得知识、情感与技能,学生在体验知识生成与应用过程中进行学习,自觉反思,改变自身的行为。  当前,很多学生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去深入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这种以死记硬背为主的学习就是浅层学习,这种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一种惰性知识。针对浅层学习存在的问题,专家学者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
妻子成为母亲既不是灾难也不是第二次蜜月。小宝宝的到来,会使家里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男人来说,有些变化会让他们很难适应,好像家里突然闯入了一个来自“小人国”的入侵者。  在怀孕初期,妻子的身体正在发生着很微妙的变化。虽然你在一些介绍孕期的书籍当中看到过这些内容,知道在她的身体内部,一个生命在成长,但是你还是觉得她和以前比起来,没什么两样。当妻子抚摸着渐渐隆起的小腹喃喃自语时,感觉她好像在同一个水晶球
做了妈妈,我们的生命中就多了一个幸福的支点。如果妈妈感到幸福,孩子就会感到安全;如果妈妈善于营造幸福,宝宝就会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父母必读杂志社委托北京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进行了“母亲幸福感”的调查活动。作为献给妈妈们的节日礼物,希望年轻妈妈们能够关爱自身,不断提升幸福感。    母亲幸福感大调查    李维榕:条条大路通幸福  不管做什么选择,只要是发自内心的,你的
1.从母亲背后走出来    在中国,祖父母帮助带孩子的现象很普遍。这也给爱偷懒的爸爸们(年轻的爸爸可能略多一点)找到了借口:我母亲替我完成了相当一部分责任,我偷偷懒倒也无妨。实际上,我们一直没有搞明白一件事情——父亲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从母亲的背后走出来,去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2、相信自己能成为好父亲    就像梁静茹在歌中唱的
不懂音乐没关系,没有专业器材也无所谓。只要用心,美妙的声音不绝于耳。    把孩子送到各种音乐学习班就万事大吉了?自己“不懂”音乐就不能参与孩子的音乐教育了?我们也许恰恰忽略了自己的家。一点点的用心,可以让家随时成为没有门槛的音乐厅!    听——唾手可得的资源    听什么   莫扎特的早期音乐教育也不过只是聆听而已。一些研究表明,经典音乐的波型与脑电波十分吻合,对孩子大脑的发育非常有益。  那
教师礼仪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要建设一支具备礼仪素养的教师队伍,学校应针对目前教师在礼仪方面存在的仪表不端、不注重细节、缺乏仪式感等问题,组织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師礼仪教育和培训,以此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礼形于外,而德诚于中。文明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表示互相尊重而形成的共同认可的程序和规范,它既具有内在的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的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