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二)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3545197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爱玲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课程。
  内容简介:袁爱玲教授仔细分析了各种心理健康标准后,呼吁广大幼儿教师要从自己做起,重视心理健康建设,并学会积极的心理调适,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幼儿,从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
  她指出,心理健康可以分为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心理问题等三个层次,通常是心理失衡造成的。心理失衡还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媒介,所以教师要重视心理失衡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并积极面对。
  她还认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幼儿教师提高素质和实施教育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的程度和水平,是幼兒教师履行职责和提高效能的需要和保障。
  讲座上,袁爱玲教授还阐释了健康心理测试等问题。
其他文献
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以及国家进行结构调整等因素,直接影响了中等卫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使中等卫校的毕业生就业出现了就业
语言是生活的化身。  ——德谟克利特  任务卡  引导语  清明的時候,宝宝和家人一起去祭奠先祖,遇到了很多亲戚,这些亲戚宝宝都认识吗?  A.我该怎么称呼?  奶奶和宝宝说一说,宝宝都有哪些亲戚,这些亲戚和宝宝都是什么关系。比如,妈妈的弟弟是宝宝的舅舅,舅舅的妻子是宝宝的舅妈,等等。  B.玩游戏,说称呼  奶奶和宝宝面对面坐,双手相拉,顺一个方向做“推磨”状,同时说儿歌,进行一问一答。如果一方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强
高职班的学生已经经过医学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生物化学知识,并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因此,要改变教师是传授知识的绝对权威,学生只是处于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