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短教深学”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先学生曾说:“教师指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而展开诱导的最好方式便是进行适当、有效的提问。本文以《少年闰土》的教学设计为例,就教学设计中的提问策略展开探究,以期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调控教学行为,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问题设计;提问策略;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抓住文章中对闰土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感悟文章中闰土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2.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感受文章中“我”的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并认真体会“我”对闰土的深深怀念之情。3.阅读文章,并在问题的引导下,认识到鲁迅小说的语言描述特点。
  二、教学的重难点
  1.认识并了解少年闰土给鲁迅讲的四件稀罕事,认真揣摩闰土的语言与动作,并从这四件事中分析闰土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2.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中所包含的含义深刻的句子。3.通过对文章中每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分析,体会鲁迅小说的人物塑造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们小时候做过最有意思的事情吗?还记得你们小时候最好的玩伴吗?(学生们讨论起来,向身边的同学分享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教师:我们每个人在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下,在众多小伙伴的包围下,都有一个快乐且丰富多彩的童年。童年时期的事情,就如同一片片美丽的树叶,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随机捡起一片,就能够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今天,我想大家介绍这样一位特殊的少年,他同我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依然充满着无限的趣事,大家想知道这是谁吗?学生:闰土。教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少年闰土的世界,感受一下他的童年趣事。(板书文章题目: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昨天我们已经对《少年闰土》这篇文章进行了预习,相信我们对这篇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一次快速浏览全文。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按照文章的先后顺序说明。(2)这篇文章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内容,简要描述出来。(3)鲁迅和闰土学生活在完全两个不同的世界,为什么能够成为好朋友?
  2.组织不同的学生(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然后从学生的答案中提炼关键词,在黑板上相应板书文章的写作顺序:回忆——初识——相处——离别。
  3.鼓励和引导学生试着回答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为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简要评价和进一步的发散,引发他们更深一步的思考。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鼓励。
  (三)细读课文——长文短教深学
  1.聚焦“相处”引导共学。
  (1)教师:通过上面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重点描述的就是鲁迅与闰土的相处部分。下面让我们再一次仔细阅读一遍“我”与闰土之间的对话,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并试着去理解,然后简要记录一下你认为他们的对话中有意思的事情。
  (2)阅读完毕,引导学生就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进行交流、探讨,并对一些难以记忆的或者容易产生分歧的进行板书:弶(jiàng)、缚(fù)、鹁(bó)鸪(gū)、倒向你奔(bèn)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对话中有意思的事情进行交流、探讨,然后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从各个小组的回答中提炼出闰土向鲁迅讲述的有意思的事情并板书:在雪地里捕鸟、在海边拾贝壳、在夏夜看瓜刺猹、在潮来时看跳鱼。
  (4)同学们刚才从他们对话中分析出有意思的事情非常准确,但是鲁迅作为一个城里的少年,并没有亲身经历过,相信大家也没有亲身经历过,如果此时你就是鲁迅,然后有闰土这样的一个好朋友,上述四件事你最想做哪一件?为什么想做这件事?大家来说一说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有意思的事件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重点描述的这四件事情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建立对比,设计问题串,引领学学生深入思考。
  (1)同学们都知道对比能够给人以极其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受。在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少年鲁迅和少年闰土之间就有着强烈的对比。另外,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我也告诉大家这篇文章节选自《故乡》,并推荐大家去读了《故乡》。从《故乡》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也有着强烈的对比。下面就让我们结合《故乡》,走进对比的世界去感受一下完整的闰土形象。
  (2)利用多媒体,分别向学生播放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的图片,最后播放一个少年在四周是高墙的院子里仰望着天空。这两种类型的图片对比,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于是就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教师:当闰土在雪地中快乐地捕鸟时,鲁迅在干什么?当闰土在海边与小伙伴们在海边挑拣美丽的贝壳时,鲁迅在干什么?当闰土在夏日的夜晚看着西瓜刺猹时,鲁迅在干什么?当闰土欢乐地看着跳鱼儿时,鲁迅在干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更加反衬出魯迅生活的单调。)
  学生:读书、习字、备课。
  四、教学反思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设计与讲解,我深刻认识到讲解“长文”,需要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教给孩子一种思维方式。从而引导学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感知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并在今后的阅读中,采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学习。
  (责编
其他文献
[摘要]鲁迅对于辛亥革命的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对辛亥革命失败的理解提供了指导与方向性的认知。鲁迅以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毅力,用文学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及笔触,描绘、总结辛亥革命失利的社会渊源的同时。也以思想家深邃幽远的洞察力,站在启蒙思想的立场和角度,极力关注在辛亥革命风暴的历史语境下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困扰和出路等问题,并不断地对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改造社会国民性问题进行深沉思考和不倦探
摘要: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还相当薄弱。要做好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好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地位、党建和非公经济发展实现双赢、非公经济党组织活动正常化等问题,这对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研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6-0055-02  
摘 要:赫勒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自在的对象化”领域来界定日常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常生活的一般图式,这为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要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遵循日常生活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把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具体的日常生活有机融合,转化为学生的“日用常行”,使其沉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自在而不自觉。要注重从创设符合学生日常认知的具体形
摘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方便了行政许可申请人,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也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然其在实践运行中亦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深化该制度的出路在于创新其实践机制,即从建立科学的行政许可权决策管理机制、合理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许可项目监督处罚机制方面加以解决,同时应完善机制创新立法加以实现。   关键词: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机制创新;立法完善  《行政许可法》第25条、26条确立了相对集中行
摘 要:在城市化进程和文化复兴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大遗址的保护利用成为当地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必须解决的一件大事。本文以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利用为例,对大遗址项目实施启动要考虑的多方价值诉求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强调指出:项目的实施要找准时空定位和坐标体系,兼顾属地和行业管理部门的价值判断;实现学术和实用价值之间的转换和连接;要综合考虑世界遗产组织的规则和东方大遗址的现实和特性;正确解读文化载体和文化传
摘 要:近年来,农村基层各方利益博弈日趋复杂化,农村社会出现了新一轮治理危机。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农村政治权威的日渐消解与农村民间组织化权威的日趋兴盛,构成了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危机发生的两个向度。加强农村基层政治权威与民间权威的互动,保持政治权威的正功能和向心力,同时引导和限制民间权威的负功能与离心力,农村基层社会方能步入良性治理的循环。   关键词:农村社会;基层治理;政治权威
“爸爸,我们能谈一谈吗?”8岁的小艾琳从门缝里挤进卫生间,看着正在刮胡子的我。  “想说什么?宝贝。”我问,手里的刮胡刀却没有停下来。  “我想要一只小狗,可以吗?”她一脸稚气地问。  “为什么呢?”我漫不经心地说。  “我喜欢小狗嘛!”她嗫嚅着,在我的追问下一副底气不足的样子。  “小狗很麻烦的,还得需要人照顾,吃、喝、拉、撒、睡,你能行吗?”我道出心中的顾虑。  “我……我……” 小艾琳一时答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发现一些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紧,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事实上,这是相当错误的,因为上课不注意听课,课后复习往往要花数倍于课上听课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课,一定要做到“三到”。  心到——聚精会神认真听  为了做到这一点,课前不要和同学进行激烈的争辩,不听不讲爆炸性的趣闻轶事,不参加分胜负的比试,以保持心态的平静。听课时采取自然坐姿,决不歪歪斜斜,
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隆隆的礼炮声响彻云霄,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肃立在红旗之下,万众瞩目,铿锵有力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这片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的土地上,翻开了崭新一页;这片湛蓝的天空中,将硝烟散尽,呈现朗朗乾坤,迎来中华民族的崛起。  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七十周年大庆。从1949年到2019年,弹指一挥间。七十年风雨沧桑,七十年山河巨变,
关于隔代抚养有无弊端的争论一直都没停止过,如何有个三赢的结果:年轻人事业与家庭兼顾,老年人付出辛劳的同时也享受天伦之乐,而孩子健康成长还能体会到浓浓的祖孙亲情。这需要年轻的父母和老一辈客观认识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兴利除弊,合力打造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  支持方  观点一:为年轻父母解决后顾之忧  老人带孩子能够解除年轻父母工作上的后顾之忧,还能减轻年轻父母请保姆的经济压力,可谓一举两得。日前,中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