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问题找策略,让语文小组合作焕发活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n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记》中有这样的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生生、组组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碰壁中找出路,在问题中找策略,在反思中求进步。当然,我也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中,一开始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一、缺乏整体认知,未切实关注学生水平的差异性
   一开始开展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理解和操作偏差。如果没有科学规划,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分组随意,就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比如让学生合作掌握《隆中对》的文言词汇,会发现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导致认知水平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对文言词汇的掌握程度也有强有弱,无法实现同步掌握。而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藤野先生》一课的人物形象,也发现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性格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对人物的分析带着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
   二、活动安排不当,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时候,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小组讨论看似活跃,但其实并非全员参与。比如让小组成员进行问题讨论时,如果参与进来的只是组长和个别学生,就无法融合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那些只充当了听众的学生,学习能力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评价机制不健全,未全面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和对组内个体的评价,组内评价和组际评价,鼓励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但在一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课堂上往往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很少参与评价,这样他们的反思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
   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提高,所以,面对问题,教师就要开始思考,用什么样的策略打破合作学习的壁垒,真正让合作教学释放活力。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划分学习小组,关注异质合作
   在划分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虑到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综合各种因素之后,小组划分就会科学合理。我在教学《词五首》时,用“发言卡”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互查诗词,用“坐庄法”的合作方式让学生讨论诗词的主旨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在互查诗词环节,组内学习知识容量较大、性格活跃的同学主动帮助知识容量小、不爱表达的同学,大家都获得了很好的合作体验。而在合作分析诗词环节,各个层次的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实现了思想的碰撞。
   二、根据活动内容安排合理的合作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合作教学的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准合作时机和合作方式非常重要。我在教学《出师表》的时候,在基础文言词汇的掌握环节,就采用“接力法”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省时省力,实现了全员参与。在分析诸葛亮这个人物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采用“坐庄法”进行合作交流,学生结合课文各抒己见,在组织者的带领下还展开了争论,最后对人物的分析非常透彻,所有同学的学习主动性都被激发出来了。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保障小組评价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群体性的学习,但其中包含了多个个体的学习过程。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小组合作有没有全员参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是否带动小组里的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合作过程中有没有问题生成等等。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给予评价,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后,教师也要给予表现性评价或鼓励性评价。我在李清照专题教学活动中,认真观察小组合作过程,对带动小组内学困生一起背诵诗词的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为积极参与进来的学困生点赞。某个小组的成员发表了精彩言论后,其他小组的同学也主动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时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评价跟上了,学生的表现格外积极,良好的合作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学习方式。它很好地实现了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智慧共享。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和调整,从而让学生养成合作互助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其他文献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上我是很少早起的,即使早起也只是在四角的楼房里为儿子准备早餐和午餐,因为中午我是没时间回家照顾10岁的孩子的。偶尔早起偷闲,却发现清晨别样的美。清晨打开大门,顿感清新、湿润,令人神清气爽的气息瞬间就会把你包围。在这个早起的朦胧中,你会发现一份宁静、一份和谐,让你的心不禁欢快地跳动起来——生活原来如此具有美感。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校园的早晨尤其是宁静的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的表述有三种:第一学段叫“写话”, 第二、三学段叫“习作”,到了第四学段才叫“写作”。写话是写作教学的起步和入门阶段,对于儿童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接触写话时,要循序渐进地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写话。笔者从这一要求出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采取句、段、篇递进式教学,让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渐掌握写话的基本方法。   一、会写句子,筑牢
期刊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个契机,是一把利斧,正是这把利斧劈开这块“坚木”,让读者深入书的内容中,弄清书本的内涵,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改革时,首先应考虑如何消除学生的顾虑,让他们踊跃质疑。   一、着眼氛围创设——使学生敢于质疑   长期以来,教师怕学生节外生枝,怕学生提问,打乱教学计划。而学生往往有恐惧心理,怕说错,怕被老师指责和惹同学发笑,造成害怕提问的心理
期刊
岁月荏苒,时光飞逝。自第一次步入教室,踏上讲台,成为一名真正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至今,我已在教育这块神圣的土地上耕耘了21个春秋。时间过得很快,但脚步却还踏实。二十多年来,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始终在努力地拼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热爱家庭,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总得自己心中先有。”可见,教师自
期刊
数学家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认为,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侧重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下面结合我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谈一谈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把握低年级孩子学习数学的特点   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有很多,但是我认为其中有两点很重要。   1.从具体到抽象。一年级孩子的思维是直觉性的,他们往往要从具体的实物形
期刊
拼音学习是为以后的识字打基础,它能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从2014年起,幼儿园将不再教授拼音,一年级学生开始零基础学习。那么,小学一年级拼音究竟该如何教学呢?   一、巧用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上配有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直观的情境图,这对于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课上,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图片,了解事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引导他们
期刊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如果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班级教育合力,就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这就叫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合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密切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在孩子成长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同时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期刊
【摘要】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环节中,“问题链”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模式。它能更好地凸显名著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也能够让名著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和探讨更加结构化、体系化,更适合学生去循序渐进地进行思考,让名著教学的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字】问题链;教学法;初中名著;教学应用   “问题链教学法”,是指将教学中的内容和知识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逐渐加深难度与层次,来形成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的
期刊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写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
期刊
小学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品德习惯、生活态度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课程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还能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教师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道德与法治课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稳步开发教材中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