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管理中的公共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目标明确,并且处理好相应的公众关系。高校管理者必须进行有效的传播和沟通工作,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寻求内部公众的协调和合作,以及社会公众的关怀和支持。
【关键词】高校管理;公共关系;公众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其它相关公众之间各种关系的综合表现,通过人际沟通与大众传播,组织在公众中交流信息,协调关系,树立良好形象,从而有利于实现组织与公众的共同利益的经营管理艺术。
一、高校管理工作中开展公共关系的意义
1.加强交流和沟通,保障畅通的信息渠道。“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关系,并通过双向的信息交流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声誉,以取得理解、支持和合作,从而有利于促进组织本身目标的实现。”只有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才能使师生之间、学校与外部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师生的思想、意见和建议才能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到管理者中。同样,学校的有关政策也才能及时地传达给学生。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是必不可少的。
2.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提升竞争能力。高校良好形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名片和金字招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类、各层次毕业生越来越多,加之分配制度的改革由过去国家包分配转为由学校推荐、指导学生就业,学校面临着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压力挑战。广泛的社会声誉和良好的形象是高校的金字招牌,用人单位会因对学校的信赖而对其毕业生有更多的信任和选择倾向。
3.迅速及时地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危机应变能力。高校历来是社会热点问题的观察窗,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的震动必然会通过发达的信息网络影响到整个社会系统甚至世界系统的稳定和运行。及时、有效、妥善地处理高校危机事件不只是关系事发学校的声誉和秩序,也关系着社会系统的协调、稳定和安全。近年来。由于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招生制度、收费制度、后勤社会化等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高校内不稳定因素更加复杂和多元化,因重大政治事件、经济问题、社会矛盾、突发性公共事件、校内管理体制不完善、学生个案处置失当等诱凶引发的高校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危机处理是公共关系中的一项重要职能,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的美围公共关系专家艾维·李,在其整个公共关系实践生涯中,最令其重视的公关实务就是危机处理。因此,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建立各种危机预警机制、危机干预机构,制定危机处理原则,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高校管理工作中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
1.唤起社会公众对教育的认识、了解、理解和支持,争取办学经费;
2.吸引更多的学生到高校就读,促进与学生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3.协调与教师的关系,稳定师资队伍;
4.与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所在社区建立良好关系。
三、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公众关系及协调
高校公共关系工作主要是树立高校良好形象,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组织形象,建立社会信任度,提高学校美誉度,使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办学条件、校风学风、教育导向等情况满意。做到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放心,高校公共关系工作需处理好以下公众关系。
1.学生关系
学生是高校最重要的公众,学生的观点和行为对高校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高校应努力创造条件,保证各门课程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激发他们的能力。此外,影响与学生关系的因素还有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工作负责人及行政后勤人员等。高校必须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保持校方与学生自由畅通的信息渠道。
2.教职员工关系
教职员工是重要的内部公众,对内他们是教学管理中的关键角色,对外他们是高校的代表,学校应保持与教职员工的和谐关系。高校可通过各种方式处理与教职员工的关系。这些方式包括:⑴增加高校管理的透明度,建立学校的民主管理机制,让每个老师都有参与权和知情权;⑵从日常小事做起,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⑶加强与教师的情感沟通,利用传统节假日、教师节及一些重要事件,组织一些专题活动,密切校方与教师关系。
3.校友关系
校友是曾经在高校学习、工作过,但现在不在学校学习或工作的老师、学生或工作人员。校友一般对学校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们关心学校,支持学校的发展,校友的捐助更是学校重要的资源捐款来源。高校可通过组织校友会、建立校友档案、编发校友通讯、请校友参与学校重大活动或回校演讲报告等方式,激发校友的母校情感。
4.社区关系
高校的许多支持来源于社区。学生来源于社区,大多数学生又在社区开始他们的第一份工作。高校还要与所在社区的交通、通信、能源、商业等部门交集,依赖他们提供后勤和生活保障。因此,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高校发展,是高校公共关系的重要课题。
5.政府关系
比起企业,高校受政府的影响更大一些。政府是公办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高校公共关系处理应主动适应政府,争取政府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亚.公共关系与实务[M].科学出版社,2005.
[2]丁军强.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M].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高校管理;公共关系;公众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其它相关公众之间各种关系的综合表现,通过人际沟通与大众传播,组织在公众中交流信息,协调关系,树立良好形象,从而有利于实现组织与公众的共同利益的经营管理艺术。
一、高校管理工作中开展公共关系的意义
1.加强交流和沟通,保障畅通的信息渠道。“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关系,并通过双向的信息交流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声誉,以取得理解、支持和合作,从而有利于促进组织本身目标的实现。”只有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才能使师生之间、学校与外部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师生的思想、意见和建议才能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到管理者中。同样,学校的有关政策也才能及时地传达给学生。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是必不可少的。
2.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提升竞争能力。高校良好形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名片和金字招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类、各层次毕业生越来越多,加之分配制度的改革由过去国家包分配转为由学校推荐、指导学生就业,学校面临着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压力挑战。广泛的社会声誉和良好的形象是高校的金字招牌,用人单位会因对学校的信赖而对其毕业生有更多的信任和选择倾向。
3.迅速及时地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危机应变能力。高校历来是社会热点问题的观察窗,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的震动必然会通过发达的信息网络影响到整个社会系统甚至世界系统的稳定和运行。及时、有效、妥善地处理高校危机事件不只是关系事发学校的声誉和秩序,也关系着社会系统的协调、稳定和安全。近年来。由于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招生制度、收费制度、后勤社会化等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高校内不稳定因素更加复杂和多元化,因重大政治事件、经济问题、社会矛盾、突发性公共事件、校内管理体制不完善、学生个案处置失当等诱凶引发的高校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危机处理是公共关系中的一项重要职能,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的美围公共关系专家艾维·李,在其整个公共关系实践生涯中,最令其重视的公关实务就是危机处理。因此,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建立各种危机预警机制、危机干预机构,制定危机处理原则,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高校管理工作中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
1.唤起社会公众对教育的认识、了解、理解和支持,争取办学经费;
2.吸引更多的学生到高校就读,促进与学生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3.协调与教师的关系,稳定师资队伍;
4.与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所在社区建立良好关系。
三、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公众关系及协调
高校公共关系工作主要是树立高校良好形象,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组织形象,建立社会信任度,提高学校美誉度,使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办学条件、校风学风、教育导向等情况满意。做到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放心,高校公共关系工作需处理好以下公众关系。
1.学生关系
学生是高校最重要的公众,学生的观点和行为对高校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高校应努力创造条件,保证各门课程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激发他们的能力。此外,影响与学生关系的因素还有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工作负责人及行政后勤人员等。高校必须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保持校方与学生自由畅通的信息渠道。
2.教职员工关系
教职员工是重要的内部公众,对内他们是教学管理中的关键角色,对外他们是高校的代表,学校应保持与教职员工的和谐关系。高校可通过各种方式处理与教职员工的关系。这些方式包括:⑴增加高校管理的透明度,建立学校的民主管理机制,让每个老师都有参与权和知情权;⑵从日常小事做起,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⑶加强与教师的情感沟通,利用传统节假日、教师节及一些重要事件,组织一些专题活动,密切校方与教师关系。
3.校友关系
校友是曾经在高校学习、工作过,但现在不在学校学习或工作的老师、学生或工作人员。校友一般对学校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们关心学校,支持学校的发展,校友的捐助更是学校重要的资源捐款来源。高校可通过组织校友会、建立校友档案、编发校友通讯、请校友参与学校重大活动或回校演讲报告等方式,激发校友的母校情感。
4.社区关系
高校的许多支持来源于社区。学生来源于社区,大多数学生又在社区开始他们的第一份工作。高校还要与所在社区的交通、通信、能源、商业等部门交集,依赖他们提供后勤和生活保障。因此,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高校发展,是高校公共关系的重要课题。
5.政府关系
比起企业,高校受政府的影响更大一些。政府是公办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高校公共关系处理应主动适应政府,争取政府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亚.公共关系与实务[M].科学出版社,2005.
[2]丁军强.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M].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