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l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典型的教学案例,从过程、方法、思维素材的积累等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
  【关键词】地理思维 逻辑思维 素材库 培养途径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地理学科的综合能力可以概括为五项:地理学习能力、地理研究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测试能力。其中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能力的核心,而地理思维能力主要借助地理测试能力(即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储备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来展现。
  地理思维是指人脑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所进行的由表及里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在深刻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当前环境问题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构建地理思维训练素材库
  1.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
  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让学生得到思维的锻炼和发展,并掌握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思维技巧与方法,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如玻璃温室和大棚的保温原理和大气的保温原理是一样的吗?不同在哪里?当然,在学习教材知识时,思考无处不在,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要注意教材知识的拓展、延伸。
  2.利用日常生活、生产中事物构建思维素材
  只有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兴趣。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常是进行独立创造思维的,他们有很大的创造思维的潜力,有待于我们挖掘和培养。如在学习气候和我国雨带的移动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总结本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本地区的降水集中的时间等。
  3.借助各种媒体信息中搜集思维素材
  社会发展的问题,无非就是我们如何生存得更好的问题,这种问题人人关心。学生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利用这种问题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思维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平时注意新闻、报纸、网络等传媒中与地理有关的信息。如新闻报道:8月份,我国甘肃舟曲现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我们可以借此让学生根据新闻报道思考泥石流的危害、成因及该地的所处的干湿地区,还可以让学生回顾我国雨带的移动等相关知识。
  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1.重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
  思维常以丰富的表象作为活动基础,特别是形象思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重视丰富学生的感知,扩大知识面。见多方能识广,在不断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思维就不断活跃发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如我国地势、地形对我国河流、气候有什么影响?学生必须对我国地形、地势、气候等特点有清晰的认识才能解决之一问题。这种探究过程伴随着思维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就必须借助自身已有的基本地理知识来完成。
  2.让学生对观察对象获得足够的认识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局限,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没有足够的认识,因为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认识它们。我们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思维素材,并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形成认识上质的飞跃。如平原和高原有何不同?不妨让学生观察平原与高原景观图片再作比较。学生发现平原上绿油油的,水好像要渗出来,感到地势(海拔)很低;站在高原上伸手可以摘下云彩,感到地势(海拔)很高,因而从直觉上感知了平原和高原的差异。
  3.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
  教师提出的问题新颖、独特,并具有挑战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如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教学中教师借助北方的井越挖越深的漫画,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问题不可能有统一标准的答案,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教师要给以正确地引导。
  三、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1.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进行思维
  知识间总有纵向、横向、多向或多层次等多种联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学生建立思维线索。要尽可能运用思维技巧,把若干地理概念或事物巧妙地联系,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可采用演示、讨论、竞赛、演讲、自学等,反复训练,逐步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掌握了思维方法,知道如何去想,知道从哪去想。
  纵向思维就是顺着自己的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连续考虑,探根求源。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向学生连续性地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发展学生思维的阶梯,多个问题就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的理性认识,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横向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方式。横向思维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实现思维的“迁移”。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说法,正是这各种“迁移”的体现。在横向思维中,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求同和求异。求同,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从不同的现象中寻找所包含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求异,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分析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往往带着强烈的创造精神的思维。
  2.按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进行思维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也是如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这种规律。如我国五、六十年代对“北大荒”的开发,使它变成了“北大仓”这一现象,我们如何去看呢?从当时社会现实看,它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等农产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现今生态环境方面看,这里原始湿地﹑林地被破坏了,野生动物失去了理想的栖息场所甚至濒临灭绝,气候也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加剧。1998年发生的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原始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3.充分利用地图,提高思维深度、潜力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可表现在不同的地图上。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能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在专题地图的制作上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总之,脑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所进行的由表及里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在深刻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当前环境问题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建筑为代表的消费型能耗比例不断上升,建筑能耗逐渐成为了社会总用能之最,建筑节能也成为了中国节能重点领域之一,而高效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带动了我国各行各的迅速发展和前进。尤其是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网络购物改善了人民的消费习惯,直接带动公路运输行业大规模的增长,因此重型商用车作为现代道路运输业的工具也获得相关红利。MBC商用车公司作为世界顶级重卡设备制造商,拥有高端的产品和先进的运输解决方案。公司从2012年开始着力发展公路运输行业以来,通过几年来的区域市场客
苏州润华环球大厦工程基坑开挖深度-24.30m,采用灌注桩排桩结合两道混凝土支撑的支护体系,工程通过坑内坡道挖土和坑中坑混凝土后浇技术,不仅加快了基坑施工速度,同时也避免了基坑
水灾是清代辽宁地区最为主要的自然灾害,尤其到了清代中后期,水灾爆发更加频繁,危害也更大。为了应对越来越频繁的水灾,清政府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救灾程序。鉴古知今,目前水灾仍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涉及炎症、氧化应激等因素。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肾脏炎症对促进DN发展至关重要,炎症可能是DN中刺激已知的生化和代谢紊乱的关键因素。尽管炎症已经被认为是DN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其具体机制仍无定论,目前的诊治手段仍不理想。近年来通过全转录组测序技术,鉴定了许多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
摘要: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优化阅读训练指导,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欣喜与快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实效。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提高学生阅读实效方法的相关方面。  关键词:阅读训练指导;阅读实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1、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极速膨胀
随着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等领域技术的发展,数控加工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复杂曲面零部件的制造。其中,基于逆向工程的数控加工技术已经在制造周期上表现出明显优势,在理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