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法探讨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_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
   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4(A)—0067—0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法律等与公民素质养成相关的各种知识。品德与社会课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概言之,就是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家庭、社区、国家等的过程中,在学习祖国文化、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爱父母、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由于该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好这门课程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
   一、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灌输知识为领悟知识
   客观说教形成的知识是暂时的、肤浅的,教师必须拓展教学途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摒弃照本宣科的教法,采用竞赛、角色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悟知识,掌握知识。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特点,选择教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和学习兴趣。如教学有关诚信的内容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①让学生自学《七个背囊》的故事。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③讨论:如果你是那个年轻人,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④续写故事:年轻人将诚信扔掉后会有怎样的后果。⑤收集并交流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故事、格言。
   二、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变枯燥为有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用作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建议,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尽力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引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的材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学《保护环境》的内容时,笔者通过运用发生在我国西南五省的旱灾以及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新闻录像及大量的图片,将教学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①看新闻录像和图片,让学生感受灾害给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②展开想象谈看法:这种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③搜集材料:有关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外的一些自然灾害的报道、图片。④讨论:面对这些灾害的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⑤行动体验:做“环保小卫士”。这种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现实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⑥领悟名言“人无信不立”、“诚信是金”、“诚信是做人之本”等。
  三、 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比如,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活动,成为受教育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关注学困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此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如教学有关交通安全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坐车”与“开车”的游戏中了解乘车常识及道路交通常识。再如,教《惜时》的内容时,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以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得体验,真正懂得“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既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要达到如此效果,还需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进行不断的探索。
  责任编辑:王妍玮
  
其他文献
抗精子抗体11被认为在雄性生殖道的先天免疫及生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牛抗精子抗体11E(SPAG11E)主要存在睾丸、附睾等生殖道中。本实验根据GenBank中牛SPAG11E基因序列(登录号:D
技工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级技能人才,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技工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以实习教学为主,这也是由它的性质所决定的,实习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且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对学习者施加影响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实习教学环节有别于理论课的教学环节。同样实习教学法也有别于文化理论课的教学法。实习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参
〔关键词〕 学校管理;新课改;管理机制;教学管理;   评价反馈  〔中图分类号〕 G4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4(B)—0022—01    2010年秋季,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高中新课改。为积极应对高中新课改,笔者就创新学校管理机制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以人为本,构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管理运行机制    以提高应试教育质量和高考升学为目的的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问题;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A)-0075-01
本文介绍部分中等缸径高速柴油机连杆常用材料、力学性能指标的设置,并以两种中等缸径高速柴油机为例,就不同锻压设备、不同热处理工艺方法,对40Cr、42CrMo钢制造的连杆之实
[关键词]历史教学;提问艺术;设问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1(A)—0074—01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为适应课程改革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要把握好提问这把“金钥匙”。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提问呢?    一、求异设问,变中求新    同一个问题,提问
试验旨在研究使用益生菌对猪舍内氨气浓度的影响。试验选取结构相同、饲喂模式一致的2个猪场,分别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不饲喂、喷洒益生菌及其发酵液,试验组按1∶1 000
〔关键词〕 感情;激趣;情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85—01  一、以感情激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热情、和谐、友善、值得信赖的教学环境中。要想成为一个学生拥戴的好老师,就要用发自肺腑的真情打动学生,以满腔的热爱感染学生,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影响学生。尽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理想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