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的水稻王国追梦人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o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永英,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中都镇军联村村民。现为上杭县中都镇聚胜家庭农场负责人,于2016年当选为上杭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已成趋势,梁永英的回乡显得另类了。在上海打拼多年后,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将目光放在了她熟悉的家乡。
  返乡创业,只为一个梦想
  上杭县中都镇是当地“鱼米之乡”,梁永英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每个农时都到地里帮父母的忙,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掌握了各类农事技术。2002年,梁永英成为了全村第一位女大学生,考入华东政法大学。从小山村到大都市,毕业后也在省城工作,过上了父母期望的工薪族生活。后来,与同乡同学结婚生子,在异乡过着平淡生活。
  有一次,梁永英在超市买大米,看到大米包装个个精美,价格不菲,口感却远没自己家乡的大米好,这让她的心悄悄一动,家乡大米味道更好,但“养在深闺无人识”,无品牌无销售,这让梁永英萌生了回家乡“做大事”的想法。2011年底,梁永英辞去工作,回到农村,她想在家乡建立一片属于自己的“水稻王国”。经过考察,2012年春,梁永英在村里流转耕地65亩,开始了梦想之旅。
  正式运作起来,梁永英发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今天,家乡依然采用传统耕作方式,这种方式土地利用率低、品种混杂、经营管理粗放、劳动力投入大,且加工销售困难。梁永英一方面向经验达人学习传统农技知识,一方面积极参加当地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等培训,想学新知识、新思维、新技术,加强科学管理,利用机械,降低成本。然而,由于规模种植实践经验不足,当年,65亩耕地有15亩的早稻秧苗烂死在田里,最后错失了收获季节,这为初次创业的她泼了一桶冷水。农时不等人,梁永英来不及难过,赶紧补中季稻,但是收割当天,一场暴风雨把15亩紫糯稻打翻在地,无法机械收割,只好请几十个村民紧急抢收,信心再次受挫。
  站在稻田边沉思的梁永英觉得,本没有轻松实现的梦想,也没有立等可取的幸福。凭着一股子倔劲,一边学一边做,这片地越来越像样。2015年,梁永英从种粮大户向家庭农场主过渡,她流转耕地869亩,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耕作。2018年,农场粮食产量达1000余吨,产值42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增收720万元。
  科技助力,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无人机、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过去,这些看似时髦的字眼似乎跟偏远的乡村沾不上边,而如今,这些都在梁永英的农业“王国”中一一实现。
  从65亩到869亩,成为了全县面积最大的水稻种植户,这其中也得益于科学种田。儿时的种地经验,让她深知种地的辛苦,她明白,现在要做的是用科技兴农,用机械化把人力从土地里解放出来,要转观念,调结构,扩产量,创效益。在村民不解的眼光中,梁永英在南方丘陵地区大胆实践规模化、机械化水稻种植。她先后投入600多万元购置拖拉机、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飞防机等各类农机具38套,配套建成温控工厂化育秧棚、育秧炼苗棚、粮仓等,拥有机车库、零件库、修理间、办公室等2000平方米,整个农场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机械城。而且还投入了180万元对流转土地进行高标农田建设,小丘改大丘,由分散变连片,有利于全程机械化作业。
  科学种田产生效益,在粮食利潤越来越薄的这几年,她意识到只有管理才能出效益,用全用足了机械设备的功能。通过“基地 农户”、订单农业、“农业互联网 ”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粮食产业链,使本区域的粮食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利用率、带动农民收入各上一个新台阶。
  2014年起,梁永英拓宽思路,加强与闽台交流合作。在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海峡合作处支持下引进的台湾越光稻、绢光稻、高雄139等优质新品种,实现了台湾农业良种和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目前,海峡论坛已对接台湾专家团队到农场指导,通过更广泛的对接,更多的人才、技术、经验等得到了交流合作,10多个优质新品种在场试验。其中,高品质的越光稻种植达500多亩。
  创新发展,让梦想含金量更高
  梁永英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采用“七统一”模式,带动本区域内从事水稻种植600多户农户进行机械化种植,辐射5000亩耕地,每户农民年可增收1.2万余元,对全县绿色水稻种植起到重要的牵头和示范作用。
  同时,农场积极承担“耕地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新品种引进、全基质育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以深耕,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和紫云英轮作方式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示范试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农场通过畜禽养殖固液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沼液灌溉,减少化肥用量,促进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如今,通过农业生产标准化推广,水稻生产成本每亩可降低230元,减少农药用量30%以上,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显著。
  随着产业发展需求,梁永英为拓宽农业产业多环节增收之道,延伸产业链发展优质大米加工。2017年投资兴办上杭都瑞康米业有限公司,建成年产量达3.5万吨级大米生产线,利用中都镇“鱼米之乡”优质的原粮基地,创建“一乡一品”,把优质稻谷加工成精品大米销售至周边县、市企业与电商,获得良好口碑和效益。
  在创新全产业价值链的“粮安工程”建设中,梁永英积极探索,充分发掘稻米的价值,让大米卖上好价钱,基地生产的大米每公斤售价8元,比普通大米高40%,特色台湾大米更是卖到20元一斤,远销全国各地,不仅实现优质优价,更是带动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不忘初心,让梦想走得更远
  一路走来,梁永始终不忘初心,为绿色农业的梦想不断实践不断奋斗。经过8年的努力,她逐渐实现自己当初设定的目标,农场走上了集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数!”梁永英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通过“水稻田间学校”培训农民达1000余人次,无私地传授经验和技术,争取做到“培训一人,影响一家,带动一片”,激发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周边乡镇种粮大户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助力脱贫攻坚路上,梁永英还结对帮扶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通过吸纳贫困户劳动力,提供种子,农业社会化服务、技术培训、优先保底回收稻谷等方式进行帮扶,2018年带动贫困户增收17万元。通过订单农业和全程机械化的技术帮扶,永联村的郭洪基夫妇2018年大胆尝试种植103亩烟后优质稻,增收58800元,成为梁永英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典型。
  扎根农村发展农业的同时,从根上重新梳理乡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农民也有文化自信。梁永英在生产区建立了一个农耕文化展示厅,为周边人们和中小学生1万多人次提供了丰富的农耕知识和农事体验活动。
  问及今后的发展,梁永英始终心怀感恩。她说:“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们才能坚定做农业的信心。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才有我们今天的发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完善管理、提升水平,带领乡亲们致富,走得更好更远,为乡村振兴尽份力。”
  在梁永英心中,诗和远方都在田园里。过去有失败的沮丧也有成功的喜悦,她与团队正结合实训、实验、研学等全力推进产供销一体化的社会化服务农场综合体,走一条不寻常之路,继续绿色农业之梦。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其他文献
河南省洛阳市农广校按照省级四精准、五强化、七环节目标要求,着力提升管理服务、精准培育、创业创新、发展带动四个能力,注重立足产业,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在产业上培育,在产业上壮大,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的互促互进。  一、开展培育调研,增强针对性  一是调研产业从业情况,精准遴选学员。深入乡镇村组调研产业从业人员情况,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建立培育对象库,真正把专业大户、生产骨干、种养能手等
一、国内鲜活农产品  据农业部监测,今年第24周(2013年6月10日—6月16日,下同)“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99.36(以2000年为100),比前一周上升0.09个点;“全国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99.62(以2000年为100),比前一周上升0.31个点。重点监测的50家批发市场60个品种交易总量为53.11万吨,比前一周减少11.2%。  (一)猪肉价格继续上涨  鸡蛋、猪
今年初,河北省丰南区农广校围绕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求,编写了《唐山市丰南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知识读本》,日前已完成编写工作。《读本》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政策篇,内容包括中央和省、市、区有關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下册为技术篇,内容主要介绍农业新技术、新模式和种养加关键技术等。《读本》采取问答形式,每册由100个精心选取的关键关注问题组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造就一大批有头脑、懂技术、会管理的现代农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近几年来,延边自治州农广校在中央校和吉林省校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下,围绕农业部的中心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农广校的工作部署,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在全州农村推广普及大喇叭广播,就是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农村广播大喇叭,既宣传了党的惠农政策,增加了农民科技知识,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国是风筝的故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放风筝不仅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项娱乐活动,也是一项特殊的体育健身活动。近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小康农家》节目邀请到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农民体育指导中心赵颖副主任,讲述了风筝节的那些事儿。  举办风筝节有什么特殊意义?  首先,举办风筝节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
绿康水稻专业合作社社长任甲峰觉得,农民的好日子是“种”出来的,但怎么“种”却大有学问。万事开头难。村里很多人认为盐碱地草都不长,对怎么种水稻,持观望态度。但任甲峰并不气馁,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向银行贷款90多万元,先后购置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育秧设备及相关配套农机具,于2012年8月创办了绿康水稻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现在农耕轻松多了,这些大机器一个顶1
马铃薯又名土豆,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既可以作蔬菜,也可以当主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食物。如今,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各种各样的马铃薯主食产品也陆续推向市场。马铃薯销售注意事项:一是完善的贮藏体系建设,错峰销售;二是信息服务及时到位;三是合理布局,控产增收;四是提高产品质量,精品上市;五是加工转化,延伸产业链条;六是保护农民利益,维护良好的马铃薯市场秩序。  ——
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昌平分校(简称昌平农广校)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专后继续教育、农民短期培训于一体。近年来学校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业技术推广、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工作。建校30多年来,学校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1000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500人,实施阳光工程,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次,开展各
到8月21日,2015年为期40天的“三伏天”就结束了。秋天的脚步越踏越近,是时候给你的药箱“换换装”了。  经过了一整个盛夏的炎热,相信你已经做好了迎接凉爽秋天的准備。夏秋转换,冷热交替,一些常见疾病也在季节变化的同时发生改变。针对这些疾病的季节性变化,你家的家庭药箱应该作何调整呢?  感冒药——秋季风寒感冒增多  在四季比较明显的北方区域,相对于夏季来说,秋天更为常见的是风寒感冒。而相对风热感
99.9%的新冠病毒1 0分鐘内能被茶水杀灭?  流言:90%的新冠病毒1分钟内能被茶水杀灭,99.9%的新冠病毒10分钟内能被茶水杀灭。  真相:专家表示,这只是引用了一项蛋白结合实验得出的初步数据,并不能直接推导出茶水喝进体内还能杀灭新冠病毒的结果。  截至目前,没有体外细胞水平上、动物体内实验的抗病毒数据或临床试验数据以及剂量关系等完整的循证证据,可以证明光靠喝茶就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或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