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观察癫痫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癫痫性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 整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054-01
癫痫性精神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由于患者大脑的受累部位与病理生理改变的不同,因此临床表现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1]。原发性与继发性癫痫都可能引发精神障碍,并且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本组研究抽取了60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观察癫痫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60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2]中有关“癫痫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所有患者均经脑电图与脑地形图检查确诊。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32.6±2.1)岁;住院时间6d~3个月,平均住院时间(36.0±2.0)d。
通过临床观察主要表现为:①精神病症状出现距癫痫始发时间1~20年,其中22例≤5年、38例5~20年;②癫痫发作类型:32例大发作、16例失神小发作、1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③精神症状发生与癫痫发作频率之间的联系:发生精神症状时,30例癫痫发作明显减弱或停止发作、12例发作次数增加、18例发作次数无明显改善;④病前性格及脑电图:病前性格内向与外向分别为36例、24例;脑电图正常与异常分别为42例、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年龄、住院时间及病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无论癫痫发作与否,均需安排在安全且容易观察的病房,指导患者注意休息、控制情绪及避免强光刺激等,以此规避意外发生。合理饮食,多食清淡、富含高蛋白质等食物,忌辛辣食物[3]。如果患者服药之后发生头晕、嗜睡及皮疹等副作用,需及时报告责任医生,并采取有效地处理措施。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癫痫性精神障碍疾病的特点,尽可能解决患者的疑问,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另外,患者得知自己患病后,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如焦虑、冲动、害怕及恐惧等;因此,护理人员便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可以播放轻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还可以例举治疗成功的病例,以此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3)对症护理。当患者发生癫痫先兆或发作的时,应及时帮助患者行平卧位,使用毛巾垫在上下牙间,同时用手托住患者下颌,以此规避咬舌与下颌脱臼等情况。将抽动的四肢进行扶持固定,以此规避碰伤情况的发生。患者抽搐缓解后,把患者头偏向以一侧,以此防止窒息。如果出现呼吸不顺等窒息情况,需及时采取人工呼吸措施,有必要的情况下使用吸氧或注射呼吸兴奋剂等。另外,还需要对患者的抽搐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进行认真监测,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同时对患者脉搏、血压、呼吸及意识等变化进行严谨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
1.3 判定标准
采取调查问卷[4]的方式,了解并记录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问卷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项。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n×100%。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n?(%)]:观察组:30例,21例满意,8例一般满意,1例不满意,*96.67%总满意度;对照组:30例,14例满意,5例一般满意,11例不满意,63.33%总满意度。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63.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中,癫痫性精神障碍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发作性;另一类为发作性[5]。其中,发作性精神障碍和大脑反复异常发电存在密切的联系;主要包括:情绪暴躁、精神运动性发作及短暂精神分裂症样分作等。另外,非发作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人格改变及智能衰退等。癫痫反复发作会致使脑组织经常发生水肿、充血及缺氧等变化,极易使脑组织缺乏营养,进一步使脑功能遭受损伤,从而加快精神症状的发作。本组抽取了6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0例给予整体护理干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63.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素丽.白福秀.癫痫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7:82-83.
[2]许振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30:111-113.
[3]崔永璐.利培酮片治療癫痫性精神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04:59-60.
[4]杨萍.黄圣明.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5:268-270.
[5]马君.李民.姜兴禄.张爱华.老年患者术后急性精神障碍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5:31-34.
作者简介:敬红菊,1987.9月出生,女,汉族,四川省遂宁市,2010年毕业于绵阳医科学校,护理专业,现就职于四川省遂宁市民康医院。
【关键词】 癫痫性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 整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054-01
癫痫性精神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由于患者大脑的受累部位与病理生理改变的不同,因此临床表现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1]。原发性与继发性癫痫都可能引发精神障碍,并且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本组研究抽取了60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观察癫痫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60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2]中有关“癫痫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所有患者均经脑电图与脑地形图检查确诊。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32.6±2.1)岁;住院时间6d~3个月,平均住院时间(36.0±2.0)d。
通过临床观察主要表现为:①精神病症状出现距癫痫始发时间1~20年,其中22例≤5年、38例5~20年;②癫痫发作类型:32例大发作、16例失神小发作、1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③精神症状发生与癫痫发作频率之间的联系:发生精神症状时,30例癫痫发作明显减弱或停止发作、12例发作次数增加、18例发作次数无明显改善;④病前性格及脑电图:病前性格内向与外向分别为36例、24例;脑电图正常与异常分别为42例、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年龄、住院时间及病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无论癫痫发作与否,均需安排在安全且容易观察的病房,指导患者注意休息、控制情绪及避免强光刺激等,以此规避意外发生。合理饮食,多食清淡、富含高蛋白质等食物,忌辛辣食物[3]。如果患者服药之后发生头晕、嗜睡及皮疹等副作用,需及时报告责任医生,并采取有效地处理措施。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癫痫性精神障碍疾病的特点,尽可能解决患者的疑问,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另外,患者得知自己患病后,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如焦虑、冲动、害怕及恐惧等;因此,护理人员便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可以播放轻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还可以例举治疗成功的病例,以此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3)对症护理。当患者发生癫痫先兆或发作的时,应及时帮助患者行平卧位,使用毛巾垫在上下牙间,同时用手托住患者下颌,以此规避咬舌与下颌脱臼等情况。将抽动的四肢进行扶持固定,以此规避碰伤情况的发生。患者抽搐缓解后,把患者头偏向以一侧,以此防止窒息。如果出现呼吸不顺等窒息情况,需及时采取人工呼吸措施,有必要的情况下使用吸氧或注射呼吸兴奋剂等。另外,还需要对患者的抽搐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进行认真监测,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同时对患者脉搏、血压、呼吸及意识等变化进行严谨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
1.3 判定标准
采取调查问卷[4]的方式,了解并记录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问卷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项。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n×100%。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n?(%)]:观察组:30例,21例满意,8例一般满意,1例不满意,*96.67%总满意度;对照组:30例,14例满意,5例一般满意,11例不满意,63.33%总满意度。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63.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中,癫痫性精神障碍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发作性;另一类为发作性[5]。其中,发作性精神障碍和大脑反复异常发电存在密切的联系;主要包括:情绪暴躁、精神运动性发作及短暂精神分裂症样分作等。另外,非发作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人格改变及智能衰退等。癫痫反复发作会致使脑组织经常发生水肿、充血及缺氧等变化,极易使脑组织缺乏营养,进一步使脑功能遭受损伤,从而加快精神症状的发作。本组抽取了6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0例给予整体护理干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63.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素丽.白福秀.癫痫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7:82-83.
[2]许振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30:111-113.
[3]崔永璐.利培酮片治療癫痫性精神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04:59-60.
[4]杨萍.黄圣明.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5:268-270.
[5]马君.李民.姜兴禄.张爱华.老年患者术后急性精神障碍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5:31-34.
作者简介:敬红菊,1987.9月出生,女,汉族,四川省遂宁市,2010年毕业于绵阳医科学校,护理专业,现就职于四川省遂宁市民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