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终身化口号的提出和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网络学习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网络课程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应该承担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诸多角色与任务。本论文分析了网络课程存在的弱点,并对网络课程人际交互程度不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网络课程设计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网络课程;人机交互设计;人际交互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01-0075-02
一、前言
网络课程通常是指通过网络媒介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及其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信息资源、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等。学习者在网络化环境(或网络课程情境)中通过各种交互操作和信息反馈来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调整,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网络课程中交互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人际交互存在的一些弱点
人际交互作为教学交互的高级层次,理所应当成为研究交互的重点。从国内外的众多相关文献中,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但是人际交互在改善网络课程的交互方面存在一些通病。
1.难以做到及时反馈
学生在学习或训练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要知道训练效果,最有效的反馈是即时反馈,而不是数天之后的反馈。
2.难以做到个性化反馈
不同的学生在训练中会产生不同的问题,采用人人交互方式针对不同训练结果给予不同的反馈对教师提出了质与量的极高要求,在实践中难以大面积实行。
3.网络环境下的人人交互从本质上说是传统课堂搬家
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关系,在中国,特别是中小学教学环境下,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1对50甚至1对100的关系。这种关系造成学生个体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反馈不足,无法实行真正的个性化教学,个人无法进行高质量、针对性强的大训练量训练。网络环境下的人人交互主要通过文字进行,这种方式比传统课堂上的口头、笔头以及其他技术提供的多媒体交互方式效率低下了几个数量级,因而是非常不可取的。
二、网络课程人机交互不高的原因分析
网络教学中的交互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学习媒体、技术支持、教学心理、具体学习内容等等。要在网络课程中充分发挥交互的作用,就必须在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阶段对交互进行认真细致的、专门的设计。
1.技术开发人员缺乏必要的教学设计,陷入盲目的唯技术导向
在当前学习网站和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网络教学的教学信息传递功能,而对网络教学所应提供的交互活动重视不够的现象。在进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时,设计者一般只对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媒体类型的选择等工作予以一定程度的重视,而很少对网络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交互活动做专门的分析与设计。并存在盲目地过多运用技术的现象,陷入了唯技术导向。
2.缺乏人机交互的意识
网络课程人机交互的研究受重视度不够;技术人员偏离用户目标,过分考虑软件功能的实现;交互设计和视觉界面设计混为一谈。
3.Web浏览器开发技术受限
相对于桌面型应用软件各种开发技术十分发达的现状,在Web浏览器中所能使用的却比较少。因此,网络课程中的交互形式不能像某些桌面应用程序那么引人入胜。随着Web浏览器技术的发展,各种Web插件技术也不断被开发利用,为Web页面的开发者带来了福音。但是因为其中大多数技术出现得较晚,并没有成为大规模开发的工具,有的还不成熟,仅仅是测试版,网络课程的设计者也许还没有考虑将其如何在网络课程中使用,习惯的力量又使他们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服务器端开发技术上,新型的交互技术应用得还是相当少。因此,就导致了网络课程无法满足学习者的交互需要。
4.网络交互的迟滞性
近几年来,网络带宽虽然比以前有很大的提升,但网络传输速率仍然没有达到可以尽情享受互联网“冲浪”的程度。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这也是一个制约学习者与网络课程之间交互质量提高的因素。
5.人机交互中缺乏人际交互性
计算机多媒体虽然可以向学习者展示视频、音频、图像等丰富的信息形式,但是缺少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循循善诱的眼神、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以及强有力的手势……所有这些可能会使某些刚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学习者感到不适应,影响交互信息在师生之间传播的有效性,降低了交互质量。
三、网络课程人机交互设计的原则
网络课程中体现了人机交互的优势,但同时人机交互程度却不高,这和人机交互设计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下面笔者就提出一些人机交互设计的原则。促使学习者在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时,达到预期学习目标所需要的工作量最小化,并促进信息交互与概念交互的顺利实现,给学习者提供最佳的网络学习体验。
1.以学习者目标为导向的设计
在现在大多数的数字产品(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开发者不是认真地与学习者和教学设计人员一起规划和执行,他们只是通过询问“有哪些任务”来进行交互设计。虽然这样可能完成工作,但不会产生最好的解决方法,并且经常不能让学习者和教师满意。在设计界面时,任务分析很有用,但前提条件是之前已经分析过学习者的目标。完全基于任务会让交互设计陷入由过时技术产生的模型,或者所使用的模型只能满足技术人员的目标而不能满足学习者的目标。
2.传统课程开发方式有损网络课程的交互
软件的材料和脚本编写者通常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他们有大量的详尽的教学计划,但其中大部分人对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缺乏了解,思维受到传统教育的局限,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出来的产品被打上重重的传统教学印记是不可避免的。诸如,现在的网络课程基本上都还是引用书本页码概念,主界面、选择、二级界面、再选择、上页下页、返回等等。虽然有部分产品的媒体运用比较得当,图形、图片、视频精美,但仍然让使用者感觉很被动,信息量不多,缺乏趣味性。
3.做好网络课程的和谐交流
当人们全身心地关注于某活动时,他们不会意识到外界的干扰,这种状态称为流(flow )。要创建流,我们与软件的交互必须成为透明的。换句话说,用户没有注意到界面是可视的人工制品,相反,界面每时每刻服务用户,在恰当的时候和恰当的地点向用户提供恰当的服务。
4.良好的界面视觉设计
要有优秀的导航设计,避免视觉噪声(Virtual noise)和杂乱(clutter)。使用对比(contrast )、相似性(similarity)与分层(layering)来区分和组织元素。在每一个组织层次上提供视觉结构和流。使用紧凑、一致而上下文合适的图像。风格一致,功能全面而有目的性。
5.动机维持原则
由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展开,学习中缺乏与教师、同伴的互动,这样的孤独容易造成学习者学习兴趣无法很好地维持,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应该注意调动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其操作交互动机,尽量减少可能引起交互中断的因素,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流。这就必须要有较强的互动性、精心设计的操作反馈、错误提示等等。
6.技术实用性原则
作为网络课程的开发者虽然没必要对每种Web技术都特别精通,但应该熟悉各个技术的关键特性,以更好地与其他开发者进行合作。此外,在开发时,要考虑到网络课程的使用环境以及学习者的特点,预定的交互策略与需要的交互方式,并以此为据选择适当的技术。例如,如果需要跟踪学习者的操作情况,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以对学习者进行学习监控和评价,那么就要用到服务器端动态网页编程技术(如ASP.NET、JSP、PHP等),而要开发Web虚拟实验,给学习者提供虚拟操作,则可以选用Java Applet、Flash、Cult3D等实现更为丰富的操作交互形式。
四、小结
本研究找出了现阶段网络课程的人机交互程度不高的表现和原因,通过将网络课程学习的特殊规律与传统界面设计方法相结合,提出了网络课程中媒体界面交互性设计的原则,希望对以后的网络课程人机交互设计提供帮助,并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美]Beverly Abbey.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2]袁昱明.远程教育学的元研究和学科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4(19).
[3]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5).
[4]王基一.论远程教育中的交互[J].中国远程教育,2001(4).
[5]陈丽.远程教学中交互规律的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04(1).
[6]娜仁,杨成.影响远程教育交互的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5(5).
(编辑:金冉)
关键词:网络课程;人机交互设计;人际交互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01-0075-02
一、前言
网络课程通常是指通过网络媒介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及其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信息资源、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等。学习者在网络化环境(或网络课程情境)中通过各种交互操作和信息反馈来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调整,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网络课程中交互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人际交互存在的一些弱点
人际交互作为教学交互的高级层次,理所应当成为研究交互的重点。从国内外的众多相关文献中,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但是人际交互在改善网络课程的交互方面存在一些通病。
1.难以做到及时反馈
学生在学习或训练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要知道训练效果,最有效的反馈是即时反馈,而不是数天之后的反馈。
2.难以做到个性化反馈
不同的学生在训练中会产生不同的问题,采用人人交互方式针对不同训练结果给予不同的反馈对教师提出了质与量的极高要求,在实践中难以大面积实行。
3.网络环境下的人人交互从本质上说是传统课堂搬家
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关系,在中国,特别是中小学教学环境下,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1对50甚至1对100的关系。这种关系造成学生个体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反馈不足,无法实行真正的个性化教学,个人无法进行高质量、针对性强的大训练量训练。网络环境下的人人交互主要通过文字进行,这种方式比传统课堂上的口头、笔头以及其他技术提供的多媒体交互方式效率低下了几个数量级,因而是非常不可取的。
二、网络课程人机交互不高的原因分析
网络教学中的交互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学习媒体、技术支持、教学心理、具体学习内容等等。要在网络课程中充分发挥交互的作用,就必须在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阶段对交互进行认真细致的、专门的设计。
1.技术开发人员缺乏必要的教学设计,陷入盲目的唯技术导向
在当前学习网站和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网络教学的教学信息传递功能,而对网络教学所应提供的交互活动重视不够的现象。在进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时,设计者一般只对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媒体类型的选择等工作予以一定程度的重视,而很少对网络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交互活动做专门的分析与设计。并存在盲目地过多运用技术的现象,陷入了唯技术导向。
2.缺乏人机交互的意识
网络课程人机交互的研究受重视度不够;技术人员偏离用户目标,过分考虑软件功能的实现;交互设计和视觉界面设计混为一谈。
3.Web浏览器开发技术受限
相对于桌面型应用软件各种开发技术十分发达的现状,在Web浏览器中所能使用的却比较少。因此,网络课程中的交互形式不能像某些桌面应用程序那么引人入胜。随着Web浏览器技术的发展,各种Web插件技术也不断被开发利用,为Web页面的开发者带来了福音。但是因为其中大多数技术出现得较晚,并没有成为大规模开发的工具,有的还不成熟,仅仅是测试版,网络课程的设计者也许还没有考虑将其如何在网络课程中使用,习惯的力量又使他们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服务器端开发技术上,新型的交互技术应用得还是相当少。因此,就导致了网络课程无法满足学习者的交互需要。
4.网络交互的迟滞性
近几年来,网络带宽虽然比以前有很大的提升,但网络传输速率仍然没有达到可以尽情享受互联网“冲浪”的程度。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这也是一个制约学习者与网络课程之间交互质量提高的因素。
5.人机交互中缺乏人际交互性
计算机多媒体虽然可以向学习者展示视频、音频、图像等丰富的信息形式,但是缺少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循循善诱的眼神、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以及强有力的手势……所有这些可能会使某些刚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学习者感到不适应,影响交互信息在师生之间传播的有效性,降低了交互质量。
三、网络课程人机交互设计的原则
网络课程中体现了人机交互的优势,但同时人机交互程度却不高,这和人机交互设计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下面笔者就提出一些人机交互设计的原则。促使学习者在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时,达到预期学习目标所需要的工作量最小化,并促进信息交互与概念交互的顺利实现,给学习者提供最佳的网络学习体验。
1.以学习者目标为导向的设计
在现在大多数的数字产品(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开发者不是认真地与学习者和教学设计人员一起规划和执行,他们只是通过询问“有哪些任务”来进行交互设计。虽然这样可能完成工作,但不会产生最好的解决方法,并且经常不能让学习者和教师满意。在设计界面时,任务分析很有用,但前提条件是之前已经分析过学习者的目标。完全基于任务会让交互设计陷入由过时技术产生的模型,或者所使用的模型只能满足技术人员的目标而不能满足学习者的目标。
2.传统课程开发方式有损网络课程的交互
软件的材料和脚本编写者通常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他们有大量的详尽的教学计划,但其中大部分人对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缺乏了解,思维受到传统教育的局限,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出来的产品被打上重重的传统教学印记是不可避免的。诸如,现在的网络课程基本上都还是引用书本页码概念,主界面、选择、二级界面、再选择、上页下页、返回等等。虽然有部分产品的媒体运用比较得当,图形、图片、视频精美,但仍然让使用者感觉很被动,信息量不多,缺乏趣味性。
3.做好网络课程的和谐交流
当人们全身心地关注于某活动时,他们不会意识到外界的干扰,这种状态称为流(flow )。要创建流,我们与软件的交互必须成为透明的。换句话说,用户没有注意到界面是可视的人工制品,相反,界面每时每刻服务用户,在恰当的时候和恰当的地点向用户提供恰当的服务。
4.良好的界面视觉设计
要有优秀的导航设计,避免视觉噪声(Virtual noise)和杂乱(clutter)。使用对比(contrast )、相似性(similarity)与分层(layering)来区分和组织元素。在每一个组织层次上提供视觉结构和流。使用紧凑、一致而上下文合适的图像。风格一致,功能全面而有目的性。
5.动机维持原则
由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展开,学习中缺乏与教师、同伴的互动,这样的孤独容易造成学习者学习兴趣无法很好地维持,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应该注意调动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其操作交互动机,尽量减少可能引起交互中断的因素,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流。这就必须要有较强的互动性、精心设计的操作反馈、错误提示等等。
6.技术实用性原则
作为网络课程的开发者虽然没必要对每种Web技术都特别精通,但应该熟悉各个技术的关键特性,以更好地与其他开发者进行合作。此外,在开发时,要考虑到网络课程的使用环境以及学习者的特点,预定的交互策略与需要的交互方式,并以此为据选择适当的技术。例如,如果需要跟踪学习者的操作情况,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以对学习者进行学习监控和评价,那么就要用到服务器端动态网页编程技术(如ASP.NET、JSP、PHP等),而要开发Web虚拟实验,给学习者提供虚拟操作,则可以选用Java Applet、Flash、Cult3D等实现更为丰富的操作交互形式。
四、小结
本研究找出了现阶段网络课程的人机交互程度不高的表现和原因,通过将网络课程学习的特殊规律与传统界面设计方法相结合,提出了网络课程中媒体界面交互性设计的原则,希望对以后的网络课程人机交互设计提供帮助,并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美]Beverly Abbey.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2]袁昱明.远程教育学的元研究和学科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4(19).
[3]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5).
[4]王基一.论远程教育中的交互[J].中国远程教育,2001(4).
[5]陈丽.远程教学中交互规律的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04(1).
[6]娜仁,杨成.影响远程教育交互的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5(5).
(编辑: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