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妇产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60例妇产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对两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T、APTT、TT、Fg、INR等凝血指标均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妇产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护理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39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42-02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作为妇产科手术比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1]。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7%~22%,如果治疗不当,可能导致盆腔静脉栓塞、肺静脉栓塞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妇产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30例对照组患者中,平均年龄(37.0±6.0)岁,平均病程(4.5±1.0)d,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15例、宫颈癌根治术6例、卵巢癌术6例、剖宫产术3例;30例观察组患者中,平均年龄(37.5±6.5)岁,平均病程(4.3±1.0)d,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16例、宫颈癌根治术6例、卵巢癌术5例、剖宫产术3例。两组年龄、病程、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禁止按摩患肢,注意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采用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同时详细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②病情观察:早期建议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一旦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等突发性症状,应立即保持平卧位,避免咳嗽、剧烈翻动,给予高浓度吸氧。③功能锻炼:适当抬高床尾,有利于静脉回流,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有效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被动运动,逐渐过渡为主动收缩运动,早期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管彩超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通畅,)、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血管彩超检查显示血管内絮状回声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根据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态度、护理操作等方面评分,分为非常满意(>85分)、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凝血指標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与静脉内膜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有关。而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潜在厌氧菌感染所致。术前准备不足、消毒不严格、术后治疗不规范等是导致妇产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常见原因。并且左髂总静脉处于右髂总动脉、骶骨岬之间,所以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前后壁接触状态,这也是左下肢容易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
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下肢血栓性静脉炎高危人群,做好凝血指标检测,及时补充水电解质,适当抬高患肢,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指导患者做好肢体功能锻炼,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早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早期症状。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凝血指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总而言之,对于妇产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邓苁蓉,刘国燕.妇产科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21例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5):695-696
[2] 穆春华,宋丽.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24例病因分析及临床诊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9(14):131-132
方法:60例妇产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对两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T、APTT、TT、Fg、INR等凝血指标均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妇产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护理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39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42-02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作为妇产科手术比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1]。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7%~22%,如果治疗不当,可能导致盆腔静脉栓塞、肺静脉栓塞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妇产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30例对照组患者中,平均年龄(37.0±6.0)岁,平均病程(4.5±1.0)d,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15例、宫颈癌根治术6例、卵巢癌术6例、剖宫产术3例;30例观察组患者中,平均年龄(37.5±6.5)岁,平均病程(4.3±1.0)d,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16例、宫颈癌根治术6例、卵巢癌术5例、剖宫产术3例。两组年龄、病程、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禁止按摩患肢,注意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采用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同时详细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②病情观察:早期建议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一旦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等突发性症状,应立即保持平卧位,避免咳嗽、剧烈翻动,给予高浓度吸氧。③功能锻炼:适当抬高床尾,有利于静脉回流,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有效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被动运动,逐渐过渡为主动收缩运动,早期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管彩超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通畅,)、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血管彩超检查显示血管内絮状回声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根据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态度、护理操作等方面评分,分为非常满意(>85分)、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凝血指標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与静脉内膜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有关。而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潜在厌氧菌感染所致。术前准备不足、消毒不严格、术后治疗不规范等是导致妇产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常见原因。并且左髂总静脉处于右髂总动脉、骶骨岬之间,所以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前后壁接触状态,这也是左下肢容易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
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下肢血栓性静脉炎高危人群,做好凝血指标检测,及时补充水电解质,适当抬高患肢,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指导患者做好肢体功能锻炼,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早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早期症状。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凝血指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总而言之,对于妇产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邓苁蓉,刘国燕.妇产科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21例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5):695-696
[2] 穆春华,宋丽.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24例病因分析及临床诊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9(1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