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9538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甚至在某些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分析当前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对问题的剖析提出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公共决策权配置机制、建立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公共品供给方式等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042-0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关系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由于中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政策,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长期短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因此,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公共品的界定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畴内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这些社会产品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会使农村受益,但其中的受益范围又不局限于农村地区,具有层次性。它既包括中央政府提供的覆盖到农村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又包括地方政府和农村组织提供的受益范围局限于本地区,或部分外溢到周边地域的地方性公共产品。根据农村公共产品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典型的农村纯公共产品有:农业基层政府行政服务、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农村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综合规划,以及信息系统、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治理等。农村纯公共产品同其他纯公共产品一样应由政府免费提供。现实中绝大多数农村公共产品是以准公共产品的形式存在。农村准公共产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性质上接近于纯公共产品的农村准公共产品,如农村公共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小流域防洪防涝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田防护林、病虫害防治等。二是一般的农村准公共产品,如农村高中、职业化教育、农村水利灌溉系统、中低产田改造、农村医疗、农村道路建设、乡村电网建设、农村文化馆等。三是在性质上接近于私人产品的农村准公共产品,如农村电信、电视、成人教育、自来水、农业机械设备投入、农业多种经营等。
  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集中体现在城乡居民在享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的不平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因此,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于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财富积累;二是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三是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
  二、当前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是“自上而下”的,很少考虑农村公共品需求者(农民)的利益诉求。中国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是在继承人民公社时期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机制:一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非制度内筹资机制。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乡镇政府的财权不增反减,致使中国大多数乡镇财政收入入不敷出,政府债务不断增加。而按照法律规定乡镇政府要提供农村公共产品,这就使乡镇政府陷入矛盾之中。同时,由于村委会是自治组织,不属于行政序列内的政权机构,法律对于其究竟应该提供哪些公共产品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资金筹集只能通过制度外的筹集渠道来获取。二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是自上而下的。中国各级政府的目标函数与农民的诉求是不完全一致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就主要不是由农民决定的,而是由“上面”决定的,然后通过指令一层层下达到村委会。导致这种错位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层政府的官员是由上级任命的,而非由辖区内的选民选举产生的。于是,在政绩考核、职位升迁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基层政府往往会提供不反映农民偏好的公共产品,如提供一些能现实官员政绩的“面子项目”。镇村干部很少去征求村民的意见: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急需的?哪些是不必要的?而只按自己心中的“蓝图”和想当然来供给。再加上经济资源的缺失与政治地位的低下决定了普通村民在村庄政治中的“棋子”角色,他们在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时往往受到村庄精英的裹挟,被动或主动地俯附于村庄精英,形成一套自身经济利益下政治态度的策略性表达方式,农民无法在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反映自己的意见,最终形成了这种带有一定强制性的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
  2.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严重不足。现阶段,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总量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农民急需的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如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得不到维修和建设,多数水利设施带病运转,绝大多数水利设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成的,近二三十年来,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成效甚微。二是涉及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如农村的义务教育、技术培训、农技服务、医疗保障等。
  造成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供给严重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体制,导致政府财政向城市和工业倾斜,而政府财政投资到三农的经费少之又少,从而用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财政经费就严重不足,最终导致农村公共品供给总量不足。(2)基层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等,基层政府财权小,事权大,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3)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缺乏第三方参与。由于缺乏政府的激励机制,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是以政府主导的,很少有民间的机构、企业或个人投资农村,在县乡政府财力不足,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总体性短缺便成为必然。
  3.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目前,与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并存的现象是大量农民不需要的公共品供给过剩。主要表现为:(1)各级政府不顾农民的需求和农村的客观实际情况,热衷于提供一些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公共项目,如各类形象工程等。(2)热衷于投资新建公共项目,而不愿投资维修存量公共项目。(3)热衷于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公共品,而不愿提供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等“软”公共品。(4)重视“准公共品”的提供,轻视“纯公共品”的提供。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原因主要有:(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程序一直是“自上而下”的。(2)农村公共品供需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   三、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对策
  1.建立反映农民诉求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农民需要什么样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需要多少公共品,他们最了解、最清楚,政府在作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决策时一定要反映农民的偏好,在政府财力允许的前提下,政府把汇集的农民所需公共品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做出提供什么公共品、提供多少公共品的决策。这之中,建立反映农民需求的偏好显示机制就十分重要。可以借鉴西方民主制国家社区公共品提供的做法,让农民“用手投票”。
  2.改革、创新农村公共产品提供方式。一是应用财政激励机制,鼓励各种企业和个人参与公共品生产和提供。例如村级公路,政府可鼓励农民出工出力。新村庄建设和旧村庄改造,政府可以试行补贴钢筋、水泥、自来水管、水塔、卫星信号接收锅、电缆电线、电话座机等。二是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部分准公共产品可以采用混合提供方式,要积极引进民间资金,甚至外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种经济主体生产和提供农村公共产品。
  3.以货币投入为主改为以实物投入为主。如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各种建材的需求,可以考虑由政府统一采购来实现,政府不必把建设资金拨付给具体的使用单位,以尽量避免资金的截留和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农村社会福利领域,政府可以直接向农民发放“公共福利券”,农民在市场上择优购买所需准公共品。浙江省长兴县借鉴国外经验从2001 年开始向民办、职业学校的贫困生发放教育券,除了义务教育外,政府也可以采用直接发放救济券、医疗券等方式给农民,资金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联合提供,优先提供给相对贫困和偏远的村镇,做好登记工作,专门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公共福利券”落实的情况,受益农民可直接在市场里购买所需物品。
  参考文献:
  [1] [美]哈维·S.罗森.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7.
  [2] 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3] 尚长风.农村公共品缺位研究[J].经济学家,2004,(6).
  [4] 柳光强,王海.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探讨[J].甘肃农业,2003,(11).
  [5] 邓有高,王为民.略论中国农村公共品的政府供给[J].农村经济,2003,(10).
  [6] 杨震林,吴毅.转型期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体制创新[J].中州学刊,2004,(1).
  [7] 叶子荣,刘鸿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历史、现状与重构[J].学术研究,2005,(1).
  [8] 张军.农村公共产品的多主体投资[J].经济参考报,2005,(1).
  [责任编辑 陈丽敏]
其他文献
目前,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民间借贷行为的不规范对正规金融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民间借贷有问题,又为民间所
组织惯性是影响组织变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大部分专家学者主要从宏观方面探讨减少组织惯性,推进组织变革的对策。但组织惯性的根本来源是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而不同层次
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紧抓救灾工作,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救灾度荒思想。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狠抓农业,力求丰产;二是兴修水利,标本
基于网秦移动成功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案例,探讨跨国企业在公共外交方面的重要价值、功能及当前企业公共外交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企业公共外交的思考与建议。
以2008—2010年采掘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环境信息的报纸报道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报纸披露存在地方保护倾向、报道滞后等问题。另外,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当年有环境事故、公司规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之中,应对从事的教学工作满腔热情,不断完善爱岗敬业精神;对讲授的课程勤于钻研,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锐意进取:对自身的职业规划锐
本刊讯亚洲个人与家居护理用品原料研讨会(SPAFCA)将于2012年8月28日—29日在上海召开,由主办方确认的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最新原料趋势暨如何平衡成本和可持续发展以达到高效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