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内容最优化选择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sat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这么多年来,语文教学都停留在过去的旧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一味地灌,使得语文教学乏味、机械而无情趣。像这种“满堂灌”的方式,早已不再适应当代高中生了。想想,教师这么辛苦,嘴皮都磨破了,可收效甚微。而学生也很难从中寻得乐趣,更谈不上以学为乐。致使学生厌学恶学,视语文如虎,谈“语”变色。学生面对教师这种填鸭子式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随着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而难于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内容;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07-02
  笔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已从事语文教学几年,在艰苦的摸索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即在课内外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有益于语文教学的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情绪,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疲乏,使学生乐学愿学,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接受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那么如何来活跃语文的课堂气氛呢?可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那么怎样在语文课件中架起一道桥梁,沟通作者的创作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碰撞、交触,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呢?创设情境。如《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对康桥的眷恋之情,学生就很难理解,毕竟空间距离太远。那么制作该课课件时笔者就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笔者的做法是在课件中载入一段录像,录像中有康桥风光的介绍,还有剑桥大学的介绍,很快诱导学生进入角色,使自身仿佛进入其中,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人物当时的环境,进而理解人物的心境,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从而感悟人物的性格美。因此,课件制作中,要精心安排图像、声音、情境等,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得到积极的刺激,从而提高诸如旋律感、节奏感,观察事物的敏锐性、理解力和选择性等整体感知能力。
  二、找准关键点,互动和交流,创设“对话型”课堂
  “关键点”指作品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句(包含中心句、过渡句、结论句),找准了“关键点”切入分析,就牵住了课文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时,可选取第一部分中“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抓住关键词“必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有什么必要”。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他们很容易了解到刘和珍是一个思想进步、和蔼可亲的女子,这样优秀的知识青年牺牲了,作者不是很有必要写篇文章作为菲薄的祭品来纪念她吗?忘却的救世主快要来临,不是很有必要写一篇文章让人们记住这次惨案吗?面对御用文人的阴险论调、段政府的虐杀暴行,不是很有必要写篇文章来澄清事实吗?面对没有经验的年轻人付出的惨重的代价,不也很有必要写点东西来提醒生者要讲究斗争的方法吗?
  新课改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句话的中心语是“学习方式”,而不是“教学方式”。这就预示着课堂上师生角色关系的转变。学生是课堂上的绝对主体。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他所要做的就是优化课堂情境,而不必要用说教式的方法帮助学生解答。比如,教师可以用慷慨激昂的语言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要呈现的世界。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设置教学情境——随着鼠标的轻点,画面、动画和影片的切换,最大限度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并借助画面带领学生进入课文。
  另外,教师也决不能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形式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生成,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角色以及情感等。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主动性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已经趋向成熟,个人意识早已觉醒,因此在学习中,其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識,也就是说,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而教师更主要的是起辅助作用。只有将教与学进行有效地结合,才能实现优化教学的理想目标。
  以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课本中的《采薇》为例,这篇课文选自《诗经》,是我国诗歌作品中的典范之一,其教学意义在于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文中高尚的爱国情操,以培养其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产生一定兴趣和了解,在提前预习课本内容的前提下,展开相关教学。
  四、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体验感人至深的情感美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若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就会使审美对象从表象到本质内容上都深深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冲动和共鸣。所以我们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调控自如的优势,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立体交叉,有声无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以造成特殊的情境,叩击学生的心灵,将学生的情感流向引入轨道,以期引起审美共振。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我设计了一张精美的多媒体“首页”——徐志摩在康河里划船的图片,配合《神秘园》舒缓的音乐,使学生提前进入一个符合课文需要的内容和情感氛围中,自己似乎已身临剑桥其境;而美丽的剑桥与孤独的徐志摩在屏幕上交相辉映时,毋需教师太多的讲解,诗歌的情感就可得到形象生动的萌发,作者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与学生的审美情感达到了共鸣,教学也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内容,提高语文质量。只有如此,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语文教学顿生辉色,从而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知识,达到语文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学只有不囿于旧的模式教法,实行生动活跃的教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蒋红艳.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5).
  [2]张锋.浅谈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结构的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3]李桂海.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1(19).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几乎在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被广泛运用。在幼儿的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弊端,分析多媒体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语言;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
【摘 要】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要想建立有效的课堂,应从生物的整体课堂环境出发,构建出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教师应从备课、授课等不同的视角出发,将生物的问题以简化繁,将生物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的信息,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展开一切的教育活动,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优势,建立生物学习的信心,教师应从多视角探究生物课堂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生物的教学
以单排冻结管实测数据为依据,用有限元方法对3排冻结管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了3排冻结管冻土壁厚度、平均温度与冻结管间距、冻结管排距、内排冻结管布置圈半径、冻结时间等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98-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师生共同面临的一个教与学的难点,也一直是语文课题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指引下,培养学生适当的对话能力,是实现学生与环境、教材、学生、教师多向互动的桥梁。于是,我们提出了对话作文教学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话”,来引导学生找到写作的材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注浆方案,成功地封堵住了东庞矿2301工作面风化顶板裂隙渗水,提高了顶板的整体强度,确保了该工作面安全顺利生产.扼要介绍了注浆施工方案及施工
【摘 要】要开设好中学信息技术课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其次要加强学习,提升素养;再次要用好教材,深研教法学法;最后改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转变观念;提升素养;深研教法学法;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26-01  开设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