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了探讨。
  一、创境激情,培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同时,兴趣又总是与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反之,消极的情绪体验则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许多教育家非常重视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主张教学要依靠和利用教学材料,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充沛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体裁多样,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从课文内容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创设与教材有关的具体生动的情境,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二、指导质疑,引导探究,增强学生参与阅读的能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质疑探究活动,将他们置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一阅读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地位,让他们体验独立自主阅读的学习经历,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则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需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小学生学习语文也是这样。问题和疑惑既是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又是教师诱导学生熟读精思的良机。激发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并通过积极思考,讨论争辩,达到释疑。这是比教师直接回答要高明得多的举措,不仅克服学生的被动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还能使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得到增减和提高。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独立性
  学会学习是主体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学习指导的目的是想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固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把阅读的方法内化为能力,并要做到能迁移运用,独立阅读。阅读方法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使学生愿意阅读、乐于阅读、会阅读、善于阅读。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效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最终视阅读为精神需求,体现出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阅读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阅读方法有: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分段的方法、段意概括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写作特点的方法、朗读的方法、默读的方法、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等。另外,还有“初读→细读→深读→熟读”、“读→问→讨论→总结”和古诗学习的“感知诗意→进入诗境→体悟诗情”等阅读模式,是根据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心理活动规律总结出来的,操作性很强,值得倡导。
  阅读方法的指导应以有机渗透为基本原则,即把有关的阅读方法渗透在阅读的训练过程之中。以理解词语为例:要使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单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辨析同义词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让他们动手实践,反复训练,这种方法就会形成他们理解词语、独立阅读的能力。遇到了生词,即便是没有教师的讲解,学生一样能运用所学方法自己解决问题。阅读方法的指导方式有教师直接介绍学法、教法的渗透转化、多次学习后的归纳、寻求到答案后的追溯等途径。教师根据本册训练重点和具体课文设计相应的操作程序,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学习,逐渐达到用不着教。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指导自学是进行学习指导的基础与前提。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条件,保证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训练,注重合作,并加强反馈与校正,这都是主体性教学不可忽视的。
  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本质意义不在于让学生了解和记住一些阅读方法,而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阅读方法的有关知识变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需要领悟→尝试→运用→总结→反复实践这样一个转化和迁移的过程。因此,教师“教”和学生“学”都不能操之过急,浅尝辄止。
  四、创造条件,科学提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品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性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实施愉快教育,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情绪饱满。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解放学生的大脑、嘴巴和双手,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采用各种手段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不脱离课堂教学的中心,就应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就能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创新,这样还可以锻炼他们勇敢的个性,促进思维健康发展。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阅读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发问时多用“假如”、“可能”、“除了”等词,给学生以列举、比较、归纳、想象、创造的时间,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激发和发展学生思维有重要意义。这样,学生在讨论合作中分清是非,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逐步树立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五、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语言技巧的基础。学生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阅读实践来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从而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灵活设计阅读教学方案。多形式、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技能。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它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开阔学生的视野,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拓展认知领域的捷径。可以说,阅读是人生的终身伙伴,人人都应该掌握阅读技能。
其他文献
一位科学家说过:“教育给予人的无非是一切已经学过的且遗忘时所剩下的东西。”我的理解是,这“剩下的东西”就是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应包括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纵观古今,凡有所成就的科学家,他们无一不具有近乎完美的自然科学素养,同时又具有优秀的人文科学素养。  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设置应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这就向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应怎样教、怎样做才
期刊
随着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在英语的新课标中,对英语的写、听、读、说综合能力的培养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阅读是一种基本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合。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由此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好的书目和正确的阅读指导对健全中学生的心灵、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有重大作用,它是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良好的课外阅读倾向无
期刊
“读”是外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各类考试中阅读题必不可少。这种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 这就要求阅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想达到这个标准必须改正不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提高阅读效率,突破英语阅读的主要障碍,提高英语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新近的教学探索认为,对初中生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八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最终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及意义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
期刊
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要实现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使他们能够经常地运用创新方式进行探索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要求学生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
期刊
上中学时,由于英语老师年轻漂亮,我便喜欢英语这一学科,而英语老师是父亲的同事,又特别关爱我,所以我的英语成绩就出类拔萃,同时老师的人格魅力也感染了我,其中一些做人的道理至今使我受益匪浅。如今从教二十多年的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态度来维系,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态度可以点亮学生的一生,而学生的率真幼稚可以洗涤老师的心灵,
期刊
《三门峡————梳妆台》是贺敬之的一首优美抒情诗篇,这首诗写于一九五八年,后收入《放歌集》中。本诗以追思历史,描绘现实,展望未来为构思线索,以“黄河女儿”对黄河今昔的不同感受为抒情基调,满怀激情地歌唱新时代的“治黄”宏图,体现了在共产主义领导下中华儿女用行动建设祖国的壮举,歌颂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胆魄和力量,给人以鼓励和催人奋进,富有青春气息。  从整首诗的内容及情感发展看,全诗可划分两部分:前一部分
期刊
江泽民曾说:“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坚持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搞好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旧有观念  语文教学的传统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势在必行。这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除了具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科学
期刊
摘 要: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是义务教育非常重的内容之一。对我国初中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旨在为推进我国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是初中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需要全体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的庞大工程,需要由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来落实与体现。  一、初中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
期刊
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学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