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igh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过程是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质是"交往、互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加强管理、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要素——教师、学生和网络所构成的互动关系,即创建民主教学的宽松空间; 师生在角色平等中共进; 学生在集思广益中提高; 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作业, 这一教师、学生、网络三要素之间所构成的教学过程, 即互动式教学。
  1.前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正确导向,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呼唤着教育教学改革。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完成新课标的各项任务。"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过程"的明确要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师生、生生进行"互动"以激活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师生互动?如何为学生撑起一片自主的天空呢?我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2.创建互动氛围——民主教学的宽松空间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由于信息手段的先进与普及,我们的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头脑空空,他们有时在某些方面所知道的东西远比教师知道的多,而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评价标准(尽管是不成熟的),因此,他们往往不甘于无批判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书本上的知识,甚至他们明显地怀疑教师所传授的"真理"。因此,教师再也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认为他们是无知者,一言堂的"经师"应该走出现代教育的课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生交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本不应是知识的搬运工,也不应是文本阅读的霸主。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和谐愉悦是语文课堂的标志,没有人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遭受"法庭"式的审判。教师应该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提供宽松的环境。所以,教师必须冲破以往的陈旧的思想与观念,使教学民主走进课堂,为教师、学生、文本的广泛、自由的互动,创造宽松的空间。
  3.师生互动——在角色平等中共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递---接受"中隐退。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我们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课堂教学有时变得死气沉沉,教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却昏昏欲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打破一厢情愿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师生互为补充。一旦教学活动"动起来"了,课堂也必将是生动活泼的。如:我特别注意文本赏析的教学,学生自我品评文本的字词句章,并把自己的欣赏心得讲给同学和教师听,让大家来分享每一个心灵喜怒哀乐。学生多角度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自己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对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建构了知识,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4.生生互动——在集思广益中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的互动要做到人人参与,互动面要尽量广,如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准备了乌鸦和狐狸的头饰,我先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工协作,走上讲台,进行表演,学生积极性大增,人人跃跃欲试。学生自然由被动变主动,抓住狐狸和乌鸦的言行,配以神态和动作表演,把乌鸦爱听奉承话,狐狸的狡猾相,绘声绘色地表演了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结束语
  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应"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近感,从而高效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去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世纪赋于我们新的使命,《新课标》带给我们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 教学已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一堂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性的学习过程,已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也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认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直观能动性,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这種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突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 施玲玲. 试谈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法,语文教学与研究[J]. 2007,45:38.
  [2] 李会锋. 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初探,吉林教育[J]. 2007,2:63.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的实践证明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与命题原则的不断改革,高考对生物学实验要求越来越高,实验部分所占有的比重在整个理综试卷中也越来越大。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实验题在高考中的题型变化来看,单纯考查课本实验内容的试题已很少出现,但是以课本实验为依托,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的试题已成为命题趋向,其中设计型实验试题更是命题人
【摘 要】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即思维场。本文从引入新课中、新课进行过程中、练习和小结中三个方面阐述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场的构建。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场;学生  心理
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必须坚持三到位:即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基础知识到位。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心态调整和阶段任务达标标志。  一、训练思维培养能力  思维能力是化学学科能力的核心,复习教学要注重发展思维。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创设复习教学的情景,积极思维,对知识的梳理、归纳、总结要按知识结构的框架自己完成;对例题的分析、讲解,要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分析思路,寻找解题的突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与延伸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与品质,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注意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一个人能否有创造,取决于他有无创新意识,取决于他的创新意识是否强烈。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应如何做呢?第一,当教师的要放下
对于T淋巴细胞TCRVB基因家族以及T细胞的克隆性的研究是近年的热点问题.通过对艾滋病人(模型)的TCRVβ基因谱系分析,测定特定CDR3长度及序列出现的频率能反映T细胞克隆扩增的
【摘 要】近年来,探究性教学已逐渐走入课堂,原因在于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本文主要从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主体;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逐渐开始重视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其中,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