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政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科学、严密的公司治理对它的引导和控制。当企业组织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内部和外部控制时,会计信息就可能成为内部人控制以及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没有健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就不能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会计信息质量就得大打折扣,公司治理各相关利益主体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政策;影响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会计政策存在一个“选择”问题。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将构成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政策是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运行的,必然要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公司治理还会影响到信息披露的要求和内容,从而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公司治理结构中各利益主体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内部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具体的说就是公司制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之间所特有的相互制衡关系。这种治理结构内在规定,最大股东会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会拥有经营决策权,经营者拥有经营指挥权,监事会拥有监督权,他们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有机组合,从而为实现公司经济目标发挥整体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下,出资者、经营者都会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
1.投资者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投资者为企业运营提供物质基础。投资者是企业现有净资产和增值资产的产权权利主体。投资者要维护其产权权利,就必须确保其投入资本的安全,为此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应有助于资本的保全。另外,投资者也希望将收益保留为资产状态。因为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会参与企业收益的分割。因而在会计政策选择上,投资者往往偏于保守。另外,从让渡资本所有权的一方看,他们总是希望高估企业的净资产和获利能力,因此在会计政策选择上他们偏好于激进的方法,这与他们在充当企业投资者时所做的选择相反;获得资本的一方则希望低估企业的净资产及其获利能力,而愿意选择保守的会计方法。
2.企业经营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企业经营者是企业保值和增值的關键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潜在矛盾,加上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经营者就成为企业实际的控制者,他们控制了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第一,企业要想从资本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资金,就必须学会利用会计信息的披露来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企业经营者的通常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影响会计信息的生成,以显示企业稳中有升的形象。第二,当投资者对经营者的激励计划与某一会计指标相关时,经营者就会利用其独特的对会计信息的垄断地位,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会计政策。第三,经营者被更换时,现任经营者往往偏好于提前使企业实现利润,而选择把成本和损失递延到以后各期;相反,继任经营者为保证其以后的利益,则偏好于使企业留下潜在的收益,而不愿意有任何潜在的亏损递延。因此现任经营者易于选择激进的方法,而继任管理者易于选择保守的方法。
二、公司治理结构下提高会计政策选择效率的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选择权,随意操纵会计信息的事实,不仅证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而且也说明我国在证券市场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弊端。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效率,就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针对我国当前公司治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我们应解决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改革经营者的薪酬计划
经营者薪酬计划是指公司对经营者的薪金、奖酬及其相关事宜作出的制度安排,是经营者激励机制在物质上的具体体现,包括薪酬构成、计量依据、支付标准、支付方式等基本内容。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限制了股权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缺乏真正的经理人市场,股票市场也不是很完善,难以找到股权激励的股份来源,也没有相应的公司法、会计、税收等法律法规支持等,尤其是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健全。所以,企业如果想现在变革经理薪酬计划,股权激励应当慎行。股权激励不是唯一的方式,基于会计业绩的长期激励同样可以达到使经营者与投资者目标一致的目的。
2.健全外部市场监控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影子,有其固有的制度性缺陷。要克服这些缺陷,必须完善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来推进我国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在我国,实现公司控制权市场化的根本在于国家让出其控制权,让市场上那些愿意通过公司控制权来施展其管理才能的企业家购买,引进公司控制权的市场竞争机制。另外,控制权市场要发挥作用,还必须有经理人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与之相辅相成。随着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当具备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备的会计规范体系和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后,上市公司拥有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
3.增加公司独立董事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董事比例过高,这样就难以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作用,而主管部门的介入,则无法消除政府对公司决策的行政干预。因此,增加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董事,特别是保持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独立董事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对经理层进行监督的重要措施。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的变更,以及变更的理由,应受到独立董事监督。
参考文献:
[1]李铭波: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J].财经界,2010(12).
[2]郭建伟: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信息质量影响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0(08).
[3]王媚莎:企业提高质量财务信息的策略选择[J].财会月刊,2007(03).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政策;影响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会计政策存在一个“选择”问题。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将构成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政策是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运行的,必然要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公司治理还会影响到信息披露的要求和内容,从而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公司治理结构中各利益主体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内部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具体的说就是公司制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之间所特有的相互制衡关系。这种治理结构内在规定,最大股东会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会拥有经营决策权,经营者拥有经营指挥权,监事会拥有监督权,他们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有机组合,从而为实现公司经济目标发挥整体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下,出资者、经营者都会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
1.投资者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投资者为企业运营提供物质基础。投资者是企业现有净资产和增值资产的产权权利主体。投资者要维护其产权权利,就必须确保其投入资本的安全,为此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应有助于资本的保全。另外,投资者也希望将收益保留为资产状态。因为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会参与企业收益的分割。因而在会计政策选择上,投资者往往偏于保守。另外,从让渡资本所有权的一方看,他们总是希望高估企业的净资产和获利能力,因此在会计政策选择上他们偏好于激进的方法,这与他们在充当企业投资者时所做的选择相反;获得资本的一方则希望低估企业的净资产及其获利能力,而愿意选择保守的会计方法。
2.企业经营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企业经营者是企业保值和增值的關键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潜在矛盾,加上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经营者就成为企业实际的控制者,他们控制了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第一,企业要想从资本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资金,就必须学会利用会计信息的披露来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企业经营者的通常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影响会计信息的生成,以显示企业稳中有升的形象。第二,当投资者对经营者的激励计划与某一会计指标相关时,经营者就会利用其独特的对会计信息的垄断地位,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会计政策。第三,经营者被更换时,现任经营者往往偏好于提前使企业实现利润,而选择把成本和损失递延到以后各期;相反,继任经营者为保证其以后的利益,则偏好于使企业留下潜在的收益,而不愿意有任何潜在的亏损递延。因此现任经营者易于选择激进的方法,而继任管理者易于选择保守的方法。
二、公司治理结构下提高会计政策选择效率的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选择权,随意操纵会计信息的事实,不仅证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而且也说明我国在证券市场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弊端。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效率,就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针对我国当前公司治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我们应解决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改革经营者的薪酬计划
经营者薪酬计划是指公司对经营者的薪金、奖酬及其相关事宜作出的制度安排,是经营者激励机制在物质上的具体体现,包括薪酬构成、计量依据、支付标准、支付方式等基本内容。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限制了股权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缺乏真正的经理人市场,股票市场也不是很完善,难以找到股权激励的股份来源,也没有相应的公司法、会计、税收等法律法规支持等,尤其是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健全。所以,企业如果想现在变革经理薪酬计划,股权激励应当慎行。股权激励不是唯一的方式,基于会计业绩的长期激励同样可以达到使经营者与投资者目标一致的目的。
2.健全外部市场监控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影子,有其固有的制度性缺陷。要克服这些缺陷,必须完善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来推进我国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在我国,实现公司控制权市场化的根本在于国家让出其控制权,让市场上那些愿意通过公司控制权来施展其管理才能的企业家购买,引进公司控制权的市场竞争机制。另外,控制权市场要发挥作用,还必须有经理人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与之相辅相成。随着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当具备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备的会计规范体系和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后,上市公司拥有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
3.增加公司独立董事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董事比例过高,这样就难以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作用,而主管部门的介入,则无法消除政府对公司决策的行政干预。因此,增加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董事,特别是保持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独立董事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对经理层进行监督的重要措施。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的变更,以及变更的理由,应受到独立董事监督。
参考文献:
[1]李铭波: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J].财经界,2010(12).
[2]郭建伟: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信息质量影响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0(08).
[3]王媚莎:企业提高质量财务信息的策略选择[J].财会月刊,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