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我院6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与60例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妊娠结局,同时比较不同程度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发病率高血清胆汁酸水平组高于低血清胆汁酸水平组。而早产率差异是无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妊娠期肝内淤积症使得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增高,且其发生率与血清胆汁酸水平呈正相关。应实时监测血清胆汁酸水平,适时终止妊娠,以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06-02Affect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英文缩写为ICP(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它是发生在生育期的女性妊娠中晚期的特有并发症。该病以全身皮肤瘙痒为特征,同时伴或不伴有黄疸及血中肝酶、胆汁酸水平升高,严重危害胎儿,可增加围生儿早产、胎死宫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值得注意的是,该病具有复发性、区域性、家族聚集性,所以值得高度重视。我院2010——2012年共收治了61例ICP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2012年共收治了61例ICP患者,年龄23-41岁,平均(28.5±3.4)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16例;孕周20-41周,平均(33.5±1.9)周;所有病例均为单胎妊娠,无妊娠其他合并症或并发症。
1.2临床诊断标准与分度标准以乐杰[1]主编的第7版《妇产科学》的标准进行诊断:在妊娠期间出现皮肤瘙痒,可伴有不同程度黄疸;肝功能检查提示血清胆红素、AST、ALT轻至中度升高;血清胆汁酸明显升高,可达正常水平100倍左右;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在终止妊娠后消失;排除其他引起皮肤瘙痒、黄疸及肝功能异常的疾病。以血清胆汁酸(TBA)值40μmol/L为界,将患者分为轻度ICP组和重度ICP组。我院61例患者中,轻度ICP(TBA≤40μmol/L)组42例,重度ICP(TBA>40μmol/L)组19例。
1.3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ICP患者的妊娠结局临床资料,并与60例无ICP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同时比较不同程度ICP组的妊娠结局情况。
1.4统计处理所有分析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2结果
2.1ICP患者组与对照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ICP患者组与对照组(无ICP)比较,年龄、孕周、BMI等基本自然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其对母婴的影响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两组在产后出血(p=0.016)、剖宫产(p<0.0001)、胎儿宫内窘迫(p=0.008)、羊水污染(p=0.0001)以及新生儿窒息(p=0.003)情况的比较上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其发生率均是ICP组高于对照组。而早产情况(p=0.358)在两组是无统计学差异的(p>0.05)。
【关键词】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06-02Affect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英文缩写为ICP(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它是发生在生育期的女性妊娠中晚期的特有并发症。该病以全身皮肤瘙痒为特征,同时伴或不伴有黄疸及血中肝酶、胆汁酸水平升高,严重危害胎儿,可增加围生儿早产、胎死宫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值得注意的是,该病具有复发性、区域性、家族聚集性,所以值得高度重视。我院2010——2012年共收治了61例ICP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2012年共收治了61例ICP患者,年龄23-41岁,平均(28.5±3.4)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16例;孕周20-41周,平均(33.5±1.9)周;所有病例均为单胎妊娠,无妊娠其他合并症或并发症。
1.2临床诊断标准与分度标准以乐杰[1]主编的第7版《妇产科学》的标准进行诊断:在妊娠期间出现皮肤瘙痒,可伴有不同程度黄疸;肝功能检查提示血清胆红素、AST、ALT轻至中度升高;血清胆汁酸明显升高,可达正常水平100倍左右;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在终止妊娠后消失;排除其他引起皮肤瘙痒、黄疸及肝功能异常的疾病。以血清胆汁酸(TBA)值40μmol/L为界,将患者分为轻度ICP组和重度ICP组。我院61例患者中,轻度ICP(TBA≤40μmol/L)组42例,重度ICP(TBA>40μmol/L)组19例。
1.3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ICP患者的妊娠结局临床资料,并与60例无ICP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同时比较不同程度ICP组的妊娠结局情况。
1.4统计处理所有分析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2结果
2.1ICP患者组与对照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ICP患者组与对照组(无ICP)比较,年龄、孕周、BMI等基本自然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其对母婴的影响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两组在产后出血(p=0.016)、剖宫产(p<0.0001)、胎儿宫内窘迫(p=0.008)、羊水污染(p=0.0001)以及新生儿窒息(p=0.003)情况的比较上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其发生率均是ICP组高于对照组。而早产情况(p=0.358)在两组是无统计学差异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