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探索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碧江区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以构建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宗旨,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为主线,积极探索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相结合、生态保护和林农致富相结合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林业产业健康发展等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并按照代表性和典型性原则,逐步建立一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示范林场、示范村、示范户,并通过不断总结和典型推广,真正发挥其“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能推广”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 S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6-72-04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是林业发展的核心。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主要通过对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合理经营,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从而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产品和生态环境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按照代表性和典型性原则,逐步建立一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示范林场、示范村、示范户,并通过不断总结和典型推广,真正发挥其“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能推广”的带动作用[1],大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增加森林资源数量和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实现碧江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在碧江区初步选择公益林树种结构优化模式、城市风景林抚育经营模式、杉木中径材培育模式3种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示范点。笔者现将这3种模式介绍如下。
  1 公益林树种结构优化模式
  1.1 资源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1.1.1 资源现状 碧江区非常重视公益林建设,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把封山育林作为发展山区经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广泛宣传,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推进了碧江区公益林建设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根据《碧江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碧江区公益林面积31 075.37hm2,占林地面积的50.07%,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29 630.37hm2,占林地面积的47.74%,占公益林面积的95.35%,主要分布在坝黄镇、六龙山乡、和平乡、漾头镇等。保护和建设好公益林,对碧江区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1.2 存在的问题 (1)纯林多,混交林少。碧江区公益林主要以纯林为主,混交林占的比例相对较少,易发生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且为雪压、风倒等自然灾害创造了条件,这极大地影响了公益林防护效益的发挥。(2)缺乏经济效益。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补偿,几乎全部补偿给林权所有者,正常的公益林管理所需经费国家没有下拨,地方财政也没有相关经费,造成公益林管理陷入困境。当前的公益林目前基本上处于封闭式的状态,几乎不产生经济效益。
  1.1.3 发展方向 保护和建设好公益林,关系到国土生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林农保护和建设公益林的积极性显得十分重要,林农积极性的动力源泉是林农的经济利益,只有保障了林农的经济利益,相关政策措施的执行才可能顺畅。因此,只有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把公益林管护的责任、限制性经营的权力、补偿与利用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公益林发挥出应有效益的同时,确保林农的权益也得到有效保护。
  在对碧江区现有公益林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森林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按科学、合理、高效、适生的原则,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力求做到速生与慢生相结合,阴性与中性相匹配,抗污染与绿化美化相兼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多树种混交,营造具有生长稳定,抗逆强,地方特色,生态功能显著的公益林,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环境,形成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同时给林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1.2 示范点选择 示范点选择在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缓冲区域锦江沿岸国家Ⅱ级公益林,地类为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布局于漾头镇漾头村。该示范点的公益林以阔叶树种为主,马尾松、杉木、柏树等针叶树种相对较少。
  1.3 效益优化途径
  1.3.1 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对公益林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宣传工具,包括设置宣传栏、公示牌、区域告示牌,通过宣传车、广播、电视、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公益林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提高全民对公益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公益林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1.3.2 改造树种组成 针对阔叶树种占优势、针叶树种较少的树种结构,为充分发挥公益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选择一些乡土针叶树种(如杉木、马尾松等),占造林总株数的80%,及少量阔叶树种(如杜仲、香樟、杜鹃、桂花、玉兰等),占造林总株数的20%,应用苗木培育先进的林业科技成果和林业实用技术,进行补植造林。为防止水土流失,禁止炼山与全垦整地,尽可能保留现有植被。在栽植第5年,进行穴状锄抚或刀抚,加强后期抚育管护,营造针阔混交水土保持林。
  1.3.3 科学经营公益林 公益林不能进行商业性采伐,但必须坚持必要的抚育管理,同时可通过杜仲剥皮、马尾松采脂、林木更新采伐等给林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克服公益林管护费不足的弊端、实现森林资源多目标效益。
  1.3.4 依托山区森林景观资源优势,加快森林旅游开发 森林景观资源具有独特、神奇、自然之特点。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沐浴森林,享受宁静清新的愿望日益强烈,并逐步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新时尚。森林旅游具有放松、求知、健身、治疗、陶冶情操、艺术创作等多种功能。同时,旅游可以活化森林景观资源,达到既不破坏森林资源,又可获得森林资源的景观收益,也体现了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实现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的转移。   1.4 监测评价 在示范点设置对比样地,定期对示范点的树种组成、林分结构、林分质量、物种丰富度等指标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对实施效果作出评价,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工作又好又快推进。
  2 城市风景林抚育经营模式
  2.1 资源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2.1.1 资源现状 碧江区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自古就有着“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美誉。随着铁路、航空、高等级公路等重大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成,碧江区成为湘黔交界区域的交通枢纽与中心城市,并由“世外桃源”变为了投资热土。为提高城市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秀美省级山水园林城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2003年初,铜仁市市委、市政府把城郊绿化工程作为城市环境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总体安排和部署,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铜仁市城郊绿化工程实施方案》,精心安排城郊绿化工作。在《铜仁市旅游发展规划》、《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铜仁成为“黔东、湘西、渝东南”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努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30)》中定位铜仁市城市性质为:贵州东北部中心城市,黔湘渝边区重要的商贸、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和新型生态产业聚集区,中国特色旅游城市与宜居城市。
  碧江区在“立足林业、服务林业、发展林业、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导下,经过超过20a的营造林工程,目前城市绿化效果已初步显现,锦江沿岸山清水秀,文笔峰树木郁郁葱葱,已成为广大市民乐于前往的休闲健身场所,墓碑林立的山体已成为过去,碧江区城市风景林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森林群落以人工针阔混交林为主,树种组成丰富。乔木树种主要有香樟、栾树、杜英、白玉兰、盐肤木、刺槐、湿地松、马尾松、棕榈等;竹类主要有毛竹、慈竹;灌木树种主要有油茶、茶叶、杜鹃、火棘、栎类等。
  2.1.2 存在问题 由于缺乏后期管护经费,城市风景林的增长只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上,其质量不高,现多为乔灌型,林下杂草丛生,林相单一,层次简单,没有形成错落有致的群落结构,观赏性差,森林生态环境质量低,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脆弱,森林景观质量等级低,景观效果不明显,碧江区城市风景林亟待抚育改造。
  2.1.3 发展方向 通过对城市风景林抚育经营,使其森林向着异龄化复层林,乔、灌、草多层次近自然林方向发展[2],打好碧江区景观攻坚战,构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碧江,实现中国特色旅游城市与宜居城市、树立“桃源铜仁”新形象的目标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2.2 示范点选择 示范点选择植被综合盖度在85%以上、亟待抚育的城市风景林,布局于河西办事处双江村、新华村和环北办事处北关村。
  2.3 抚育经营技术要点
  2.3.1 割灌除草 首先清除缠绕在乔木上的藤本植物、影响乔木树种生长的灌木及周边杂草,保持适宜的透光度,促进林木生长;其次要伐除形质不良木、生长衰退的被压木、濒死木,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3.2 补植、移栽 对于林内树木分布不均,郁闭度达不到0.3的幼龄林、疏林可在林中空地进行穴状整地,补植景观树,促进林分郁闭,形成稳定的森林结构。对郁闭度在0.70及以上的林分,将林木作绿化大苗移栽。
  2.3.3 保护生物多样性 混交林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林内生物种类形成较复杂的食物链,使生物种群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抑制有害昆虫形成优势种而暴发成灾,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保护林分中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很重要,在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林下植物应予以保留,为野生动物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如保留小块草地和林中的腐朽木等。
  2.3.4 整形修剪 首先,修剪尤其要处理好剪口与其下方芽的关系,为确保剪口面不大,芽养分供应充足,剪口面较快愈合,芽抽梢良好,宜选择正确的剪法,即斜切面与芽的方向相反,其下端与芽的方向一致,下端与芽的腰部相齐。同时也要注意剪口芽的方向,因为其是将来延长枝的方向,所以要根据树冠的整体要求确定留芽的方向。针对垂直生长的主干或主枝,每年对其延长枝进行修剪时,为使延长枝的生长不偏离主轴,所留剪口芽的方向应与上年的方向相反;针对侧向斜生的主枝,其剪口芽选留以向外侧或向树冠空疏处生长的芽为佳。二是分枝角度。如果分枝角度太小,在风、雪、冰冻天气或结果过多时易产生压力而发生劈裂现象。因此,修剪时对分枝角过小的枝条应剪除,对分枝角较大的枝条应保留,并作为下一级的骨干枝。对初形成树冠而分枝角较小的大枝,可进行矫正,如采用绳索将枝拉开,或在二枝间嵌撑木板。总之,整形修剪要根据园林绿化对该树木的实际需要、树种的生长发育习性和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等综合条件进行修剪,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2.4 监测评价 在示范点设置对比样地,定期对示范点的树种组成、林分结构、林分质量、物种丰富度等指标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对实施效果作出评价,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工作又好又快推进。
  3 杉木中径材培育模式
  3.1 资源现状及发展方向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乡土树种和最重要的造林用材树种之一,也是碧江区主要优势树种之一。碧江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杉木的适生区,很早以来就有人工栽培杉木的习惯。根据《碧江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全区商品林面积30 996.60hm2,杉木林面积6 721.15hm2,占商品林面积的21.68%。
  碧江区按照“合理布局,促优扶强”的林业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市场调节和产业布局、政策引导,积极做好杉木产业规划和建设,支持加快形成一些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林业产值,带动整个林业产业的发展。按照主导生态功能和利用方向,以行政村为单元,将云场坪镇、漾头镇、瓦屋乡、六龙山乡、灯塔办事处5个乡(镇、办事处)共18个村区划为碧江区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区,土地面积35 152hm2,占碧江区国土面积的34.73%,该区域属低山丘陵,以低山为主,海拔200~1 100m,成土母岩以砂页岩为主,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植被较好,群众栽培杉木的积极性高,经验丰富。   3.2 示范点选择 示范点选择在瓦屋乡丁家溪村。
  3.3 栽培技术要点
  3.3.1 培育目标 中径材用材林。
  3.3.2 立地条件 集中连片,交通方便;海拔300~700m;坡度25~35°;土层厚度45~55cm,有机质含量较高,保水、透气良好的黄壤。
  3.3.3 苗木选择 选用Ⅰ级1年生杉木实生苗,苗高>24cm,地径>0.6cm,根系长度>24cm,大于5cm长的1级侧根数在15根以上。
  3.3.4 整地 在栽植前1年9~12月全面劈除和清理林地杂草和杂灌,为保持水土,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40cm×30cm,将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表土层放在穴上口,便于以后回填[3]。
  3.3.5 栽植技术 栽植时间为1~2月,即立春前新芽未萌动前进行,宜在阴雨天气、土壤湿润时栽植。栽植密度为1.5m×1.5m。品字型配置。栽苗要做到苗根舒展,苗身端正,适当深栽,踩紧土壤,松土培蔸,回填至高出地面20cm,浇透定根水。
  3.3.6 抚育管理 (1)割灌除草。第1~4年都需抚育,每年1次,时间为4~6月。每次抚育都要砍杂灌、割草、松土,松土时做到冠内浅、冠外深。(2)间伐。栽植后8~10a间进行第1次间伐,间伐时要遵循“去小留大,去劣留优,去密留稀”的原则,抚育后的保留株数为2 500株/hm2。(3)施肥。杉木施肥分基肥和追肥2种。基肥是在表土回穴时施入,肥料与表土要混均匀,农家肥0.5kg/株;复合肥造林当年8~9月进行追肥一次,用量25g/株,采用上坡穴施,距根系约5~10cm,为了避免肥料伤害苗木根系,复合肥须预先充分腐熟,追肥后立即覆土。施肥最好在雨后进行。林地内的萌芽条要及时除尽,以免影响肥效。
  3.3.7 病虫害防治 (1)杉木炭疽病:病害主要在春季发生,5~6月为流行盛期。杉木炭疽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树木受到其他环境因素影响,生长不健康,抗病力减弱所致。诸如土壤粘重板结、瘠薄干旱、地下水位过高等,都是诱发病害的重要原因。防治方法应以营林措施为主,通过深耕整地,深挖抚育,施用有机肥料,间种绿肥等措施,都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杉木幼林生长条件,从而达到预防杉木炭疽病的目的。对杉木幼林,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喷施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托布津。(2)杉木生理性黄化病:立地条件不良的杉木幼林,或遭受旱涝灾害的幼林,针叶常普遍产生黄化现象。黄化严重的杉木幼树,很容易受炭疽病菌的侵染,使新梢大量枯死。预防杉木黄化病,应在造林时注意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加强幼林的抚育管理。(3)主要害虫有粗梢双条杉天牛、杉棕天牛蛀食树干,杉梢小卷蛾幼虫蛀入林木嫩梢顶部或顶芽,黑翅大白蚁和黄翅大白蚁为害杉木的根茎和树皮等,通过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生物防治等措施防治。
  3.3.8 采伐 培育时间为18~25a,采用带状间隔皆伐,即将采伐的林分划分成若干个带,然后隔带,等采伐迹地完成更新之后,再采伐保留带上的杉木。
  参考文献
  [1]汪绚.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试点中示范,扎实推动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再上新水平[J].林业建设,2011,6:3-10.
  [2]刘俊琴,亢新刚.城市风景林经营技术及经营效益评价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06):64-67.
  [3]吴传达,严振奎,陈武松.杉木速生丰产林营建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06):103-104.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结合泾县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调查评估工作,介绍了县级森林资源灾害损失调查评估的一般调查、分析方法。  关键词:森林资源;灾害;损失;调查;评估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106-02  为摸清泾县森林资源遭受此次雪灾的损失总量,按照省林业厅《关于开展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林办电〔2008〕2
摘 要: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积极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实施高效笋竹两用林技术推广与示范,推动林业产业化进程,林业、林区经济稳定增长。该文重点阐述了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竹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效笋竹;推广;示范;大均乡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68-03  景宁畲族自
幼林地是林业后备资源,管护的好坏直接影响林区发展。文章针对目前幼林地管护工作还存在着投资少、林牧矛盾突出、管理措施不当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加大政府性管理,有效整合森林
摘要:根据2013年广德县誓节镇少数早播的直播稻田褐飞虱重发的情况,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在在高温条件下,直播类型稻田褐飞虱因早播秧苗长势嫩绿对害虫迁入的影响、化防造成直播稻田生物群落的破坏、化防药剂选择的不当及高温遏害作用的减弱等因子的综合作用下,造成了褐飞虱暴发。  关键词:水稻;直播;褐飞虱;重发;原因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
该文从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运行,提高自身
摘 要:该文在分析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协同式”培养模式的推动力,提出了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协同建设培养基地、搭建培养利益共同体与构建培养协同管理机制等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协同式”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协同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124-03  20
摘 要:水稻钵形塑盘育苗机械摆栽技术是现代稻作生产的一次重要技术革新。该文简述了五图河农场麦茬钵苗机插水稻的生育特性,农机农艺结合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并分析制约水稻钵苗机插存在的问题,为推广麦茬水稻钵苗机插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麦茬;水稻;钵苗机插;栽培技术;五图河农场  中圖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138-02  五图河农场位于江
摘 要:土地板结严重影响粮食生产,机械化土地深松是对土地的又一次革命,该文分析了深松土壤的好处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搞好土地深松的建议。  关键词:土地;粮食;机械深松优点、难点;解决问题对策;蒙城  中图分类号 S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132-02  蒙城县地处黄淮海地区,是一个以粮食为主的农业大县,拥有可耕土地198万hm2,土地性质为砂浆黑土,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