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河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分析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l990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梯级筑坝河流浮游植物群落在不同水文时期下的结构变化、演替规律及其优势种的联结性,2020年8月(丰水期)、2020年11月(枯水期)和2021年4月(平水期)对贵州省桐梓河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3个水文时期鉴定出的浮游植物有6门75种,其中优势种有5门15种;梅尼小环藻(Cylotella me-neghiniana),小型异极藻(Gomphonema parvulum),尖针杆藻(Synedra acusva)和舟形藻(Navicula sp.),以及隐藻门中的啮齿隐藻(Cryptomonas erosa)均为优势种;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平均丰度依次为丰水期(1.53×105 cells·L-1),平水期(9.49×104 cells·L-1),枯水期(5.18×104 cells·L-1);丰水期间浮游植物的平均生态宽度最低(Bi=2.95);15个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值Oik变化区间为[0.008,0.918],重叠种群的最小值出现在丰水期(微小四角藻Tetraedron minimum-小型异极藻Gomphonema parvulum),2个物种间基本不相交,最大值在平水期(尖针杆藻Synedra acusva-线型菱形藻Nitzschia linearis),说明在平水期2个群落之间大部分重叠.此外,通过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联结系数(AC)还判断出:丰水期浮游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种间重叠值虽减小,但物种间的正联结性增大了;水流量越小,大坝的阻隔对物种间的群落结构改变的越明显,负联结性越高,短期的地理隔离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
其他文献
针对水稻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研究,查阅了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文献资源,基于国际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PDB),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蛋白质(5 XQI)作为样本,应用BP神经网络建模技术,对水稻蛋白质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先用氨基酸描述子量化一级结构,再用主成分分析综合描述子,能简化模型结构,提高模拟预测准确度和运行速度;构建标量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仿真函数预测式,简捷直观,应用方便;适宜的模型结构为21:20:3,即21个输入层节点、20个隐含层神经元、3个输出层神元的BP
钴及其化合物在新能源材料、特殊性能合金等关键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我国金属钴的储量有限,随着市场对钴的需求增大,从钴渣等二次资源中回收钴的技术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概述了从湿法炼锌净化渣中回收钴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氧化沉淀法、选择性酸浸法、氨-铵盐浸出法、溶剂萃取法的原理,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难点.针对现有回收技术现状进行了展望,将有利于钴二次资源的开发及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