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学习具有内容简洁、形式多样、载体便捷、时间灵活、学习趣味、资源丰富等特点,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日渐成为热点。本文针对微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微学习;计算机;应用
一、研究背景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学生产生的碎片化学习习惯对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催生了一个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碎片化微内容的产生,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各种形式的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微学习的兴起顾名思义理解为微观背景下的学习,一般运用于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以及短期的学习活动,比如教育和培训。微学习因其碎片化学习而区别于系统的课程化学习,现代教育工作中因其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内容的限制,不受教学的限制而被广泛运用。
二、微学习与微课程
1.微学习的概念。微学习的概念主要包含微学习者、微内容、微媒介和微环境四个要素.
(1)微学习者是微学习的主体,不再是局限在我们常说的在校学生,涵盖各类有学习欲望的学习者。
(2)微内容是微学习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微学习要满足不同学习者在不同工具实现的即时通信与交流,同时微学习也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微学习要满足的是不同学习者对不同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学习内容片段化与学习过程个性化是微学习内容中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3)微媒介是微学习的载体,微学习充分利用各种通信设备作为学习媒介,为学习者带来轻松的学习体验。
(4)微环境是微学习的依托。包含支持媒介传输支持的网络,微环境是微学习与微内容之间的互动。
2.微课程的产生及定义。微课程在微学习的环境下兴起,在学习理论和环境中产生,它是由一系列小容量的学习专题构成,每个专题负责探讨某一相对独立、完整的学习主题。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自主选择微课内容,通过若干微课的学习掌握某项技能或某门学科的知识。因此微课程在时间和地点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内容微小、独立、针对性强,更适用于成人学习及非正式学习。
三、微学习平台的选取
腾讯公司研发推广的微信公众平台,曾命名为“官方平台”和“媒体平台”,最终定义为“公众平台”,微信已拥有数亿的用户,挖掘自己用户的价值,为这个新的平台增加更优质的内容。普通用户可以像订阅报纸一样,每日获得所关注的订阅公众号推送的消息。申请订阅号的用户则可以每日推送一些消息给关注的用户。
利用公众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说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传播迅捷、覆盖广泛、推广便利。这些优势正是微学习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的基础。
四、微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的特点及意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选取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学习教育试点,具有学习定位精确,学习多元化、知识传播高效以及学生接受信息方便等优点,能够及时建立动态教学机制,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过去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设备不完善,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微学习在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微学习教学时间短的特点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微学习一般时长为5到8分钟,据统计学生的注意力能保持有效的时间为大约为10分钟。
(2)利用微课视频容量较小的特点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微课具有视频容量小的特点,其总容量大约为几十兆,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录制成微小视频上传,方便学生下载保存。
微学习教学平台主题较突出,其教学内容完整,通过多媒体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使用以及课后学生的反馈和教师对其教学活动的反思构成了一个微课程教学资源软环境。这一平台的运用将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课程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五、“经管院微学习”订阅号学习平台的功能设计
根据本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微学习功能设计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课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信息处理员考试三大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寻找知识点的切入,因材施教,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1)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主要有课程教学内容、课程PPT以及课后练习提交三部分组成,学习者可根据学习重点课程PPT进行相应的学习,同时针对微学习部分有相匹配的课后练習,课后练习按照周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是加强学习者每一次学习的提高及巩固,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练习提交的结果动向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以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包括考试内容、考试科目和考试题型三部分,考试题型来源历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二级全面解析,资源随时随地调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通过了解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做到心中有数。
(3)信息处理员考试包括考试介绍、考试级别、考试题型和历年真题四部分,此模块增加了历年真题,由于信息处理员考试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息息相关,知识点明朗,把握真题更利用知识点的掌握,更能适应考试。
六、微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的不足之处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生的学习公开课,凭借实用性的操作技能,备受教师、学生的青睐,当前,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微学习平台的内容远离日常使用范围,理论强于实践,教学互动环节难以衔接,很难掌控学生学习的状态及成效。尽管在订阅号中增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信息处理员考试模块,仍难于满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仍应利用微课教学时间短、切入主题快、视频资源容量小、资源利用方便以及从微处着手等特点,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微学习平台应通过案例、视频等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观念转化。
(2)微学习平台的开放性应增加学习论坛、在线测试、答疑解惑等辅助功能,充分体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交互性特点,增加即时性和沟通性。交互性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即时在线交流,应通过教学反馈、网上调查、网络提问、网络答疑、在线交流,以便得到在线指导和帮助。
七、结束语
微学习平台在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及应用有助于改善高校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微信课程教学平台的实施也将有助于提高现有的课堂的教学质量水平。随着微信版本的更新和功能的进一步开放,以微信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交流平台的微学习将成为现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辅助形式,充分利用时间地点的不受限为学习者提高课程学习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刘虹验,王兢,岳霖.论微信在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4(29)
[2]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04)
[3]张琪.e-Learning环境中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深度学习的相关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04)
本文系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5年度院级课题《微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魏林。
关键词:微学习;计算机;应用
一、研究背景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学生产生的碎片化学习习惯对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催生了一个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碎片化微内容的产生,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各种形式的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微学习的兴起顾名思义理解为微观背景下的学习,一般运用于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以及短期的学习活动,比如教育和培训。微学习因其碎片化学习而区别于系统的课程化学习,现代教育工作中因其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内容的限制,不受教学的限制而被广泛运用。
二、微学习与微课程
1.微学习的概念。微学习的概念主要包含微学习者、微内容、微媒介和微环境四个要素.
(1)微学习者是微学习的主体,不再是局限在我们常说的在校学生,涵盖各类有学习欲望的学习者。
(2)微内容是微学习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微学习要满足不同学习者在不同工具实现的即时通信与交流,同时微学习也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微学习要满足的是不同学习者对不同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学习内容片段化与学习过程个性化是微学习内容中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3)微媒介是微学习的载体,微学习充分利用各种通信设备作为学习媒介,为学习者带来轻松的学习体验。
(4)微环境是微学习的依托。包含支持媒介传输支持的网络,微环境是微学习与微内容之间的互动。
2.微课程的产生及定义。微课程在微学习的环境下兴起,在学习理论和环境中产生,它是由一系列小容量的学习专题构成,每个专题负责探讨某一相对独立、完整的学习主题。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自主选择微课内容,通过若干微课的学习掌握某项技能或某门学科的知识。因此微课程在时间和地点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内容微小、独立、针对性强,更适用于成人学习及非正式学习。
三、微学习平台的选取
腾讯公司研发推广的微信公众平台,曾命名为“官方平台”和“媒体平台”,最终定义为“公众平台”,微信已拥有数亿的用户,挖掘自己用户的价值,为这个新的平台增加更优质的内容。普通用户可以像订阅报纸一样,每日获得所关注的订阅公众号推送的消息。申请订阅号的用户则可以每日推送一些消息给关注的用户。
利用公众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说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传播迅捷、覆盖广泛、推广便利。这些优势正是微学习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的基础。
四、微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的特点及意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选取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学习教育试点,具有学习定位精确,学习多元化、知识传播高效以及学生接受信息方便等优点,能够及时建立动态教学机制,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过去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设备不完善,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微学习在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微学习教学时间短的特点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微学习一般时长为5到8分钟,据统计学生的注意力能保持有效的时间为大约为10分钟。
(2)利用微课视频容量较小的特点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微课具有视频容量小的特点,其总容量大约为几十兆,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录制成微小视频上传,方便学生下载保存。
微学习教学平台主题较突出,其教学内容完整,通过多媒体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使用以及课后学生的反馈和教师对其教学活动的反思构成了一个微课程教学资源软环境。这一平台的运用将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课程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五、“经管院微学习”订阅号学习平台的功能设计
根据本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微学习功能设计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课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信息处理员考试三大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寻找知识点的切入,因材施教,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1)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主要有课程教学内容、课程PPT以及课后练习提交三部分组成,学习者可根据学习重点课程PPT进行相应的学习,同时针对微学习部分有相匹配的课后练習,课后练习按照周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是加强学习者每一次学习的提高及巩固,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练习提交的结果动向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以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包括考试内容、考试科目和考试题型三部分,考试题型来源历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二级全面解析,资源随时随地调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通过了解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做到心中有数。
(3)信息处理员考试包括考试介绍、考试级别、考试题型和历年真题四部分,此模块增加了历年真题,由于信息处理员考试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息息相关,知识点明朗,把握真题更利用知识点的掌握,更能适应考试。
六、微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的不足之处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生的学习公开课,凭借实用性的操作技能,备受教师、学生的青睐,当前,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微学习平台的内容远离日常使用范围,理论强于实践,教学互动环节难以衔接,很难掌控学生学习的状态及成效。尽管在订阅号中增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信息处理员考试模块,仍难于满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仍应利用微课教学时间短、切入主题快、视频资源容量小、资源利用方便以及从微处着手等特点,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微学习平台应通过案例、视频等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观念转化。
(2)微学习平台的开放性应增加学习论坛、在线测试、答疑解惑等辅助功能,充分体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交互性特点,增加即时性和沟通性。交互性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即时在线交流,应通过教学反馈、网上调查、网络提问、网络答疑、在线交流,以便得到在线指导和帮助。
七、结束语
微学习平台在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及应用有助于改善高校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微信课程教学平台的实施也将有助于提高现有的课堂的教学质量水平。随着微信版本的更新和功能的进一步开放,以微信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交流平台的微学习将成为现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辅助形式,充分利用时间地点的不受限为学习者提高课程学习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刘虹验,王兢,岳霖.论微信在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4(29)
[2]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04)
[3]张琪.e-Learning环境中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深度学习的相关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04)
本文系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5年度院级课题《微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