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tong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是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其他外加剂经化学、物理反应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材料。由于混凝土裂缝会引起极限承载力能力降低,同时影响耐久性等问题,使混凝土裂缝成了水利工程中最常见的工程病害。混凝土裂缝按裂缝发展深度分为表面裂缝、贯穿裂缝和深层裂缝。贯穿裂缝,无论对构件的整体受力,还是防渗效果的影响比之浅层表面裂缝的危害都大得多。表面裂缝对耐久性有一定影响,要对此种裂缝加强观测,观察裂缝发展情况。裂缝的存在和发展会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渗能力,因此,对水工混凝土裂缝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的深入研究很有意义。
  1裂缝的原因分析
  1.1施工及养护过程中原因
  在厚度较大的构件中,由于混凝土的塑性塌落受到模板或顶部钢筋的抑制,在浇捣后数小时会发生这种由于混凝土塑性塌落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加水拌和后,水泥中的碱性物质与活性骨料中活性氧化硅等起反应,析出的胶状碱——硅胶从周围介质中吸水膨涨,体积增大,从而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养护过程中,如果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较过快,造成混凝土内部水化热过高,在混凝土浇筑数小时后仍处于塑性状态,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干缩引起的体积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有時会很大,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大量水化热得不到散发,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使混凝土的形变超过极限引起裂缝。
  1.2由于受力引起裂缝
  构件超载产生的裂缝,例如:构件在超出设计的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内力弯矩,出现垂直于构件纵轴的裂缝,构件在较大剪力作用下,产生斜裂缝,并向上、下延伸。当结构的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就有可能会产生裂缝,随着沉陷的进一步发展,裂缝会进一步扩大。当有约束时,混凝土热涨冷缩所产生的体积涨缩,因为受到约束力的限制,在内部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由于太阳暴晒产生裂缝也是工程中最常见的现象。
  1.3正常使用中的环境因素
  当钢筋混凝土处于不利环境中,例如:侵蚀性水,由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限,特别是当混凝土密实性不良,环境中的氯离子等和溶于水中的氧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生锈,生成氧化铁,氧化铁的体积比原来金属的体积大的多,铁锈体积膨胀,对周围混凝土挤压,使混凝土胀裂。
  1.4温度裂缝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很小。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防治对策
  由于水化热产生的升温较高、降温幅度大、速率快,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温度和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为防治水化热引起的裂缝,施工前应计算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和控制温度裂缝,确保工程质量。
  2.1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措施
  夏季气温过高时,要从原材料着手,如拌和水加冰,降低拌和时的水温。砂石等骨料在避免阳光直晒,并考虑降温措施。采取多种降温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出仓温度。
  2.2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选择低水化热水泥,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掺人一定比例的粉煤灰,从而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增加成品混凝土密实性。为了降低水灰比,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掺人减水剂,从而减少水的用量等。
  2.3混凝土自然养护
  保持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湿润,在其表面覆盖草带等能防止其表面水份快速蒸发,保持混凝上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同时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内外温度梯度太大,引起温度应力。保湿养护根据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确定中心最高温度,按温控技术措施,确定养护材料及覆盖厚度和养护时间。
  经过一段时期的保温养护,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减少内外温度,延缓散热时间,控制降温速率,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长和应力松驰,避免产生贯穿裂缝。
其他文献
摘要:在地铁设备管理中,所涉及到设备种类繁多,并且数量也多,这就为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近年来我国地铁建设发展速度很快,机械设备是保证地鐵建设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到地铁设备管理中有效的提高了地铁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促进了我国地铁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地铁设备;管理;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U2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园林景观中,低碳理念的运用,旨在更好的推广低碳理念,同时为低碳园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低碳在园林景观中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理念;园林景观;运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低碳”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者们对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和低碳建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低碳园林的研
期刊
摘要:景观设计,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也就是景观的使用者。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源于西方,它从早期的功能理性发展到今天的公众参与,体现的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但在中国景观的设计和管理过程中,公众更多地只是作为使用者。今天的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成熟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公众对自身权益的关心越来越明确。社会发展需求需要景观的设计、管理和使用者三方达成共识,共同实现景观
期刊
摘要:NOX作为燃煤锅炉排放物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我国北方地区供热锅炉在整个燃煤锅炉中还占有一定的份额,它们对城市以及大气环境污染的贡献率非常高,控制其污染物的排放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四角切圆燃煤锅炉为例,通过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锅炉的低NOX燃烧技术。  关键词:供热锅炉;NOX;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TU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有图书发行企业--新华书店,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怀下,走过了光辉岁月。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法则告诉我们:要练好内功,把握机遇,充分准备,才有胜算。市场竞争的铁律昭示:适者才能生存。如何面对挑战?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严峻问题。  作为一个参与全球图书市场竞争的经济实体,体制和机制转换成了当务之急。这不再是要不要转换的问题,而是必须进行转换的问题。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自动化、机械化的切割设备已广泛使用,但钳工手锯切割在机械操作中还是经常见到的,它具有方便、简单和灵活的特点,在汽车修理切割异形工件、开槽、修整等场合应用较广。鉴于此,笔者针对钳工技能在汽车修理中的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与同仁共同参考。  关键词:钳工技能;汽车修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U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半自动化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纵观门球战术演变发展的过程,目前,已经跨入第三个阶段,我将它概括为“三种战术”。第一种是“四角”战术。即,一门留球,四角组球,制造双杆,那是在“限双"的时期。第二种是“防守”战术。即,一门留球,双方控制二门三门,门前组球,制造双杆,这是目前场上的基本打法。第三种是“进攻”战术。这是2011年实行“得分不封项”的新规则后出现的新战术。20
期刊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以人为本是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人成为方针、政策的唯一受惠者。社会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形象化一点就是任何时间、场合都要“目中有人”,社会政策、制度安排和思维指向、行为方式选择都要有利于人。在以人为本的大系统中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工作对象的需要、利益和愿望,必须照顾到工作对象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必须维护而不是损害工作对象的人格地位和社会权
期刊
摘要:《城市建筑》是阿尔多·罗西最为重要的一本理论论著作。本文通过解读书中罗西对建筑体与城市的思想,阐释建筑类型学方法论的提出与应用,并对罗西有关建筑思考的进行相应的讨论。  关键词:阿尔多·罗西 、类型学、现代建筑运动、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F47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背景  20世纪初期,城市设计自然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代建筑运动在把城市作为建筑的中心问题加以强调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也给我国建筑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依旧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而这一技术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应用的范围很窄,施工技术也相对较差,施工技术落后,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鉴于此,笔者针对新型施工技术的优势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型施工技术;建筑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