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否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的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yo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展开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有效参与和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这种必要性究竟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包含关系,还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外在条件呢?探究发现,其原因在于一些前提性问题尚未解决。笔者认为不能给出笼统结论,应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和“小环境”来具体分析。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争议 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s on whe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the Constituen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cess
  WU To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Abstract Exp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ces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and involv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ces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but whether this is due to the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cludes relationships exist, or becau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cess it? Inquiry found that the reason is that the premise of some unresolved issues. I believe that the general conclusion can not be given, should be divided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small environment" to specific analysi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cess; controversy; constituent elements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进行引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展无法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展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其提供物质基础,更为其顺利进行直至受教育者的真正内化于内提供精神支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展开及目的实现的必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界定与划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而目前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否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研究尚无定论,众说纷纭。本文力图剖析学界观点的分歧,并探讨其深层原因。
  1 学界对于该问题的主要分歧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界定与划分的研究时日已久,早在学科初创时期就有学者提出三要素说,在学科发展时期出现了四要素说,在学科繁荣时期有的学者还提出了五要素说、六要素说、八要素说等等,这其中争议最大的便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关系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要素还是外在条件。
  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如,陆庆壬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①这些构成要素。甚至有学者就这一问题明确指出:“至于教育环境,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因素,不能将其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然而将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则是不适当的。”②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教育环境四个要素构成。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体构成。”③还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体一要素”说,“三体”即三个相互并列的实体: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一要素”即教育媒介。④
  2 争议产生的原因
  笔者整理分析,以上两种主要观点都承认这样一个说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多种要素的运动组合相关,这些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境等等,但是对这些要素归属位置和相互关系的认识稍显不同。其争论的关键在于虽然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时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空间是何关系,是包涵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抑或是其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时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笔者认为两种主要观点产生争议的原因在于对一些前提性问题的理解存在不同,而最大的前提就是必须得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究竟是什么。而这个界定是建立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层次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的环境论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二者统一于社会实践。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在充分考虑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对环境的积极能动作用的基础上,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这里指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相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进行活动和发生作用的外部空间,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和全过程产生影响的环境。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影响教育过程中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就像一个大锅盖一样笼罩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外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广泛、深刻而复杂的影响。小环境,是指教育主体有目的倾向性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选择、加工甚至重组的小氛围、小境遇。通过这种加工改造进而感染、激励、鼓舞、促进人们,可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环境、空间环境、语言环境、心理氛围(也可以说成是心理环境)等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这种小环境(内部环境)的选择性、创设性和调控性都是出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能、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目的。由此看出,所谓的“大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可以叫成“外环境”,而“小环境”则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我们也可称之为“内环境”或者说是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否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成要素这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于不同应用情况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 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小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小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系应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来具体分析。
  从宏观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第一,从系统论角度出发,系统论强调关联性与整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作为独立系统,内含众多子系统,同时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这一外在空间内运行,利用“大环境”下的各项物质条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第二,从反面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囊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多维教育时间与教育空间诸多要素,这样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覆盖庞大的内容体系,包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开展所必需的一切物质影响因子与精神影响因子。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作为一个如此多元的环境系统,只能也必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得以存在和运行的必要外在条件,而不可能作为其内在组成部分而存在。
  从微观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构成要素。第一,从内外因角度分析,内外因不可或缺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并共同作用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具有选择性,它能够被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所认识、理解、利用和改造、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既作用于教育者又作用于教育对象,并且共同制约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服务。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的选择性体现在,教育主体所创立的具体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所派生出来的,并且教育主体会在选择的过程中选择积极的、适当的、能够适应环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教育方式和条件,在教育“小环境”的作用下,结合人的品格发展规律和教育对象自身特点,开展多层次教育,使内外因能够真正统一结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实践活动中。第二,从自觉影响与自发影响的角度分析。我们知道,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教育主客体的教育活动都必须在教育大环境下进行,这种教育大环境往往是既定的,但这种大环境中存在较多的自发因素。现代教育强调人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强调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能动作用,面对大环境中的诸多自发因素,教育主体可以对其进行有益改造,通过选择、利用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来规避或减少大环境中自发因素的影响,以自觉性反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第三,从人的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来分析。不论是原有的思想品德状态,还是新的思想品德状态,都离不开教育“小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下的自发因素需要靠创设和改造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来得以优化,教育主客体的自觉能动作用需要通过创设和改造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而得以发挥,这种经过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自身也成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它对教育对象的熏陶感染有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诸要素。
  注释
  ① 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116.
  ② 陈万柏,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7.
  ③ 成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122.
  ④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7.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机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智慧。新任教师在专业成长中面临着很多困惑,而培养其教学机智是解决这些困惑的关键。因此,新任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关爱、关注学生的体验作为生成教学机智的根源,同时保持自信、保持教学的新鲜度,适时迸发教学机智,在不断的交流、反思中更好地展现教学机智。  关键词 新任教师 教学机智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Thoughts on Trai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当代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卫生战线的主流群体,要紧密联系自身专业和工作实际的特点,深刻领会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战略地位,把握好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情感内化、行为认知和系统配合等原则,拓展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达到提高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的目的。  关键词 当代医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  中图分类号:G41 文
摘 要 作为青年学生的聚集地,高校成为了展现当代网络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场所,作为为国选才、培养专业合格、政治过硬人才的基地,高校又必须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探究网络政治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并把二者有效联系起来,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并极富意义。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政治社会化 关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归宿,是开展全部活动的价值追求。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不断深入,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需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本文力图从总体定位、结构优化、序列发展三方面寻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调整的突破口。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目标调
摘 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员是否具有强而坚定的党员意识是党能否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提升研究生党员意识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提出提升高校研究生党员意识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 高校研究生 党员意识 必要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Realistic Thinking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College